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700点疯狂堪比牛市 三大疑惑困扰基金阵营
日期: 09年06月2期

蓝筹股发疯似地上涨,市场透支著业绩预期,赚钱边际效应递减,如今直逼2800点的市场著实让有些基金看不懂了。如何把握市场节奏,这在基金内部产生太多分歧和困惑。

追溯2007年见顶前夜,如今基金与当年牛市有几分相像之处,集体盲目性看好上行趋势,集体高仓位中已有基金已开始减仓,集中加大蓝筹股配置,这些均与牛市见顶前夜颇为相像。

趋势之惑多数基金坚定看多

从去年11月初至今,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65%。在此期间,经过几轮快速调整,大盘总体震荡上行的小趋势已经形成。

市场究竟是中级反弹,还是又一轮牛市的开始,各家基金公司争论不一。最近,有部分基金公司上调今年对市场的预期,有人喊出3200点的惊人言论。多数基金公司对趋势的判断为短期悲观、中长期乐观

现在部分基金公司很乐观,已经到看到3000点到3200点了,现在的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真是和当年牛市极为相似!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感慨道。

近日,上海某合资公司的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A股已进入牛市第一阶段,支撑这一论断的逻辑就是,国家对经济刺激的力度正在减弱,而各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开始逐步显现,市场走势存在回调压力,但中长期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不会改变。

有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乐观地表示,市场震荡上行的趋势并没有因为一次暴跌而改变,今年市场铁定要攀升至3000点上方,因为宏观经济复苏和资金推动是市场持续上行的主要因素。如此乐观的判断,这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牛市时期部分基金经理的盲目乐观。

对于近期的市场环境,国联安投资副总监冯天戈认为,市场有近忧但无远虑,中长期仍然看好,出现近忧的原因是近两月信贷规模显著放缓,今年剩馀月份信贷投放和投资增速都会逐步从峰值回落,而IPO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向上趋势。

对于市场如此快速上涨,国泰君安近日一份策略报告谨慎认为,市场开始提前透支未来增长,全年3000-3200点的目标点位可能提前实现,短期可能继续惯性上涨。

仓位之惑明星基金经理开始减仓

自从二季度以来,基金继续迅速建仓,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将近85%和75%的牛市仓位水平已是公开的秘密。有基金经理道破天机,基金不减仓是因为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市场趋势是上涨的,怕踏空,又怕被套,这几乎是目前基金经理最矛盾的地方。

不过,尽管基金集体高仓位堪比牛市,但新基金仓位偏低,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如王亚伟开始减仓。随著3000点高风险渐渐来临,仓位如何控制,基金经理产生颇多困惑。

回顾2007年三季度末,一些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减仓措施。华夏大盘和博时主题仓位分别下降20%和10%,华夏红利超过10%。

另一方面,逼近2800点的市场让新基金望而却步,多数新基金不敢建仓,部分新基金的基金经理为自己的踏空尴尬不已。

成立刚满一年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民生加银于今年3月底成立的民生加银品牌蓝筹基金仓位极低,目前该基金单位净值增长不过0.1%,像民生加银品牌蓝筹这样谨慎的新基金在今年极为普遍。

而在2007年第四季度成立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中,建仓速度之快超出想像。截至2007年年末,当年10月底成立的长盛同德主题四季度末仓位升至77%,12月上旬成立的嘉实优质企业和大成景阳仓位分别暴增至75.4%和83%。

投资之惑基金做波段成风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逢市场连续遭遇大调整,总会有抄底资金大举介入,从而造成市场超跌后疯狂反弹,金融、地产和煤炭等周期性行业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市场节节走高,这让一些基金经理琢磨不透。

进入5月以来,赚钱边际效应递减,买什么?什么时候卖?基金经理颇为犯难。随著市场风格向蓝筹股集体转向,各大基金公司的资产配置建议重点放在了金融、地产、石化和煤炭等蓝筹股上。

谁是近期金融地产发疯式暴涨的推手?这或许在2007年下半年能够找到答案。根据Wind统计显示,2007年三季度末,基金资产配置中的前五大行业均为蓝筹股集中的板块,包括金融、钢铁、机械设备、地产和煤炭;2007年末,房地产被基金减持至第五大行业,其馀四大行业保持不变。

早在今年一季度末,上述行业就已经成为基金配置的前五大行业。二季度暴涨的行业,金融、地产和煤炭股已取代一季度的有色金属,但部分地产股和煤炭股均有被基金波段操作的迹象。

有基金经理笑称,自己今年做了几个波段,结果每次卖出之后,市场都会有较好的反弹。比如投资煤炭股,他就做过几次波段,但是每次低位买入,高位卖出之后发现,煤炭股都会报复性上涨,这让他很无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064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