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
贯以高速、准时和安全著称的日本交通系统,4月25日发生了电车脱轨事故。JR福知山线列车脱轨撞入民居,造成10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此次事故之悲惨,创下日本铁路史近四十年之最。调查表明,事故的原因是列车以120公里以上的时速超速行驶,在急转弯时造成脱轨。
日本的交通行业向来竞争十分激烈,客源和成本的压力都非常大。提供快速和准点的服务当然是最基本的手段。可是广大的乘客,在享受这超准点服务的同时,万万没想到这背后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以关西为据点的JR西日本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其它铁路公司相比更把准时列为第一优先。公司刚以文书通告全社员工,要求各列车须准时到站,到站和出发误差不超过15秒,这种严格精确到秒的指标一直是日本交通的骄傲。但是这项要求带给驾驶员更大的压力,从而可能成了造成这次事故中超速的一个深层次的背景。安全与准点哪个更重要,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次事故引人注意的是,开车的高见是23岁有过三次处分纪录的年轻驾驶员,公司轻易将列车上乘客的安危完全交给这种既缺乏丰富经验且已有多次犯规纪录的驾驶员是否适当,理当受到舆论的质疑。肇事驾驶员在前一站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列车延迟了1分半钟,这必然要影响其它列车的准点运行。日本的铁路运行系统,如果发车稍有延误,允许在行驶的速度范围内尽可能挽回延迟的时间,这叫“ 回复运营”。但是列车延迟1分半钟,在理论上说已经不可能完全靠提速弥补。因此,驾驶员当时的压力肯定相当大,情绪焦虑导致铤而走险,把数百人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当然,作为事故的根源,还可以从硬件上找出毛病。譬如出事列车由于是不锈钢制,比钢铁制的车辆轻约两成,虽能提高速度,但是由于轻量化,也造成容易倾倒的可能,扩大了事故后的损害。还有记者盯住JR西日本的社员年龄构成,以及脱轨事故之后旗下职员继续外出游乐行为等等。其实,这些并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乘客的安全第一,如果生命安全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准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独有偶。日航近来也连续发生飞机航行事故,导致董事长引咎辞职。据报道,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飞机赶点。这是日本交通系统准时“ 一刀切”导致的通病。日本人工作上的死板和认真固然是其无可抹杀的优点,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有时又是不可救药的致命伤。如何在既定规则里面融入些许灵活因子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欣闻JR西日本在事故之后决定:减少福知山线的运行次数,缓解过密运营;构筑安全优先的企业风尚;整备运转保安系统;培养安全教育指导人员;加强情报沟通等等改进措施。依我看来:时刻牢记“ 生命安全第一”这条就足够了。
贯以高速、准时和安全著称的日本交通系统,4月25日发生了电车脱轨事故。JR福知山线列车脱轨撞入民居,造成10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此次事故之悲惨,创下日本铁路史近四十年之最。调查表明,事故的原因是列车以120公里以上的时速超速行驶,在急转弯时造成脱轨。
日本的交通行业向来竞争十分激烈,客源和成本的压力都非常大。提供快速和准点的服务当然是最基本的手段。可是广大的乘客,在享受这超准点服务的同时,万万没想到这背后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以关西为据点的JR西日本由于面临激烈竞争,和其它铁路公司相比更把准时列为第一优先。公司刚以文书通告全社员工,要求各列车须准时到站,到站和出发误差不超过15秒,这种严格精确到秒的指标一直是日本交通的骄傲。但是这项要求带给驾驶员更大的压力,从而可能成了造成这次事故中超速的一个深层次的背景。安全与准点哪个更重要,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次事故引人注意的是,开车的高见是23岁有过三次处分纪录的年轻驾驶员,公司轻易将列车上乘客的安危完全交给这种既缺乏丰富经验且已有多次犯规纪录的驾驶员是否适当,理当受到舆论的质疑。肇事驾驶员在前一站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列车延迟了1分半钟,这必然要影响其它列车的准点运行。日本的铁路运行系统,如果发车稍有延误,允许在行驶的速度范围内尽可能挽回延迟的时间,这叫“ 回复运营”。但是列车延迟1分半钟,在理论上说已经不可能完全靠提速弥补。因此,驾驶员当时的压力肯定相当大,情绪焦虑导致铤而走险,把数百人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
当然,作为事故的根源,还可以从硬件上找出毛病。譬如出事列车由于是不锈钢制,比钢铁制的车辆轻约两成,虽能提高速度,但是由于轻量化,也造成容易倾倒的可能,扩大了事故后的损害。还有记者盯住JR西日本的社员年龄构成,以及脱轨事故之后旗下职员继续外出游乐行为等等。其实,这些并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乘客的安全第一,如果生命安全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准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独有偶。日航近来也连续发生飞机航行事故,导致董事长引咎辞职。据报道,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飞机赶点。这是日本交通系统准时“ 一刀切”导致的通病。日本人工作上的死板和认真固然是其无可抹杀的优点,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有时又是不可救药的致命伤。如何在既定规则里面融入些许灵活因子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欣闻JR西日本在事故之后决定:减少福知山线的运行次数,缓解过密运营;构筑安全优先的企业风尚;整备运转保安系统;培养安全教育指导人员;加强情报沟通等等改进措施。依我看来:时刻牢记“ 生命安全第一”这条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