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在中国民间掀反日狂飙的多事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实现了万众瞩目的中日首脑会谈。尽管这次会谈对于风寒日重、裂痕渐深的中日关系来说,其作用仅限于止血,而不是疗伤,但国际舆论仍然评价这是中日两国结束争端的开始——中日最高领导人面对国际社会至少表现出了积极姿态。
从已经发表的会谈纪要来看,中日首脑会谈明显缺乏对话交集,或者说双方好不容易坐到同一个台面上,进行的不是交流性对话,而是自说自话。在回避了容易引起辩论的具体问题之后,双方的对话答非所问,没有基本的顺接关系,只是忙着重申自我主张。会谈结果,除了在维护两国关系大原则上取得一致以外,并没有提出改善关系的有效措施。林肯曾经讲过:所谓沟通,就是用2/3的时间倾听对方立场,用1/3时间陈述自己的立场。中日之间的政治沟通也应有这种精神,才可能得出结果。小泉在会谈后对记者称,这是一次very good meeting,他的良好感觉仅止于又一次向胡锦涛表述了自己的主张,而不是找到消除分歧改善关系的有效方法。
中日关系已经到了转折性时期。如果中日领导人不愿放任两国关系背道而驰,渐行渐远,那么确实需要有力挽狂澜的大智大勇大手笔。中日同为东方国家,即使经济发展了,观念现代了,其政治理念的底色依然难脱东方色彩。东方人以道德为本,讲诚信政治,这与西方人崇尚实力,玩强权政治有本质区别。中国人最痛恨背信弃义者,日本人也厌恶“里切者”,可见中日两个民族是有道德共同点的。中日恢复邦交之时,周恩来总理要求日方“言必信,行必果”,田中角荣当时回答说:“日本旧宪法,也就是《圣德太子17条》称:信是万事之本。”由此,诚信政治成为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惟一良策。本次胡锦涛要求小泉把历史反省落实到行动上,在台湾问题上言行一致,就是对日本实行“听其言,观其行”策略。无论从历史着眼还是现实出发,中日关系建于诚信政治,毁在谋略外交,足以为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关系发展到如今这样的地步,是民怨长期积累的结果,寄望于一两次首脑会谈来彻底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胡锦涛与小泉会谈,定下了中日关系不能恶化的原则基调,共同确认了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主观愿望,这比继续争执或冷面相对强过百倍。加强理解,增进互信,首先从首脑做起,才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氛围,影响整体的政治气氛和社会心理。在这个意义上,中日首脑交流不是个人喜好问题,而是历史任务和社会使命。在日本,经济界呼吁政府切实改善中日关系,地方新闻社的社论也大都欢迎首脑会谈,这就是民意。日本政府必须切实完成改善中日关系这个课题,才能向社会和选民做出交待。
在中国民间掀反日狂飙的多事之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实现了万众瞩目的中日首脑会谈。尽管这次会谈对于风寒日重、裂痕渐深的中日关系来说,其作用仅限于止血,而不是疗伤,但国际舆论仍然评价这是中日两国结束争端的开始——中日最高领导人面对国际社会至少表现出了积极姿态。
从已经发表的会谈纪要来看,中日首脑会谈明显缺乏对话交集,或者说双方好不容易坐到同一个台面上,进行的不是交流性对话,而是自说自话。在回避了容易引起辩论的具体问题之后,双方的对话答非所问,没有基本的顺接关系,只是忙着重申自我主张。会谈结果,除了在维护两国关系大原则上取得一致以外,并没有提出改善关系的有效措施。林肯曾经讲过:所谓沟通,就是用2/3的时间倾听对方立场,用1/3时间陈述自己的立场。中日之间的政治沟通也应有这种精神,才可能得出结果。小泉在会谈后对记者称,这是一次very good meeting,他的良好感觉仅止于又一次向胡锦涛表述了自己的主张,而不是找到消除分歧改善关系的有效方法。
中日关系已经到了转折性时期。如果中日领导人不愿放任两国关系背道而驰,渐行渐远,那么确实需要有力挽狂澜的大智大勇大手笔。中日同为东方国家,即使经济发展了,观念现代了,其政治理念的底色依然难脱东方色彩。东方人以道德为本,讲诚信政治,这与西方人崇尚实力,玩强权政治有本质区别。中国人最痛恨背信弃义者,日本人也厌恶“里切者”,可见中日两个民族是有道德共同点的。中日恢复邦交之时,周恩来总理要求日方“言必信,行必果”,田中角荣当时回答说:“日本旧宪法,也就是《圣德太子17条》称:信是万事之本。”由此,诚信政治成为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惟一良策。本次胡锦涛要求小泉把历史反省落实到行动上,在台湾问题上言行一致,就是对日本实行“听其言,观其行”策略。无论从历史着眼还是现实出发,中日关系建于诚信政治,毁在谋略外交,足以为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日关系发展到如今这样的地步,是民怨长期积累的结果,寄望于一两次首脑会谈来彻底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胡锦涛与小泉会谈,定下了中日关系不能恶化的原则基调,共同确认了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主观愿望,这比继续争执或冷面相对强过百倍。加强理解,增进互信,首先从首脑做起,才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氛围,影响整体的政治气氛和社会心理。在这个意义上,中日首脑交流不是个人喜好问题,而是历史任务和社会使命。在日本,经济界呼吁政府切实改善中日关系,地方新闻社的社论也大都欢迎首脑会谈,这就是民意。日本政府必须切实完成改善中日关系这个课题,才能向社会和选民做出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