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人物也能有缺点
首先,在看文章之前,我先对蜡笔小新的成人性质给予说明:成人的动画片,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最朴实无华的精彩,几乎每一句话都能看出作者扎实的生活经验(注意,我是说成人的动画片,没说成人级动画片).我们必须搞清笔小新绝不是一部”专门”为儿童而写的动画片(注意”专门”二字) 以后的部分分析内容也许会令18以下的朋友感到不安,如果你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在18岁以上并具有基本完整的成人分析能力,请继续望下读吧,呵呵,怎么好像18禁似的,别吓着
看了这么多集(现在市面上所有的”蜡笔小新”+OVA版),实在觉得这部动画片里面深刻的含意不应该就这么被人们所忽视,也许我们是在放松,实在享受,但毕竟动画片已经传达了这样的思想,如果你实在不想再次深入的理解它,那就罢了,你现在可以离开这片文章,去其他地方找找看还有什么能让你更快乐的事情;如果你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感到了什么,而且还想把它挖出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发掘那个深藏于内的惊人含意.
由于是边看边总结的心得,没有很好的归类,我只能一点一点的说,没有什么先后顺序可言,而且也会有遗漏,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或意见可以email到我的信箱(编者注:略).
1. 为什么小新的爸爸总是受气
相信朋友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小新的爸爸从动画片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受气,受小新的气,受美芽的气,受Boss的气…在作者采访的时候,作者臼井仪人说小新与他本人小时候很像,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与爸爸像?臼井仪人已经是爸爸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和自己年龄相差这么多的男孩子呢?一种可能是他还向往孩时的自己(可是,他小的时候真的能说出小新说出的那些话,做出小新作出的那些事吗?小新的存在毕竟充满了太多的巧合与偶然)另一种可能就是小新就是作者本人心目中向往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向往自己能够在小新的那个年龄用小新的方式生活.当然,这样的话,作者是在以一种调侃的方式逃避现实生活.而作者也恰恰说道爸爸的一些经历与自己很象,这样看来作者是在以小新的身份演绎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以爸爸的身份演绎自己真实的生活,以小新的近乎无赖的方式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而又以爸爸的屡屡受气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这里作者恰恰运用了小新”小”的优点作尽了20-30岁男人们想作又不敢作的事情,如:无故的与美女搭讪,在吃完饭后说不用谢然后不管刷盘子就去看电视,指着上司说”这个臭屁的老头是谁呀”,高兴的时候可以脱下裤子在众人面向狂笑+摆Pose而不会被认为是疯子….说道这里,看过前面几集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小新管美芽叫老婆,比如小新回到家说”老婆,我回来了”,然后美芽告诉他”不要学你老爸说话!”(现在改了,小新每次回家都说”你回来了”,美芽会告诉他”是我回来了”)这样看来,小新学老爸说话的创作动机也就成立了—小新也就是作者出现的一个方式,管美芽叫老婆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这里朋友们注意了,一个家里有两个人管美芽叫老婆,想想--肯定有一个人会不高兴的,而我们能清楚的看出妈妈与小新感想如此之好,以至于有时候我们在想如果小新不是个孩子的话,我们很可能误认为小新是美芽的老公.例如:小新喝多了可乐会对美芽说”美芽,来,亲一下”,会掀开美芽的裙子说是”透明的小裤裤耶”,拿着爸爸的剃须刀说”早上要开会,晚上还有应酬,晚饭不回来吃了,你妆化的太浓了美芽!” 应该说这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了男孩子的恋母情结,而爸爸的受气正是一种潜意识的妒忌!
2. 妮妮妈妈的BT爆发与与小新的”我也没这么好了,嘿嘿嘿…..”
我们在蜡笔小新中经常可以看见美芽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给小新道歉,也经常可以看见其他人只因为一点点小错而又是鞠躬又是脸红的赔不是,当然,不仅仅是蜡笔小新,还有很多日本的动画片和日剧,都能时常的看到这样的情况.日本人本是一般比较内敛,常常压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人因为感情常常无法得到宣泄,一般会有变态的倾向(这正是日本SM最出名的原因),所以在日本常出现了变态的性行为与极端的宣泄方式.妮妮妈妈的BT爆发正是暴露出日本人时常压抑自己感情的弊端,日本人的客气与说直话和说实话的小新相比,是在是一种讽刺,其实作者也正是在用小新的近乎BT的行为来帮助日本人宣泄,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下面还有相关的文字).小新很少在小事情上有认为自己错了,比如:”妈妈说他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就笑着说” 我也没这么好了,嘿嘿嘿…..”,然后妈妈就会说的:“我不是在夸你!”很显然,小新根本没有认为自己错了.作者是在告诉大家,与其在小事上自责,不如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或者自己根本没错,这样内敛的日本人可以少一些内心的压抑,不至于积累到BT甚至更为极端的宣泄方式.
3. 喜欢漂亮和身材好的大姐姐
为什么不喜欢和自己岁数相当的妮妮呢?前面已经说了,小新正是作者在作品中出现的一种方式,所以可以这么说小新就是作者(的向往),没有道理这么大的人喜欢幼稚园的小孩子,他当然喜欢又年轻又漂亮身材好的女生了!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新看的20多岁的大姐姐会脸红,上前搭讪,看到和自己一般大的小女孩没有一点感觉了.
