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码头特别热闹,“笙歌画舫十二女”初露峥嵘:琵琶,古筝,二胡,扇子舞,茶道,扇面书法,插花……西湖游船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西子姑娘”大学生讲解员队伍,12名人选尘埃落定。
长得漂亮,身材要好,要会游泳,要懂外语……尽管要求苛刻,报名者依然如云而至,有的还是双学士。从面试、初选、复选到最终确定,历经 2个月,公司负责人直言“挑花眼了!”最终敲定的“笙歌画舫十二女”,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本科7人,大专5人,平均年龄23岁,平均身高1.65米,都是杭州人。
游船公司负责人介绍,“笙歌画舫十二女”这个称谓来自古诗:“谁为鸿蒙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这首诗
讲的就是游湖的繁华,画舫是最具西湖特色的游船,笙歌就是歌舞演奏,代表着公司对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正式上岗前,她们将接受30天的封闭训练和15天培训,游船公司将邀请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内容为服务礼仪、接待规范、标准普通话、旅游外语、导游讲解、工作流程、应急救生、气象知识、消防知识、职业道德、西湖文学、艺术表演等。
日后,杭州市民将在画舫上领略这一支令人耳目一新的“笙歌画舫十二女”。
不少单位不招本地女孩 "西湖十二乐舫"偏爱本塘姑娘
另据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从数百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西湖游船公司“笙歌画舫十二女”昨日出炉。她们刚刚20出头,不但长相标致,还是大学生,懂音律、茶道、花道,又都是土生土长杭州女孩。
记者若非亲耳所闻,真想不到这些杭州姑娘在求职中还有难言之“苦”。“新科舫女”解梦说:“嫌本地人不肯吃苦,现在很多公司招人不要杭州姑娘儿。我能找到这只饭碗,觉得毛幸运了。”听到解梦的话,边上几位姑娘都猛点头。
12位西子姑娘,才貌艺三绝
“南有集芳,兰栧在焉”,西湖画舫“兰栧号”典出元代学者白廷玉的《西湖赋》。昨天下午3时,墨香琴韵从兰栧号上飘扬下来,散播到湖心亭西湖水域,音律气息已经宜人,可最养眼的还是12位西子姑娘。
刘倪华1989年生,即将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她身穿宝蓝凤仙装表演起扇舞来,眉目生动,小酒窝、大眼睛、小方脸,长得特别像电视剧《永不瞑目》里的袁立。表演结束她跑到船尾,俏皮地说:“我刚才不小心把扇子打到人家头上去了,船上空间小,电视台的摄像机又靠得太近,影响到我发挥啦。”刘倪华娇怯怯,把原本有些硬朗的杭州话说得柔美婉转。
笙歌画舫十二女有点像“女子十二乐坊”,12位小姑娘有的拉二胡,有的弹古筝、古琴,还能奏琵琶,唱歌,跳舞,书法……小女生孙赟表演茶道时,兰栧号突然一个摇晃,茶杯茶点倾倒。
“不过,在西湖上表演才艺,蛮有感觉。”姑娘们对日后的工作充满憧憬。
“只招本地人”,她们乐坏了
12位西子姑娘平均年龄23岁,全部大学毕业,还有的拥有双学位。虽然条件优秀,她们却纷纷向记者“申诉”:“很多用人单位一听说我们是杭州本地女孩,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我看到游船公司的招聘消息特别高兴——只招杭州本地人,很少看到这样的招聘条件。”解梦22岁,读浙江传媒学院文艺编导专业,是昨天表演现场的主持人,“不少单位先入为主,认为杭州姑娘儿怕吃苦,嫌薪水低,所以不要我们。他们的招聘条件常常是——杭州本地姑娘儿一律不招。”
边上小陈连声应和:“是啊是啊,有的单位说,杭州姑娘儿家里总有些门路,常常做一两个月就跳槽……”
“其实我们能吃苦!”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生孙赟说,她在滨江星光大卖场实习过,一天做10几个小时,薪水960元一个月。
