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夏季,有着“冷战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就再度急剧“升温”。5月25日,朝鲜宣布第二次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随后5天,朝鲜连发6枚导弹,并宣布退出1953年的停战协议。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朝鲜似乎也已经习惯了用“超强硬”应对“强硬”。与此同时,美日韩三国也调兵遣将,大批先进武器云集东北亚,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朝鲜:“孤注一掷”急于确立核国家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中,面对美日韩军事同盟,朝鲜一直表现出强烈的不安全感。早在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就切身体会到了美国的核威胁。
自1976年起,美韩开始“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该演习包含使用核武器的训练,这是刺激朝鲜发展核武器的一个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前后朝鲜的孤立环境以及海湾战争,更刺激了朝鲜。尽管美国政府多次表白:美没有对朝鲜构成军事威胁,不会入侵朝鲜,可是在“丛林法则”下的世界里,朝鲜缺乏有把握的政权生存保证。
尽管朝鲜拥有不容轻视的常规国防能力,但是在对手日益强大的常规力量面前,在定点清除式打击、政权颠覆很常见的世界里,常规威慑或地缘政治保护等因素毕竟难以与核威慑相提并论。因此,以朝鲜的处境看,走向核武器化不足为奇。
对朝鲜来说,核试验和发射导弹都是惯于采用的边缘战略步骤,仅仅是手段,绝非目的。拥有核威慑力不仅对朝鲜的政治和安全至关重要,而且对维持十分脆弱的朝鲜经济运转亦不可或缺。
因此,基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需求,特别是在朝鲜自身作出美国已经放弃对朝敌视政策或者弃核的国内外条件已经成熟的政治判断之前,朝鲜全面彻底的弃核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奥巴马当选总统后,改变了布什及共和党对朝鲜推行的较为强硬和压制的政策,奥巴马本人也一再声称,不排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晤。但是,奥巴马上台后,又将提高朝鲜人权问题在朝美关系中的地位,美朝关系除了朝核问题外,人权问题也上升为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重要障碍。加之李明博政府上台以来,对朝鲜采取高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无把握和诸多国内因素,朝鲜做出种种“挑衅”的举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当然,朝鲜边缘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吸引美国回到谈判桌上,直接进行朝美双边对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是否“买账”,朝鲜是否还将继续“铤而走险”,还有待观察。
美国:“军事高压”意在打造三国同盟
自4月5日朝鲜发射“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后,朝鲜军方拥有的各型导弹就已经可以覆盖包括韩国、日本本土以及关岛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危机发生后,根据危机预案,驻韩、驻日美军正在对形势进行进一步评估,并等待来自华盛顿的相关命令。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12架F-22“猛禽”战斗机,在5月30日飞抵日本冲绳县嘉手纳基地。这是美军第三次在日本“临时部署”F-22。美国空军的一份声明说:“这一部署任务证明,美国承诺向日本提供安全保证,美国决心确保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里根”号航母也于5月28日从母港圣迭戈起航开赴东亚。该航母战斗群包括1艘导弹巡洋舰、3艘装备“宙斯盾”防空系统的导弹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空中作战力量为第14舰载机联队的80多架战机。“里根”号航母和第14舰载机联队被认为是整个美国海军中“效率最高”的打击力量。
美国陆军也在做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准备。据美军《星条旗报》报道,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凯西上将日前公开说,美国陆军有能力与可能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打一次新形式的常规战争。凯西还透露,一旦爆发战事,部署在全球某些地区的10个作战旅会尽快赶到战区。
在前不久的新加坡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明确表示,美国解除朝鲜核武装的决心不可动摇,并重申要向该地区的盟友提供保护。从目前情况看,美日韩三国都向朝鲜发出了强硬信号。与以往朝核危机时的“独立宣言”不同,这次是具有军事集团性质的“共同警告”。
此外,过去朝核危机中美国乐见朝鲜“封南通美”的外交策略,即朝鲜向韩国大打强硬牌,却表示愿将美国视为“谈判对手”,美国对此听之任之。但这次情况发生变化,盖茨的表态也有向朝鲜摊开底牌、防止朝鲜利用美日韩三国阵线的“态度不一”、进而将核国家地位变成事实的含义。
从另一侧面看,盖茨特别强调美国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老大”地位,防止韩国或者日本采取“防卫独走”的举动,通过强调美国对盟友的安全承诺,捆住日韩手脚,将原本平行的美日、美韩双边军事同盟,改造成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以“准军事集团”的名义给朝鲜画下红线。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