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晓慧) 在中国国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活动中,“抵制日货”是一项重要的反日口号和内容。有关“ 抵制日货”会否对中日日趋紧密的经贸关系造成影响,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财团法人国际金融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任大川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任大川首先解释了两国经济互相影响的概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进出口和投资这两个途径实现的。抵制日货对于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另一个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相互影响分析,可以看出中日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
任大川解释说,中国对日本经济影响,由于中国对日本投资很少,投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分析中国对日贸易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衡量贸易影响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贸易依存度,一个是贸易贡献度。贸易依存度指日中贸易总额占日本GDP的比率;贸易贡献度指日中贸易差额占日本GDP的比率。从这两个指针的数字分析来看,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正处于逐步紧密阶段,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很有限。根据野村金融研究所4月15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中国抵制日货,造成对日本产品需求减半的状况持续三个月的话,可以计算出日本一年的GDP将降低0.05%,但从日本GDP总体考虑,这个影响很轻微。
任大川给出了2000-2003年度日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的数据,分别占日本当年GDP的1.8%、2.2%、2.6%、3.1%。这表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上升。但是中国经济的变化,对日本的消费、雇用以及投资的影响不大。2001-2003年度,日本GDP实质增长率分别是0.2%、-0.3%、1.3%;同期中国对日本GDP增长的贸易贡献度,分别为-0.01%、0.04%、0.21%,这表明日本对中国出口扩大与日本GDP增长的趋势增强有关。任大川认为,抵制日货对日本经济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内影响不大,长期影响会带来技术转移的无形损失和国外对中国投资信心减弱。
日本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可以从贸易和投资两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可以用贸易依存度和贸易贡献度来衡量。任大川介绍说,目前中国对世界的贸易依存度是70%,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是10.2%,远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中国还需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技术设备等产品,用于技术升级改造。虽然中国对日本贸易依存度达10.2%,但中日贸易差额在中国GDP中的比率很小,两国贸易差额对中国GDP增长贡献并不大,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大。另外,日本对中国投资金额占中国GDP的比率也很小,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都在7%以上,但日本对中国投资总额占中国GDP的比率在0.01%-0.019%之间。因此来自日本的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也不大。
以上的数据分析显示,抵制日货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影响甚大。任大川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抵制日货会动摇世界对中国的经济信心,影响中国政府关于保护外资企业利益的信誉。抵制日货中出现的过激行为打击了外资信心,对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其次,引进外资,不仅是资本,还包括引进技术,中国通过引进外资,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个无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他介绍说,邓小平时期就定下了中国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中国要达到2001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先进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中国经济每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维持这个增长速度有3个前提条件:1、社会安定。2、不对外发生战争。3、保持对外开放。目前的抵制日货已经影响到“保持对外开放”这个前提条件了,也就是说影响到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这对于吸引除了日资外的欧、美国家的投资也有影响。他认为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
最后,任大川谈了韩国抵制日货与中国抵制日货的不同之处。韩国自经济发展开始就一直未对日货开放其国内市场,包括日本的汽车业、影视业等。因此韩国抵制日货不会对其他外资产生影响。中国则不同,自改革开放起,中国就对所有外资和外国商品开放,虽然现在是抵制日货,但也会影响到其它外资系企业。目前已经有美国、欧洲等国家发表了类似的担忧的言论。
任大川首先解释了两国经济互相影响的概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进出口和投资这两个途径实现的。抵制日货对于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另一个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相互影响分析,可以看出中日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
任大川解释说,中国对日本经济影响,由于中国对日本投资很少,投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分析中国对日贸易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衡量贸易影响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贸易依存度,一个是贸易贡献度。贸易依存度指日中贸易总额占日本GDP的比率;贸易贡献度指日中贸易差额占日本GDP的比率。从这两个指针的数字分析来看,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正处于逐步紧密阶段,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很有限。根据野村金融研究所4月15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如果中国抵制日货,造成对日本产品需求减半的状况持续三个月的话,可以计算出日本一年的GDP将降低0.05%,但从日本GDP总体考虑,这个影响很轻微。
任大川给出了2000-2003年度日本对中国贸易依存度的数据,分别占日本当年GDP的1.8%、2.2%、2.6%、3.1%。这表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上升。但是中国经济的变化,对日本的消费、雇用以及投资的影响不大。2001-2003年度,日本GDP实质增长率分别是0.2%、-0.3%、1.3%;同期中国对日本GDP增长的贸易贡献度,分别为-0.01%、0.04%、0.21%,这表明日本对中国出口扩大与日本GDP增长的趋势增强有关。任大川认为,抵制日货对日本经济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内影响不大,长期影响会带来技术转移的无形损失和国外对中国投资信心减弱。
日本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可以从贸易和投资两方面来分析。日本对中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也可以用贸易依存度和贸易贡献度来衡量。任大川介绍说,目前中国对世界的贸易依存度是70%,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是10.2%,远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中国还需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技术设备等产品,用于技术升级改造。虽然中国对日本贸易依存度达10.2%,但中日贸易差额在中国GDP中的比率很小,两国贸易差额对中国GDP增长贡献并不大,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大。另外,日本对中国投资金额占中国GDP的比率也很小,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都在7%以上,但日本对中国投资总额占中国GDP的比率在0.01%-0.019%之间。因此来自日本的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也不大。
以上的数据分析显示,抵制日货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影响甚大。任大川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抵制日货会动摇世界对中国的经济信心,影响中国政府关于保护外资企业利益的信誉。抵制日货中出现的过激行为打击了外资信心,对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其次,引进外资,不仅是资本,还包括引进技术,中国通过引进外资,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个无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他介绍说,邓小平时期就定下了中国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中国要达到2001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先进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中国经济每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而维持这个增长速度有3个前提条件:1、社会安定。2、不对外发生战争。3、保持对外开放。目前的抵制日货已经影响到“保持对外开放”这个前提条件了,也就是说影响到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这对于吸引除了日资外的欧、美国家的投资也有影响。他认为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
最后,任大川谈了韩国抵制日货与中国抵制日货的不同之处。韩国自经济发展开始就一直未对日货开放其国内市场,包括日本的汽车业、影视业等。因此韩国抵制日货不会对其他外资产生影响。中国则不同,自改革开放起,中国就对所有外资和外国商品开放,虽然现在是抵制日货,但也会影响到其它外资系企业。目前已经有美国、欧洲等国家发表了类似的担忧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