工资每月2500元,缴纳五金。得到“舫女”这份工作,小姑娘们都心满意足,把12张纯真的笑脸摆在兰栧号船尾,在金灿灿的阳光下。
长得漂亮,身材要好,要会游泳,要懂外语……尽管要求苛刻,报名者依然如云而至,有的还是双学士。从面试、初选、复选到最终确定,历经 2个月,公司负责人直言“挑花眼了!”最终敲定的“笙歌画舫十二女”,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本科7人,大专5人,平均年龄23岁,平均身高1.65米,都是杭州人。
游船公司负责人介绍,“笙歌画舫十二女”这个称谓来自古诗:“谁为鸿蒙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这首诗
讲的就是游湖的繁华,画舫是最具西湖特色的游船,笙歌就是歌舞演奏,代表着公司对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正式上岗前,她们将接受30天的封闭训练和15天培训,游船公司将邀请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内容为服务礼仪、接待规范、标准普通话、旅游外语、导游讲解、工作流程、应急救生、气象知识、消防知识、职业道德、西湖文学、艺术表演等。
日后,杭州市民将在画舫上领略这一支令人耳目一新的“笙歌画舫十二女”。
不少单位不招本地女孩 "西湖十二乐舫"偏爱本塘姑娘
另据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从数百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西湖游船公司“笙歌画舫十二女”昨日出炉。她们刚刚20出头,不但长相标致,还是大学生,懂音律、茶道、花道,又都是土生土长杭州女孩。
记者若非亲耳所闻,真想不到这些杭州姑娘在求职中还有难言之“苦”。“新科舫女”解梦说:“嫌本地人不肯吃苦,现在很多公司招人不要杭州姑娘儿。我能找到这只饭碗,觉得毛幸运了。”听到解梦的话,边上几位姑娘都猛点头。
12位西子姑娘,才貌艺三绝
“南有集芳,兰栧在焉”,西湖画舫“兰栧号”典出元代学者白廷玉的《西湖赋》。昨天下午3时,墨香琴韵从兰栧号上飘扬下来,散播到湖心亭西湖水域,音律气息已经宜人,可最养眼的还是12位西子姑娘。
刘倪华1989年生,即将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她身穿宝蓝凤仙装表演起扇舞来,眉目生动,小酒窝、大眼睛、小方脸,长得特别像电视剧《永不瞑目》里的袁立。表演结束她跑到船尾,俏皮地说:“我刚才不小心把扇子打到人家头上去了,船上空间小,电视台的摄像机又靠得太近,影响到我发挥啦。”刘倪华娇怯怯,把原本有些硬朗的杭州话说得柔美婉转。
笙歌画舫十二女有点像“女子十二乐坊”,12位小姑娘有的拉二胡,有的弹古筝、古琴,还能奏琵琶,唱歌,跳舞,书法……小女生孙赟表演茶道时,兰栧号突然一个摇晃,茶杯茶点倾倒。
“不过,在西湖上表演才艺,蛮有感觉。”姑娘们对日后的工作充满憧憬。
“只招本地人”,她们乐坏了
12位西子姑娘平均年龄23岁,全部大学毕业,还有的拥有双学位。虽然条件优秀,她们却纷纷向记者“申诉”:“很多用人单位一听说我们是杭州本地女孩,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我看到游船公司的招聘消息特别高兴——只招杭州本地人,很少看到这样的招聘条件。”解梦22岁,读浙江传媒学院文艺编导专业,是昨天表演现场的主持人,“不少单位先入为主,认为杭州姑娘儿怕吃苦,嫌薪水低,所以不要我们。他们的招聘条件常常是——杭州本地姑娘儿一律不招。”
边上小陈连声应和:“是啊是啊,有的单位说,杭州姑娘儿家里总有些门路,常常做一两个月就跳槽……”
“其实我们能吃苦!”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生孙赟说,她在滨江星光大卖场实习过,一天做10几个小时,薪水960元一个月。
工资每月2500元,缴纳五金。得到“舫女”这份工作,小姑娘们都心满意足,把12张纯真的笑脸摆在兰栧号船尾,在金灿灿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