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后的第四天,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结束了为期四天的日本之行。
杨洁篪外长在访日期间先后会见了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参众两院议长等诸多政要。杨洁篪说,此次访日旨在与日方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高洪11月23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杨外长选择这个时机访问日本,“当然有奥巴马访问亚洲后,中日双方需要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展开沟通,在世界大国力量重新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定位双边关系的考虑。”
中日“友爱外交”
高洪指出,从今年9月日本民主党内阁成立开始,日本政府“真正抛弃了片面倚重美国,以日美联合对付中国外交思维”。
11月18日晚,杨洁篪访日前夜,日本外务省新闻发言人儿玉和夫在东京和本报记者共进晚餐时就表示,“中日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
杨洁篪外长的日本之行正是在日本新政府渴望与中方合作的背景下成行的。他说,“中方愿与日本政府、国会、朝野政党和各界人士一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不过,中日关系并非自民主党执政后就没有了杂音。10月-11月间,日本新政府允许热比娅和达赖先后窜访日本,挑战了中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愿望。
在高洪看来,杨外长在此次访日期间提出“相互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正是对日本新政府这类行为发出的警告。他进而特别提醒记者,“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是以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根本底线的”,中日并不会因为民主党鼓吹“友爱外交”,而轻易解决一些重大利益冲突。
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民主党政府也并没有改变自民党政府所主张的“中间线”说,也依然把这一问题视作日本的核心关切。19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就在和杨洁篪外长的会晤中提出了划界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23日对本报表示,在东海等问题上中日双方分歧较大,只能借助双方高度的智慧,来磋商解决。
中美日三边变数
日本民主党政府展现出的疏离美国、亲近亚洲邻国的姿态,一直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自9月以来,美国方面就不时传出敲打日本的声音。
建立东亚共同体,推动区域合作一直是鸠山内阁亚洲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日本外相冈田克也一度表示“东亚共同体”可能不包括美国,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对此直言,这“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
此次奥巴马的亚洲之行,虽然选择日本作为第一站,但是奥巴马在东京只待24小时,和天皇的会晤也是匆匆忙忙。与此同时,奥巴马却在中国待了三天三夜,还和中国媒体和青年等许多非官方人士见面。
北京大学日本战后史专家王新生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认为,奥巴马亚洲之行的日程安排有敲打日本的含义,“这样的日程,让日本人很伤心”。
在美国的不停敲打之下,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动摇。吕耀东向记者指出,在经历了一系列关于“东亚共同体是否包涵美国的”争论之后,日本政府现在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美国体现出一种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存在”。
为此,王新生建议记者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美日同盟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美国提供的安全产品,其实日本并不真正需要。”王新生解释说,日本的军事力量自保绰绰有余,“对日本来说,美国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日本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一旦美国不再能承担这一功能,那么日韩两国将很快弃美国而去”。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之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存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
杨洁篪外长在访日期间先后会见了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参众两院议长等诸多政要。杨洁篪说,此次访日旨在与日方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高洪11月23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杨外长选择这个时机访问日本,“当然有奥巴马访问亚洲后,中日双方需要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展开沟通,在世界大国力量重新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定位双边关系的考虑。”
中日“友爱外交”
高洪指出,从今年9月日本民主党内阁成立开始,日本政府“真正抛弃了片面倚重美国,以日美联合对付中国外交思维”。
11月18日晚,杨洁篪访日前夜,日本外务省新闻发言人儿玉和夫在东京和本报记者共进晚餐时就表示,“中日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
杨洁篪外长的日本之行正是在日本新政府渴望与中方合作的背景下成行的。他说,“中方愿与日本政府、国会、朝野政党和各界人士一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不过,中日关系并非自民主党执政后就没有了杂音。10月-11月间,日本新政府允许热比娅和达赖先后窜访日本,挑战了中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愿望。
在高洪看来,杨外长在此次访日期间提出“相互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正是对日本新政府这类行为发出的警告。他进而特别提醒记者,“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是以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根本底线的”,中日并不会因为民主党鼓吹“友爱外交”,而轻易解决一些重大利益冲突。
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民主党政府也并没有改变自民党政府所主张的“中间线”说,也依然把这一问题视作日本的核心关切。19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就在和杨洁篪外长的会晤中提出了划界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对外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吕耀东23日对本报表示,在东海等问题上中日双方分歧较大,只能借助双方高度的智慧,来磋商解决。
中美日三边变数
日本民主党政府展现出的疏离美国、亲近亚洲邻国的姿态,一直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自9月以来,美国方面就不时传出敲打日本的声音。
建立东亚共同体,推动区域合作一直是鸠山内阁亚洲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日本外相冈田克也一度表示“东亚共同体”可能不包括美国,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对此直言,这“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
此次奥巴马的亚洲之行,虽然选择日本作为第一站,但是奥巴马在东京只待24小时,和天皇的会晤也是匆匆忙忙。与此同时,奥巴马却在中国待了三天三夜,还和中国媒体和青年等许多非官方人士见面。
北京大学日本战后史专家王新生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认为,奥巴马亚洲之行的日程安排有敲打日本的含义,“这样的日程,让日本人很伤心”。
在美国的不停敲打之下,日本民主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动摇。吕耀东向记者指出,在经历了一系列关于“东亚共同体是否包涵美国的”争论之后,日本政府现在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美国体现出一种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存在”。
为此,王新生建议记者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美日同盟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美国提供的安全产品,其实日本并不真正需要。”王新生解释说,日本的军事力量自保绰绰有余,“对日本来说,美国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日本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一旦美国不再能承担这一功能,那么日韩两国将很快弃美国而去”。
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之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存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