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6日发布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在控制范围之内,但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初步预计,二季度和三季度同比CPI将保持平稳,四季度会略有上升,全年CPI涨幅有望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据悉,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省来看,只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的同比CPI上涨超过了4%。《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电、燃料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品调价的压力;二是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报告》指出,由于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披露,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9.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其中8个城市涨幅超过10%,分别是上海、杭州、成都、厦门、青岛、宁波、南京和武汉。一季度,全国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60亿元,同比减少13.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
《报告》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逐步回落,目前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比重上升,其它方式融资比重下降。其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之比为98.8?0.2?0.2?0.8。
央行称,由于目前在建项目规模很大,未完成的投资项目一般具有不可压缩的刚性,预计下一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仍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较好,但存在原油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贸易摩擦升温等制约因素;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总体看,2005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重点做好七方面任务:
──进一步完善间接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应对外汇、财政和现金等因素冲击的有效性,扩大货币调控空间。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动向,关注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走势,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发挥好信贷政策在加快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农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贷款支持力度。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变化,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促进信贷期限结构优化。研究建立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匹配状况监测体系,向错配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提示风险,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要求的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抑制其发放中长期贷款。
──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做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争取尽早发行基金;培育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投资者有序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做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研究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定位;研究和论证农村金融改革总体方案。
──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便利和规范贸易活动;进一步疏通资金合理有序流出渠道;积极培育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控制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过快增长的势头。
据悉,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省来看,只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的同比CPI上涨超过了4%。《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水、电、燃料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品调价的压力;二是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报告》指出,由于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披露,一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9.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其中8个城市涨幅超过10%,分别是上海、杭州、成都、厦门、青岛、宁波、南京和武汉。一季度,全国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60亿元,同比减少13.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
《报告》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逐步回落,目前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比重上升,其它方式融资比重下降。其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之比为98.8?0.2?0.2?0.8。
央行称,由于目前在建项目规模很大,未完成的投资项目一般具有不可压缩的刚性,预计下一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仍可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较好,但存在原油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贸易摩擦升温等制约因素;通货膨胀压力仍需关注。总体看,2005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重点做好七方面任务:
──进一步完善间接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应对外汇、财政和现金等因素冲击的有效性,扩大货币调控空间。
──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动向,关注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走势,发挥好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发挥好信贷政策在加快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农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贷款支持力度。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变化,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促进信贷期限结构优化。研究建立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匹配状况监测体系,向错配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提示风险,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要求的商业银行,采取措施抑制其发放中长期贷款。
──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做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争取尽早发行基金;培育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投资者有序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做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研究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定位;研究和论证农村金融改革总体方案。
──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便利和规范贸易活动;进一步疏通资金合理有序流出渠道;积极培育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控制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过快增长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