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温家宝哥本哈根反“围剿” 气候峰会达成最小共识
日期: 09年12月4期
本报综合报道(记者 李春雁)联合国气候大会乱象丛生。12月19日,经过13天激烈的谈判,中美等五国好不容易妥协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未能获得与会的全部193个国家代表的通过。为打破尴尬僵局,大会最终决定“接受”《哥本哈根协议》,宣布将协议文本“记录在案”,希望能在明年下一次大会举行时,通过协议。
小岛屿国悲愤拒签字
《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各国在2010年1月底向联合国递交减排计划。新协议必须先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会议通过,该会议成员包括非洲国家和小岛国。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将全球气温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此外,协议同意发达国家在未来三年内提供300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它还提出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协议并未列明各国的减排目标,只要求发展中国家每两年汇报减排成果,由国内自行评估核实,未有规定要接受监察。中国和印度此前表示将自愿减排,但拒绝同意接受国际监管,同时坚称富有国家应承担主要的减排目标。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项协议将成为全球行动的基础,但他也承认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因为它根本不足以应对全球变暖。大多数国家也愿意妥协,希望它能够获得通过。但这项协议遭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认为该文件不能促使各国就扭转危险的气候变化做出实质行动。
在反对者中,主要有南美国家,包括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古巴、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国在内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被这项协议草案“激怒”了。苏丹是130个穷国集团的主席。苏丹代表团团长迪亚平怒言,这简直是“要非洲签署一份自杀协议”。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一般。他称,这项协议“缺乏任何责任感和道德”,我们不会因为接受了1000亿美元的“贿款”,就去毁灭非洲。欧洲联盟之所以勉强接受协议,原因在于此折衷协议并无法律约束力,这也正是发展中国家反对协议的主要原因。
小岛屿国家和受到气候变暖威胁的沿海国家,在为期两周的会议期间一直要求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排协定。而《哥本哈根协议》令他们十分失望。太平洋的小岛国图瓦卢,很可能成为第一个因气候问题而消失的国家。该国代表称不能接受这一协议。他说:“看起来我们正在以30条银条的价格出售我们未来,但是我们的未来是不能够出售的。”
穷富国两阵营对决
哥本哈根峰会已经进行了13天,但世界各国依然没有就许多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日益突出。
不久前在巴塞罗那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非洲国家曾集体退场,以抗议发达国家背离《京都议定书》的责任。这一幕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重新上演,非洲国家代表团因发达国家不在京都议定书谈判框架下做出新的大幅减排的承诺,他们拒绝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框架下的谈判,此举得到77国集团的支持。在阿尔及利亚、南非和尼日利亚带领下,7个非洲国家召开记者招待会,称富国正在设法“杀死”《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担心富国将强迫穷国承担减排责任,而这是他们负担不起的。尼日利亚代表维克多说:“非洲现在正接近于死亡,如果再没有可行的谈判轨道,显然非洲这列火车将会撞毁。我们不能接受《京都议定书》的死亡,那也意味著非洲的死亡。”
西方富国围剿中国
本哈根气侯变化会议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时,为转移压力,美国试图将中国变成“挡箭牌”。美国称如果中国的减排不接受严格监督,美国就不会签署任何协议。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抵达哥本哈根时只有一个目标:对中国强硬。过去一年,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公开夸赞中国,这只是会谈之前的策略,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寻求让谨慎的北京坐到谈判桌前。但现在中国已在哥本哈根了,要较真起来了。发达国家私下和公开联手对中国代表施加强大压力。发达国家还怀疑中国利用77国集团来推进自己的议程。在14、15两天中国在谈判会场上受到发达国家从减排承诺、减排衡量与核查标准等多方面的公开非难。法国总统萨科齐再次对中国发难,称中国拒绝在减排方面接受国际监管,这是阻碍各方达致协议的主要问题之一。
富国的策略还有分化发展中国家,如全力把巴西从“基础四国”中分离,集中攻击中国等。
美中之间的争论反映了两国在未来数十年争夺经济权力的更广泛的竞争。美国许多商界领袖担心,大幅削减化石燃料消耗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让他们与中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高调发声对抗富国
对于富国的职责,中国奋起反击,指责美国及其他富国在抵抗全球变暖上的倒退。与以往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不同,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中外记者明显的感觉是,中国除了积极参与谈判,也更加勇于表达意见。
此次大会,中国是唯一单独设立新闻与交流中心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主持发布会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的蒋小燕介绍说,设立新闻与交流中心目的,是全面介绍中国政府、各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同时替发展中国家说话,对误解与恶意攻击立即作出回应。
“这次会议规模空前,必须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负责人赖兴说,中心与欧盟及美国的新闻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的高调“发声”,使人们避免了对气候变化问题偏信一家之言。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哥本哈根后,更是亲上前线,温家宝在峰会上发言重申发达国要履行责任,并为中国减排努力辩护。表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履行其减排承诺,致力于达到较早前所设定的目标,甚至还会超越该目标。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他总结称孟“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温家宝强调,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国必须著眼大局,立足现实,照顾彼此关切,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锁定已作出的承诺,迅速凝聚共识,有效推进谈判,达成一个显示国际社会共同政治意愿、体现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为各方所接受的成果文件,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东道国的工作,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争取获得最好的结果。
应对全球气候 “路还很长”
在峰会陷入僵局时,温家宝与奥巴马,18日在哥本哈根会面,为大会成功带来了希望。两人就减排透明度、发达国援助发展中国家及减排幅度这3大核心议题举行会谈,争取为陷入僵局的峰会破冰,但到了峰会原定结束时间,谈判仍未有最终成果,各国需“加时”谈判。到19日凌晨,温家宝与奥巴马第二度开会。会面近1小时后,美国官员透露,谈判取得进展且有建设性。两人就减排透明度、发达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及减排幅度3大议题商讨,并同意由谈判代表就这些议题作讨论。
中美领袖“摊牌”之际,会谈亦露出曙光。此后由美国牵头、包括中国在内的五大国在最后一分钟提出了最终协议草案,奥巴马将这份协议称为“有意义的协议”。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1700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