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潜入现场:伪装结婚“不是犯罪”亲权认领遭到滥用
日期: 09年11月1期
  在东京JR山手线沿线的一家餐厅里,女店员和男店长搭话。两人都是20多岁中国人。“表妹想来日本。你能和这个孩子结婚吗?”她说:如果顺利的话,将支付给店长320万日元。
  这是伪装结婚的劝诱。另外的中国人也和这位店长提过这个话题。“报酬是按行情给。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店长是这样认识的,并决定接受这种劝诱。
  店长11岁的时候,和当厨师的父亲从中国来日本。如果不久的将来和他这样的具有永住资格的人“结婚”,对方就会得到《出入境管理法》上的与“日本人配偶”(见键词)同样待遇的在留资格,能在日本不受职种和时间的限制,从事各种工作,也为取得日本国籍铺平了道路。
  “这种结婚说是黑户口,也不是黑户口,也难说是有正当在留资格,黑不黑,白不白。就是真的结婚,也还要有嫁妆呢!不也需要钱?”到政府机关进行虚伪结婚登记的伪装结婚,将被问“公证证书原本不实记载等罪”,但是店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所不同。他说:“这是不妨碍任何人的事,不能算犯罪。”
  长期以来,伪装结婚的中介由日中的掮客组织担当。但是随著在日中国人人际网络的扩大,利用个人的人脉也完全可以进行。熟悉在日本华人情况的亚洲太平洋国际行政书士事务所的岩井纪惠女士认为:“没有组织斡旋,罪恶感也逐渐淡薄起来了。”
  今年5月,由于在多起伪装结婚事件中充当掮客被起诉的内蒙古自治区出身的女人(35岁),在东京地方裁判所被判有期徒刑1年,女人听到判决后当时瘫软在法庭上。
  日后,记者在东京拘留所面会了这个女人。“自己真的犯了这么重的罪吗?”她这样问自己,无法接受这个判决。
  她成长在父母是大学教授、哥哥是实业家的家庭里,2000年来日本,在东京学艺大学研究生院学习音乐教育。她当时的指导教授对此感到很不理解,说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很难将她与掮客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她回忆道:“看看周围,货真价实的夫妇很少,伪装结婚是很常见的事。”她求在熟人家认识的50多岁的日本男人和当时与她一起住的中国人进行伪装结婚时,男人很爽快地答应了。手续上需要的知识从网络或行政书士那里很容易弄到手。被人家求,又能得到报酬的感觉真好。“什么都能做到”这种感觉,对她来说是一种自我陶醉。
  被逮捕约1年以后,她总算说出“我这样做夺走日本人的安全感”这样的话。在10月7日的上诉审判决中,法庭承认她在反省,对她做出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缓期5年执行的从轻判决。
  她的熟人,经常去探望她的一位华人男子叹息道:“在中国,为了家里人和熟人就是勉为其难和要用点儿欺骗手段的事也会帮忙。不知道这种价值观在日本是行不通的,就会犯罪。”
  在东京东部的斯纳库里工作的米卡(38岁,音读),与在上海经营餐馆的丈夫离婚后,把儿子托付给妹妹来到日本。她想让在上海念私立初中的儿子去美国留学。她说:“就是人们富裕起来的上海,离了婚的30多岁的女人也是无法挣来这笔钱的。”住在日本的亲属劝她进行伪装结婚,她丝毫没有犹豫。
  每月交付5万日元给伪装结婚的对手,一名40多岁的日本人。由于她害怕滞纳等使伪装结婚暴露,男人的3万日元居民税等,她也承担了下来。她每月省吃俭用向中国寄回17万日元。她把伙食费控制在1万日元,头发也是自己剪的。“为了孩子认真地工作应该是能够得到原谅的。”这话她好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不仅是伪装结婚,近几年,出现了滥用“亲权认领”,让孩子取得日本国籍,也让孩子的父母继续住在日本的手法。
  去年9月,接近临盆的黑龙江省出身的女人(29岁)访问了东京都内的区政府。据知情者说,她的事情是这样的:
  她与伪装结婚的日本人离婚,签证马上就要到期了。她想为有病在身的父亲挣治疗费留在日本。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中国人,但是已经不知去向。这时,她从做清扫宾馆的临时工的中国朋友那里知道了有“亲权认领”这一招。
  会讲中文的区里的职员认真地向她进行了说明,告诉她“亲权认领”是给予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生的孩子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的认领,日本男性如果认领,孩子能得到日本国籍。她知道也不进行DNA鉴定,于是同乡的熟人给她介绍了抱有多重债务的日本男子(45岁),以报酬为100万日元对孩子进行了亲权认领。她在11月生的女孩儿成了日本人,而她自己作为母亲也得到了定居者资格。

  本文原载《朝日新闻》2009年10月19日第三版
  原文采写:朝日新闻 记者 林望
  中文翻译:张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3/11511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