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社报道,全球经济危机何时结束?全球企业家和消费者均关心,经济学家也热议。今天开幕的江苏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世界顶尖经济学家对此有激烈争论,但看法南辕北辙。
中新社报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都持乐观看法。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认为,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近尾声。
9月在意大利安举办的博思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贝克也持类似的观点。
但摩根斯坦利亚洲主席、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则毫不客气地说,“我没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我不能同意罗伯特.奥曼的看法。我对中国经济很乐观,但对全球经济前景不乐观。”
他认为,世界银行从最初的3.4兆美元的不良资产到如今的1.7兆美元,只下降50%,75%的实体经济仍在衰退。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美国的消费者,但他们现在完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替代美国。
罗奇说,从供应方来看,全球只有中国的经济在转好,但如中国领导人说的,表面的转好可能建立在不稳定的靠投资拉动的基础上。欧洲的弱增长带动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美国由于国内面临期中选举,很可能不断订出针对中国的法案。所以,这个风险非常令人担心。
捷克前经济部长弗拉基米尔.德劳希则认为,欧洲的前景将比美国暗淡。欧洲某些国家的负债水平,将导致10年的紧缩期。欧洲经济需要等待中国施以援手。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则称自己是“谨慎乐观者”。他预计到2010年底世界经济将会复苏,相信中国在前几年的两位数高速成长后,正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但能保持8%到9%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