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2008年12月,大陆和台湾在隔绝59年后实现贸易、交通、邮政的全面合作,两岸经济迅速融合,通航、通邮、通商的所谓“大三通”带来了两岸合作蜜月期。今年5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指出:“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考虑到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同你们共克时艰。今后,如果形势需要,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会谈中,双方还一致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相当于自由贸易协定(FTA)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谈判,这标志著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关系将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和飞跃的发展。
最近,一个形容中台联手打造中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新词“Chaiwan”正在日本和台湾等地流行开来。日韩惊呼,中台联手形成“Chaiwan”,将威胁和冲击日韩的经济地位。
随著两岸关系进入密月期,中国大陆在经济政策上给予台湾强大的扶助与特别优惠,韩国《朝鲜日报》5月30日发表文章指出:在IT领域一直保持全球强者地位的韩国企业最近在“Chaiwan”(两岸合作企业,China和Taiwan的合成词)企业的攻势下,连连败绩。
韩国企业领导世界市场的招牌产品就是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去年第一季度(1至3月),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46.2%,该数字与位居第二、第三的台湾(35%)和中国大陆(13%)之和相差无几。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至29.7%,降至第二位。升至第一位的台湾企业占有率达56.5%,差距扩大到近两倍。
相关人士表示:“海信等中国八大电视机制造商,一致将韩国产面板换成奇美(CMO)等台湾企业生产的产品。韩国遭受了两岸‘IT国共合作’的直接冲击。”
实际上,台湾奇美今年第一季度向中国大陆电视机制造企业提供的LCD面板达228万个,和一年前相比激增至5倍以上。日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在中国市场更是节节败退,尽管日本厂商专注于电视机业务,但在进入市场方面却落后于人,夏普等企业正在研究起死回生策略。
今年年初,中国政府为刺激内需开始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农村地区居民购买家电产品时提供13%补助的制度),由于该政策将补助金支付对象限定为低价产品,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享受到反射利益。日本一些在华企业人士指出:中国为了刺激个人消费,以购入家电和汽车者为对象支付补助金和实行免税,但是只以政府认可的低价制品为对象,索尼和很多日本企业的制品不在补助和减税范围内,因此在“家电下乡”政策中日韩企业难以与大陆及台湾企业竞争。
在两岸割裂60年后,大陆商务部于5月31日首次向台湾派遣大规模商品采购团。以此为开端,在今年9月份之前将持续向台湾派遣7至9次采购团,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台湾产品。采购团将辗转于台湾主要城市,介绍如何利用“家电下乡”等大陆扩大内需政策。台湾对此给予积极回应,将允许大陆资本在台湾手机、汽车、酒店、港口等101个领域进行投资。
今年初,世界LCD面板厂家普遍订单不足,加上固定投资大,台湾几家面板厂不仅严重亏损,且财务负担沉重,如奇美负债率达70%。而大陆实行家电下乡计划后,奇美获得50%订单,大有“起死回生”之感。第一季LCD-TV仍逆势成长30%。
全球面板集中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台湾及中国。日本技术最领先,其次是韩国。产能以韩国最大,台湾其次。
中国大陆TV用LCD面板大都依赖进口,今年第一季自台湾进口占55%、韩国40%、日本等只占6%。适逢两岸经贸开放,中国大陆政策性新增订单,大多下给台商,奇美受益最大。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的拿手产品如手机等陷入空前的不景气。从2005年到2008年,日本移动通讯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继松下、东芝、NEC、三菱、三洋等日系手机退出中国市场后,京瓷退出中国手机市场标志著日系手机企业在华“全军覆没”。
金融危机影响下,日本手机市场急剧萎缩,日本手机厂商希望打开中国以及欧洲市场,以渡过金融危机下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手机最大制造商夏普已准备调整在中国市场的手机价格,在中国主打35,000日元价位的手机,而这以前夏普在中国市场的高端手机价格定在70,000日元。
与此相对照,中国却向台湾主动抛出了移动通讯的彩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刘立清6月访问台湾,此次访问所提供的商机,正是去年两岸关系改善以来,许多台湾企业一直渴望得到的。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政府发起的会议,旨在讨论两岸如何合作开发下一代通信技术。但一位台湾大型网络设备公司高管表示,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在会下“排队等候获得中国企业的订单”。刘立清6月3日在台表示,未来3年大陆3G终端设备及配套市场的商机约人民币6000亿元,这对于在终端等领域具有竞争实力的台湾通讯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市场机遇。台湾的终端产业极具影响力,其中个人移动终端品牌的自有化程度很高,自有品牌的比率达到了54%左右,智能手机也发展良好。因此,如果能介入TD(TD-SCDMA,简称“3G”,是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对台湾的终端制造商是极好的盈利机会。台湾经济部副部长黄重球对刘立清访问和发言深受鼓舞,他表示,台湾手机制造商有望占据该市场10%的份额。
Chaiwan逐渐形成,也在经济和政治上冲击日本。
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就专属经济区(EEZ)的划界问题作出妥协,日方将向开发“春晓”(日称:白桦)气田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两家公司支付部份开发费,获得部份权益,而生产的天然气将根据出资额分配给日方。
有关“龙井”(日称:翌桧)气田的周边海域,双方亦作出妥协,同意在横跨日方主张的“日中中间线”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该海域的开发费可能由日中各出一半,平分权益。另一方面,有关中间线附近的其他两个油气田,双方暂时未达成共识,今后将继续展开磋商。不过,直到今天,中国方面还没有拿出开发“春晓”的日本出资比例提案。
然而,就在去年3月台湾大选后,台湾“中油”董事长潘文炎曾悄悄前往大陆,为两岸合作开发油源探路。两岸初步达成协议,“中油”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而大陆最大的石油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也会在台北设立据点。
有意见分析称,大陆方面有意建立两岸合作开发油源平台,并且“联台制日”,把台湾拉进合作开发钓鱼岛海域的架构,由台湾、大陆、日本三方均分钓鱼岛海域的油源,降低日方分享的油源开发利益比重。
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与大陆的“中海油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晚间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将在台湾海峡以及非洲肯尼亚合作探勘石油。此举是两岸交流的最新一页,却给日本带来新的疑虑。对钓鱼岛以及东海海域的油源开发,日方原本构想是台、大陆、日三方合作共享,如今却引起“联台制日”的疑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规模合计为4.794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和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4.9237万亿美元)相差无几, “Chaiwan”的快速形成,已使中国的重要贸易夥伴日本和韩国受到极大冲击,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亚洲经济的整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