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阅兵后遗症:大柱留天安门专家猛批
日期: 2009/10/06 15:50 评分: 3.00/1

   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昨天透露,为60周年国庆大典而竖立起来的56根民族团结柱很有可能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北京晨报报道,据了解,每根民族团结柱高13.6米、重达26吨,间距为5.91米,填补了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的间隔。在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上,这些亮丽稳固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突破了以往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平面布局,丰富了大典的背景层次。

  陈蔚表示,民族团结柱的承重和抗风能力非常强,可抗11级大风。“它们很有可能将在天安门广场上永久矗立。”

  56根民族团结柱是继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天安门广场的又一组“新”建筑。

    北大教授俞孔坚认为,民族柱在内容和材料上都过于简单、传统,不能达到城市建筑物的水準,也未能代表当前中国的艺术最高水準。「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舞台道具而已。」他说,「需要更高水準体现的设计,才能达到永久存放标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则认为,民族柱是政治符号,政治价值优先,去留仍难以猜测。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1408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