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测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走向,以英文字母的形状来表徵近期乃至中长期经济形势变化,成为经济学界的一种“时尚”。最初,人们只用一个英文字母预测经济危机走向,近来又出现两个字母的组合,三个字母的组合乃至四个字母的组合。
一,从一个字母到三个字母
用一个字母表现的经济趋势,主要有V、U、W、L四种看法。
V反映了对今后经济增长趋势的乐观论,认为这次世界经济景气失速很快,一旦触底(可望在今年下半年触底)后,恢复得也快。现在从世界经济整体来说,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但对于中国等国来说,出现V字型恢复的可能性有所增长。
U反映了对今后经济增长趋势的谨慎乐观论,认为经济景气可能在谷底附近缓慢地“爬行”一段时期,大约经过两三年,然后才可能趋于好转。无论对于世界经济还是对于日本、美国等一些主要国家的经济来说,出现U字型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大。
W即“double V”则认为,景气即使出现V字形的速降、触底、快升之后,仍可能再重复一次V字形的过程。这种看法是对“V型”乐观论的警示,意思是即使景气触底迅速反弹,也不要以为会万事大吉,迅速反弹后可能再出现迅速下降。对于经济恢复较快的国家来说,确实需要考虑经济自律性增长的后劲如何,而不能为正在出现的经济反弹盲目乐观。
L反映了对今后经济增长趋势的悲观论,认为经济要走出低谷,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时间。除去少数国家,对于整个世界经济和大多数主要国家的经济来说,出现L字型长期低迷状态的可能性可以说非常之小,除非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愈演愈烈,而且主要国家面对气候变化为首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不仅束手无策,反而利用气候变化展开新的争夺(例如在北极圈)。
现在,国内已经有人用两个字母VL来表现今后经济增长趋势(李慎明),认为这场危机有可能在最近两三年内看似走出低谷,但如果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全球经济在近三两年内稍有反弹之后有可能步入更深的低谷。为此,应该用两个英文字母即VL来表达。
其实,这种预测更适于表述为UL,因为它预测这场危机有可能“在最近两三年内”走出低谷,属于谨慎乐观加长期悲观的类型。与之相对,那种短期乐观加长期悲观的看法则更符合VL的形状。因此,“两个字母论”似应包括VL和UL两者。
近日,日本经济学家伊藤元重来北京演讲,介绍了日本有的专家又用WWW这三个字母来展望今后的经济趋势,认为从现在开始直到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极有可能处于一种动荡、激烈变动和跳跃的状态,形成上升和下降多次起伏、波峰与波谷频繁交替的局面。他戏称“WWW论”为“dot com”型预测。这是一种更加令人感到颤颤巍巍、一惊一乍的悲观论。
总而言之,上述“字母经济论”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的乐观、悲观论和长期的乐观、悲观论,不过,无论是乐观论抑或是悲观论,都不宜笼而统之,一概而论,还应该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部门进行分析,具体分清是谁的悲和谁的乐。
二,四个字母或许更具说服力
笔者认为,上述“字母经济论”虽不够严谨,却形象而通俗地描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其受到众多识者的关注当属自然。然而,既然不是什么严谨的“经济学说”,人们也大可不必细抠字眼,比如那个L的横线是否会“无限长下去”,或者是否会略微向下倾斜抑或是略微向上倾斜等等。
说到底,笔者更相信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根据这个在国内早已成为多数知识分子的“常识”的规律,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为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前进上升运动。应该说,经济发展也不会是个例外。
根据这个道理,笔者愿提出“四个字母论”,这就是wave,与一至三个字母论不同的是,四个字母即“wave论”所取的不是英文字母的形状,而是这个英文词的含义:“波浪、波动、起伏、波浪形”,“wave论”还强调这一个波浪与下一个波浪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向前的、螺旋式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说到经济的波动,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们自然会想起对实际经济循环起到主要作用的4个波动,即库存投资的波动(周期约为3年)、设备投资的波动(周期约为10年)、建设投资的波动(周期约为20年)、技术革新的波动(周期约为50年,亦称“康德拉季耶夫循环”)。在2006年,日本经济尚处在二战结束以来时间最长的经济景气(虽然增长率不高)当中,一些日本专家曾乐观地认为当时日本经济在上述四种波动中均处于上升期,却没有料到才过了两年,日本经济却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衰退。看来,教条式地运用上述的、依据半个多世纪乃至超过一个世纪以前的经验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难以说明由于深刻的结构性问题而导致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动荡与衰退。
不过,无论是库存投资和设备投资,还是建设投资和技术革新,仍不可能脱离螺旋式的、波浪式的运动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网络化时代、全世界面临著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共同危机——以气候变化为首的地球环境危机、而各国间的博弈和竞争却日趋激烈的时代,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走向进行预测的难度空前加大,昔日的经济循环规律也完全可能发生“变异”,从而需要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验事实总结出新的规律表现。最近,日本接二连三地提出了多份颇具权威性的技术发展战略报告,认为日本应当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特别是电池)、太阳能发电、医疗技术(不仅瞄准日本国内的老龄人口市场,而且瞄准中国等正在迅速扩大的老龄人口市场)、“循环技术”、环保技术、水(净化与淡化)技术以及高附加价值农业等新兴产业技术等,以便抓住即将出现的、以“绿色经济”为特徵的“康德拉季耶夫循环”上升期的机遇。这些报告体现出将全球金融、环境两大危机之“危(危机)”转化为“机(机遇)”的新思维,很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