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国的60周年国庆节,在香港,庆祝活动接踵而来,无论规模之大、形式之多样、参加者之众,都是历年之冠。可是,有“老左”(老一辈爱国人士)坦言,他一项都没有参加。
这名已70多岁、退休前曾积极参加香港左派工会活动的“老左”,明天只会独留家中看电视的国庆庆典转播。不过,他并未因受到“冷待”而不高兴,相反的,仍然觉得身为中国人很自豪。
“今年很高兴啊,很热闹,以前(的国庆活动)都未试过有这么多人来捧场。”然后,这位“老左”一针见血地作出分析:都是因为中国国势越来越强大,很多人愿意花钱歌功颂德。
这位“老左”不参加国庆活动,其实并非个案,亲北京政党民建联早前公布的调查结果就显示,竟有68.4%的受访港人表示,没打算参与任何国庆庆祝活动。
不过,民建联将港人“冷待”国庆活动,归咎于港府推动国情教育力度不足。该党认为,港府宜加强宣传,营造气氛,促使更多港人参与国庆庆祝活动,共享喜悦。
回归前的香港,政治阵营壁垒分明,亲北京的左派庆祝“十一”,而亲台湾的右派就庆祝“双十”,各自都有忠实支持者,很少有“外人”会主动参加这些“庆祝国庆”活动。
回归后,无论“十一”还是“双十”,庆祝活动反而不及以前那么热闹。基于政治现实,香港的亲台人士已难以大张旗鼓、在大街大巷上庆祝了;但奇怪的是,连“五星红旗旗海”也失去踪影。
大部分没有政治倾向的港人都认为,国庆节只不过是多了一天假期,没必要庆祝。但他们发现,今年情况有变,港九新界多区都是旗海重现,不过不是国旗,而是“庆祝国庆”的彩旗。
连日来,各区均有人敲锣打鼓,摇旗吶喊,舞龙舞狮在街头穿来转去,色彩缤纷,令人目眩。
除在国庆节举行的大型嘉年华会外,香港还有万人大巡游,期间展示一面高60米、阔89米,重达800公斤、全球最大的五星红旗,是香港的贺国庆活动重头戏之一。
另一重头戏是历时23分钟、在维港上空上演的烟花汇演。主办单位已持别制作了30枚“中国六十”字样烟花。当局预计将有数十万港人于维港两岸观赏。
此外,还有盘菜宴等大小宴会、各类型的“国庆杯”体育比赛、各项特技、艺术表演及展览等,连啬色园黄大仙这位“老人家”,也请出来了,举行黄大仙庙的首次大仙塑像乘舆出巡。
据保守估计,各类由港府及亲北京社团搞的庆祝中国国庆活动,总花费高达港元数以千万计,破了历年纪录。
在形形色色活动之中,最有特色也惹来争议的是“红色摇滚音乐会”。曾被誉为“香港摇滚之父”的夏韶声,在台上高唱《大国崛起》时,有示威者不断高呼“平反六四”。
对于引起部分乐迷、尤其是香港激进民主派社民连的“抗议”,夏韶声在电台节目中回应,虽然摇滚被视为对社会不满而在音乐当中提出控诉,但也是一类值得上大场面的音乐。
“我从未接受过邀请以摇滚乐庆祝国庆,当今年成功踏出首次后,摇滚乐在中国将有更高的位置。”一半时间在香港生活、一半在旧金山的夏韶声坦言,越来越感受到做中国人受到尊重。
另一名声称在香港首次参加中国国庆活动的是台湾音乐人刘家昌,而且更联同多名香港艺人,在10月1日到澳门“掘金”,大唱其首本名曲《我是中国人》。
香港今年的国庆活动的确是多样化,而且十分全面,能照顾到各阶层,由过去只有“老左”才参加的国庆活动,到今天不少人首次参加。
一名亲北京社团负责人指出:“其实,很多人一直都很想参加国庆活动,但不获邀请,今年终于获邀了,当然是喜上眉梢。”
有学者指出,回归后大部分港人都自觉身份尴尬,长期处于殖民地下生活,并无跟大陆人一样有“建国”的经历,很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有共鸣。
但随着近年中国国势冒起,“亲北京”已成为一种时髦了,或能借此争取到好处。甚至,连泛民主派议员对于能否获邀上京观礼,也是心情忐忑。
当然,仍有死硬派坚持,今年不是“中国建国60年”,只是“内战结束60年”。因为中国早已存在,现在只是在一国之下,两党分别在不同地区执政。
无论如何,正如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的特首曾荫权称:“只要认清时势,把握机遇,香港不单不会被‘边缘化’,更可以利用本身的独特优势,在区域合作和国家发展中继续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并且从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