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援北京申办2000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举国欢庆、万众沸腾。回想起我国申办奥运会走过的风风雨雨,让人留下激动的热泪。
1992年6月,为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我当时所在的长庆石油勘探局采炼一大队团总支在石油子弟学校举办了“石油工人心系奥运、申办奥运奔向两千年”签字活动。
活动由采炼一大队石油子弟学校团组织承办,学校组织了隆重的签字仪式,学校军乐队奏起了国歌,少先队员面对缓缓升起的国旗行少先队礼,幼儿园老师把大班孩子也带来参加签字活动,单位职工家属有序加入到签证的队伍当中。
签字仪式结束后,大队团组织将签满名字的条幅用包裹邮往北京奥组委。
我当时任大队团书记,组织策划了申办活动,活动举办具体时间就记得是92年6月,具体哪天记不住了。
投稿人:白丑 摄影并文
我与三毛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孙聪
■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孙聪
1990年10月16日,我在杭州花家山宾馆巧遇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和她谈话中得知她特别崇拜大陆作家贾平凹,喜欢读他的书。她让将名片交平凹先生并给她寄书。
回到西安,我写了采访三毛的文章在报上发表,文中提到三毛喜欢平凹的作品等内容。平凹看了报,嘱编辑和我联系。我将三毛名片交平凹先生。他问了些细节便写了信与我一起去邮局给三毛寄书。
不料想,信寄出半月传来三毛自缢的消息,平凹写散文《哭三毛》悼念。三毛是不会收到信和书了。
又不料想,半个月后,平凹收到了三毛的信,当时是1991年元月十六日,此信震惊全球文坛,平凹又写《再哭三毛》一文悼念。作协和文坛评价:一篇采访三毛的文章沟通了两岸大作家的书信往来,是一件可载入文坛史册的大事。
编外警察
上世纪90年代,西安市市中心的柏树林街道和东木头市交汇的十字口。当时没有交通信号灯,高峰时,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从1992年开始,每当上下班交通高峰时,经常会出现一位穿著制服的老人,他口中吹响著哨子,手臂上下、左右挥动著,忙忙碌碌地指挥著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通行。时间到了1996年,我经常路过这里,被老人这种锲而不舍、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11月的一天,我带著照相机来到十字口,拍下了老人忙碌时的一组照片。
老人告诉我,他叫张健,是一名退休职工,已经67岁了。他说,退休后,自己的身体还好,看到交通高峰时街道那么拥挤,自己就想为行人帮帮忙,为社会做点好事。这些年能够坚持下来,其实也不图个什么,就是尽一些社会义务罢了。
今年是国庆60周年,60年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尽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像张健这样的老人,不正是我们社会千千万万优秀人物中的一个缩影吗?
投稿人:朱利群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