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官方将“停办退出”一些报刊
日期: 2009/09/22 18:05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透露,官方将下决心“停办退出”一批报社、杂志社、出版社,让新闻出版单位“有生有死”。停办退出的对象主要包括那些效益较差、资不抵债、人才缺乏、发展难以为继,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不愿意继续办下去的新闻出版单位。

  中国记协下属的《中华新闻报》已于上月底倒闭,成为第一家倒闭的中央级新闻报纸。有关人士指出,《中华新闻报》倒闭有可能引起骨牌效应,随着官方推进新闻出版转制改革,会有一批报刊、杂志和出版社破产关门,甚至可能出现一个传统媒体倒闭潮。

  目前中国有1943种报纸,分属各级党委、中央各部门、行业协会、报业集团、国有大型企业等机构主管,既有独立法人单位,又有相当一部分非独立法人、属于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由于多数机关、行业报刊体制僵化,内容死板,几乎没有读者,已成为主管机关的累赘,中国高层几年前决定经营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与主管机关脱钩,实施公司制改造,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中华新闻报》倒闭前,曾被誉为中国足球新闻报道“国家队”的《中国足球报》,在经历15年的辉煌与挫折后,今年三月宣布休刊。《中国青年报》认为,《中国足球报》“自我了断”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媒体的不断冲击、自身的经营不善和投资方的撤资。

  同样在3月,人民日报社下属的《市场报》也告别了读者。创立于1979年的《市场报》曾是中国新闻行业改革的先驱之一,创造过诸多第一:它不仅是当年中国唯一不报道政治新闻的经济类报纸,也是中国第一家彩色印刷的报纸,第一家提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报纸,第一家为消费者讲话、为生产者经营者服务的报纸,还是第一家刊登征婚广告的报纸。但上世纪90年代后,众多财经类报纸后来居上,一些凭借资本支撑的新锐报纸迅速崛起,《市场报》逐渐没落,最终停刊。

  《中国新闻出版报》引述柳斌杰说,官方将“通过评估等级、年检、诚信纪录和两个效益的考核,淘汰不合格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做到生死由业绩和市场决定,淘汰长期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报社、刊社、出版社,解决‘优不胜劣不汰’而造成的出版资源难于集中的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将引入三种新闻出版单位的退出机制:一是休刊制度:报纸休刊超过180天仍不能正常出版,期刊休刊超过1年的要撤销出版许可证;二是建立报纸出版质量评估制度:对报刊出版单位的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报刊出版质量没有达到标准,或者不能维持出版的,要撤销出版许可证;三是年度核验制度: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报刊出版单位,第二年起,就停办报刊。

  柳斌杰说,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有上千种经营性报刊完成转制,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相分开,经营部分正在转企改制。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即将实施,到2011年年底前,所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将基本完成转制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这一次报业改革是近年来最为深刻的一次,在报业改革逐渐拉开大幕的背景下,会有更多的报纸退出历史舞台。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1371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