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一次出炉一组新的经济数据,都会在海外引发同样的问题:我们相信这些数据吗?
今年早些时候,人们怀疑中国为了隐瞒经济陷入衰退,“粉饰”了增长数据。现在,中国宣布,剔出通胀因素后,第三季度同比经济增幅为8.9%,此时的怀疑是,这个数字可能是低报的。
例如,伦敦朗伯德街研究(Lombard Street Research)估计,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7.5%(折合成年率为30%),而去年第四季度则有所萎缩。
公布的数据令投资者失望,风险较高的资产价值昨日有所缩水。但它们仍有助于解释人们对汇率问题的担忧为何与日俱增。
自198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从未跌破6%。上世纪90年代,借助于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实现了繁荣。自2005年起的三年内,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21%,但随着中国增长率开始下降,人民币重新与美元挂钩。与1993年的水平相比,人民币兑美元仍贬值了15%。
随着美元走软,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兑其它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自去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贬值17%,自去年8月以来,兑日元贬值16.7%,自去年12月以来,兑巴西雷亚尔贬值30%(不过,兑雷亚尔汇率尚不及去年夏天那样低)。
许多人(即使不是大多数)将全球复苏寄希望于中国从巴西等国购买商品。大宗商品价格作为股市和汇市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也随着中国制造商接到的新订单做出反应。
当前的汇率极大地增加了这些国家向中国出口的难度。因此,难怪汇率问题又重新登上了议事日程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