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传承东巴文字第一人 / ──记纳西族学者郭大烈
日期: 05年06月1期
  本报记者 黄晓慧

  在第10届“日经亚洲奖”颁奖仪式上,获得该奖项文化部门大奖的纳西族学者郭大烈,格外引人注目,而他身着纳西民族服装上台领奖时,更引起了在场日本学者的好奇。
  郭大烈是因为对世界上最后的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杰出的工作而获得这一荣誉的。目前,东巴文字因其独特的造型引起了设计师的兴趣,并被设计成各种图案和产品,同时在日本也掀起了东巴文化热潮。
  郭大烈获得“日经亚洲奖”,也是对他40多年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极大肯定。郭大烈出生于云南丽江纳西族农民家庭,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后,一直在云南从事纳西族的文化和东巴文字的研究,可以被称为传承东巴文字第一人。由郭大烈撰写的《纳西族史》等著作被认为“凡是研究纳西族的人,谁也绕不开这个基础”。
  而郭大烈立志于研究纳西族文化,早在1962年就开始了。当时他在中央民族大学就读,曾经手抄了著名史学家方国瑜先生《么些(纳西)民族考》,便“立下步方老后尘、治族史志向”。在郭大烈耗尽10多年心血写成的《纳西族史》一书中,对纳西族历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历史上称谓与支系问题,古代西南“ 夷”系集团和纳西族源问题,木氏土司贡献问题以及东巴教形成与苯教传入问题,都有独到见解。同时,郭大烈还思考了纳西族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夹缝中,在周围强大的民族夹缝中,在强势外来文化与百年冲击中,并未失去自己的文化核心特征。他总结了纳西族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首先是,纳西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识性和民族意识,兼收并蓄和信而不笃的宗教观,这些独特的心理素质保持了纳西族长期的稳定和独立性。其次,纳西族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的文化模式也使得纳西族得以传承,纳西族善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与周围民族的关系,具有与外族友好通婚的传统。
  作为纳西族文化的标志,丽江古城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郭大烈认为,丽江具有多种文化圈交接点的特殊地位。唐代,纳西族地区是吐蕃、南诏和唐王朝逐鹿之地,明代又是藏传佛教南传、内地汉传佛教北传的交汇地,两者都到丽江为止,近代又是连接滇藏文化的茶马古道的纽带。
  丽江还是颇为开放容纳的纳西文化类型代表。从明代以来,土司采取开放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对各种宗教采取包容态度,但各种宗教均不能主宰纳西族思想和行为方式,因此纳西族又未失去本民族文化特征。而纳西族的文字──世界上最后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也是郭大烈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保护好东巴文字不致失传,郭大烈和妻子开办了东巴文字传习所,接待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从1999年起,郭大烈还为纳西族小学编写教科书,开始东巴文字的传承活动。目前,郭大烈还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特别是与日本学者的文化交流,先后接待筑波大学、爱知大学的学者,一起到四川、迪庆、丽江、红河等地跋山涉水,实地考察民族生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1159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