4. 最聪明的”阿呆”??
阿呆往往是阿呆说出最常识,最关键的话.象小新无意把眉毛梯掉了,风间告诉他不可以这样,他问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最后阿呆说是用来保护眼睛的,大家一起给他鼓掌,大家在找出口的时候,阿呆告诉大家出口的指示牌.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关键而又常识性的答案留给呆呆的阿呆呢?嘿嘿,我先不说,我先请大家想想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品中唯一没有受过的小新气或是被小新同化的是谁呢?想...想…哈!—是的,是阿呆!想想看,整个作品中受小新气的不计其数,妈妈美芽,爸爸野原,风间,红蝎子队,就连小白也…(小白!珍重!^_^),另外的就是被小新同化的,如爷爷和奶奶,惠子阿姨等,之后只剩下阿呆集这些特点于一身的阿呆,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呆,就是他最大的不同,而我要说的是呆只是他看起来的样子,作者正是喜欢这种看起来呆呆的样子,小新的样子看起来也是呆呆的,不是吗?!所以—答案在这里了,作者本人对外表呆呆的人有种特殊的好感,而对外表张洋的人很是讨厌.不信你看看这些人:喜欢说完话后一甩头发的风间,到处拉选票的议员,显示体力的玫瑰班的小豹(还有他的那只狗)哪一个不是被小新整得很惨,这些人恰恰对应了阿呆和小新的呆呆的外表.
5.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的意义
这是对现代人们对男性性具过分崇拜的一种讽刺.小新这么小,他的洋具(想李敖写过[鸡巴考],讲”不避俗语俗字”,想想还是不行,暂且假这么一次:P)会长么?不会.而他又在唱“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我的很长!像大象的鼻子那么长!这正是讽刺,一种隐含于内的半调侃似的讽刺.
为引进,段子被删
一提起蜡笔小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认识的几个从不看动漫的人,一提到动画,必然会说:我最喜欢看动画是蜡笔小新!可知其辐射范围之广了,但要问其作者是谁就估计没几个人回答的上来了。动漫圈内的也大多只知道小新其作者叫臼井仪人,对他的接触也只局限于小新而已。实际上,大家都被小新的光芒所遮蔽,而不知道本身臼井最拿手的反而是四格式的漫画,要知道,他的出道作《不良百货商场》就是一四格漫画。
臼井仪人(usui yoshito)是他本名,1958年4.21出生于日本静冈县,工业高校毕业后草草读了半年技术学校后撮学,一边打工赚钱养家,一边坚持画些漫画。1985年,也就是到他27岁时候才正式以《不良百货商场》出道,和其他漫画家先当助手,再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推出自己作品,并开始走红不同。由于他画的是四格,这东西一是不好拍成动画,二是吸引不了大范围的观众,勉强到1990年,他推出了一个新连载,讲述一个色色的小孩子日常生活的故事,连载在双叶社的成人漫画杂志上,第二年被拍成动画,没想到一炮而红,一时间到处都是小新热。动画到台湾后,不得不说,台湾版的小新配音水准特别高,高到都压过原配了,国内不少人都是因为这声音才喜欢的。在国内发展起来也是一很奇特现象,由于国内没有正式的动画引进,只能拿台湾版的VCD在电视上播放,连配音费都省了,但却一直以为主角是小孩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将其当成幼儿向在黄金六点播放,却不知道这东西在日本是属于给成年人看的。引起热潮后,又将其批了一顿,将日本文化毒害中国人民的罪魁祸首安到小新身上,有点替小新鸣不平。
就算如此,迫于流行趋势,之后国内也是正式引进了漫画版,删了不少不良成分,变成儿童向的少儿读物了。可这样经过一番修改的太监作品已经没有其原来面目和精髓了,臼井的作品强就是强在其无厘头和荤段子,当这些没有了,失去了这作品的最精华部分,还有何价值可言?
在连载小新的同时,他也陆续发表了些作品,主要都是些四格作品,用自己的视角和想象力,把生活中平常的点点滴滴用荒诞而又恶搞的手法描绘出来,让最平凡的事情和人物变的不平凡而有个性。并把四格的优势发挥的伶俐尽致,经常是看前三格式的时候没什么,到第四格你只能OTZ了。跳跃性思维方式的台词,往往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而你所能做的就是狂笑不已。臼井的画风简陋,不少地方都是只有简单几笔,但四格重在创意,有时简朴的画风反而看起来更有魅力,而对四格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一直觉得四格形式的笑话如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就会失去了原有的精髓,只有用四格漫画的方式才能把场景,文字还有语言配合的那么完美。
就其他比较出名的四格漫画家来说,蔡志忠的有点江郎才尽,看几本后会发现不断重复相同手法。阿兹的幽默很棒,虽说百看不厌,却只能让人微微一笑,缺少份狂笑的气氛。臼井的倒是有时能让你狂汗不已,原来话可以这么说,事可以这么做,一口喷笑出来。自然看多了也有些比较单调,可他强就强在每次搞都能搞出新意来,就算前面三格都一样,第四格也还是能有不同的后果。
比本土动画更真实
早上做白日梦。说是做梦,搞笑的是自己清楚自己在做梦,只是怎么醒也醒不来,被眼前的画面困住,四格漫画般简陋粗糙的桥上,模糊的人影,用老电影配音的严肃语调说:要回到过去么?唯一的机会。要回到过去么?
在那种迷糊的状态里觉得自己傻透了,这样低智商的梦境。我拼命地想挣脱,却醒不来。我回答说:“我不想,我不要。”最终被那座桥上的人影拉入一片混沌。没有看到什么过去,我什么也看不到,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自己好像在飞速地横冲直撞,我逼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睁开眼。
看见阴冷的雨天中的我的房间,顿时松了口气,迎接这弥漫着忧伤气氛的早晨。好久没有这么严重的鬼压床了,而且这次格外痛苦。过去,一提起这东西,就像被启动了似的,被各种奇怪的感觉包围。像我这样年纪不大,阅历也不多,话说应该过了明天忘今天。或许就是太空虚,才宁愿背负起各种无聊的回忆前行,过去压着我,走的,很辛苦。
雨下着,总像有些凄哀。结果一大早就从新闻里听到坏消息。臼井仪人去世了。可笑的,登山事故。
无法言喻的心情。臼井仪人,《蜡笔小新》的原作者。一直嚷嚷说我要嫁给小新,这下,他再也无法长大了。
愤怒的时候我总是容易流泪,可是当悲伤腐蚀心灵的时候,流不出眼泪,是最痛苦的事情。短暂地重复了一下对死亡的思考。死亡太简单,我早就知道,简直充斥在生活的每时每刻,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活到明天。生命或许只是没有尽头的死亡中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一个美好的梦。然后我们醒来,重新走入没有生命的状态,或许就是今早梦中的那一片混沌,被扯入,再也无法挣脱。不提。我只想珍惜每一刻好好活着。
我真的真的喜欢小新。看到了父母笑着告诉我这件事的样子,看见了网上许多自称“爱国者”的评论。
心里冰冰凉的,还有一种恐惧。那些叫着“臼井仪人死得好”的人,那些振振有词“用日本低级文化毒害中国的家伙罪有应得”的人,我真的害怕了。我想说,你们不懂小新的深刻。这不重要,此时我没有心情讨论臼井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的成就,没有必要讨论小新的成功和他给无数人带来的快乐。但对一个死者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真的让我吓到了。不只是漠然,而是变态的快感。就算是一个陌生人,就算一个坏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一个生命的终结表示悲哀。对我来说,这种悲哀不但建立在感情上,更建立在原则上。
他们不会懂的。他们口中叫着“小新低级”却不知自己已经丧失了所谓人性。那种更可怕,我该不该说呢?只是他们衡量价值的天平和我的不同。
我真的真的喜欢小新。至少我从小到大从他身上得到的笑声是真实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心情不好的时候,愤世嫉俗的时候,他的真实和坦率会让我觉得世界很简单。我爱他,爱的不得了。就算他不是成绩优秀嘴巴甜长得乖的好孩子,他的魅力却让很多人不得不爱他。他的黄、他的坏,只是反映了社会真实的一面。他只是说真话,说大人虚伪的表面下真实的心情。看过的人,为他笑过的人,觉得他低级的人,是否稍微地反思过一下自己呢?他说出来的,你在心里没有想过么?臼井仪人感觉到了,把之融入了作品,在搞笑的同时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小新不是坏孩子,他只是个不会长大不会隐藏自己的真实的孩子。
小新不会长大了,又或者真的死去了。等到我15岁,他还是5岁;我25岁,他依然5岁。就这样,他在他的世界里继续着他无厘头的生活,让大人头疼。而我,将别无选择地向前,义无反顾地成为大人,成为不理解他的人,离他越来越远。
恐惧和悲哀。为一个我根本不熟悉,只看过一两张照片的人。他走了,他的一生算成功吧,他的死被这么多人关注。成为很多人的遗憾,也成为很多人的笑料。我一阵战栗。从来都是这样,没有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这就是作为名人的代价,就算在死后,尊严和名声还要被无知的人拿来践踏取乐。我一直一直都想要有成就,受到关注,想要伟大想要不平凡。可是此时我宁愿全世界的人都不认识我,只要我死的时候,能有一个人为我的默默无闻而悲伤,没有人因为我曾经的过失而为我的死亡感到愉快。这样也很好吧。
毕竟生命,渺小短暂,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辉煌,用来证明自己和解释误会。
下午冒着风雨去游泳,穿的很少。站在车站前终于哭了。世界是惊悚的,也是冰冷的,臼井仪人是漫画家,也是社会学家,他所反映的小新眼里的世界,或许让很多人鄙视,但远远没有我所看到这个世界这么糟糕。雨打在身上很冷,却远不及人的灵魂的冰冷。我望着眼前麻木的走过的一个个行尸走肉,哭的,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