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石
针对中国推出《反分裂国家法》,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和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何智辉先生,听他们各自谈了如下看法。
金灿荣教授认为,《反分裂国家法》主要还是软、硬两手中“硬的一手”。美国和对岸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对,这是可预期的。以前,我们对台湾的是“政策”不是“法律”。“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体现特定领导班子的集体意志;而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国家意志。但必须注意到,这次反分裂法的推出,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大陆方面充分预估了它的影响,因此在去年12月7日决定启动“ 反分裂法”立法程序之后,在软的一手上也推出了好些东西,如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发表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最近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四点意见,都有许多新说法,给出了许多政策空间,如谈到不管是谁,只要改变台独立场都可以谈,两岸可以对等谈判等。这表现了大陆方面对对手身份认定的宽松,对谈判形式认定的宽松,对台湾地位认定的宽松,对谈判内容认定的宽松。比如,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可谈军事互信、可谈台湾政府的政治地位、台湾政府的国际空间。从贾庆林讲话到胡锦涛四点意见这段时期,大陆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如包机直航问题、农产品问题、“双亚”出席辜振甫葬礼等,既有政策空间,也有许多实惠。
虽然《反分裂国家法》本身是一个硬的东西,但围绕着这个法的推出,也给了对岸许多软的东西。推出这个法的意志是坚定的,因为国内在台湾问题上有压力,要响应这个压力。温家宝访问英国时,华侨也提议推出《国家统一法》,这次推出了《反分裂国家法》,说明从中国内部来讲,重点是防独,而不是促统。这也是岛内大部分民意和美日都可以接受的。从立法本身上看,这个法律和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制定的《反脱离联邦法》(anti secession Law)的英文名字一样,可以看出中国在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从王兆国的介绍来看,这个法律的布局和美国的《对台湾关系法》的布局是一样的:第一是宗旨,第二是定性,第三是一些软性内容,第四是安全关注,授权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措施(非和平手段)。同时围绕这个法律,大陆和日美等主要国家都进行了事先沟通。可以说,推出这个法律的过程非常复杂,比以前复杂多了,说明中国政府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用最大的努力控制了反弹。但由于是硬的一手,必然受到反弹,而这个反弹也是在大陆的预期之中的。
何智辉委员指出:我们也希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台独”不是主流的民意,只要一方不踏“红线”,大陆也不会动武。我们希望双方多交流,交流多了就会有共识。
记者问:您对最近台湾立法院通过《反反分裂国家法》怎么看?何智辉委员说:在通过《反反分裂国家法》时,当时台联主张用很激烈的词语,我们主张用和善的方式来处理。同样是台湾人,我们当然反对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不要走上独立的道路,这是多数民众所希望的,多数民众还是希望维持现状。《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对台动武三个条件,这也给两岸预留了很大空间,只要双方都不触动底线,有了“ 反分裂法”也不会有问题,关键是不要搞“台独”。
针对中国推出《反分裂国家法》,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和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何智辉先生,听他们各自谈了如下看法。
金灿荣教授认为,《反分裂国家法》主要还是软、硬两手中“硬的一手”。美国和对岸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对,这是可预期的。以前,我们对台湾的是“政策”不是“法律”。“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体现特定领导班子的集体意志;而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国家意志。但必须注意到,这次反分裂法的推出,有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大陆方面充分预估了它的影响,因此在去年12月7日决定启动“ 反分裂法”立法程序之后,在软的一手上也推出了好些东西,如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发表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最近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四点意见,都有许多新说法,给出了许多政策空间,如谈到不管是谁,只要改变台独立场都可以谈,两岸可以对等谈判等。这表现了大陆方面对对手身份认定的宽松,对谈判形式认定的宽松,对台湾地位认定的宽松,对谈判内容认定的宽松。比如,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可谈军事互信、可谈台湾政府的政治地位、台湾政府的国际空间。从贾庆林讲话到胡锦涛四点意见这段时期,大陆陆续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如包机直航问题、农产品问题、“双亚”出席辜振甫葬礼等,既有政策空间,也有许多实惠。
虽然《反分裂国家法》本身是一个硬的东西,但围绕着这个法的推出,也给了对岸许多软的东西。推出这个法的意志是坚定的,因为国内在台湾问题上有压力,要响应这个压力。温家宝访问英国时,华侨也提议推出《国家统一法》,这次推出了《反分裂国家法》,说明从中国内部来讲,重点是防独,而不是促统。这也是岛内大部分民意和美日都可以接受的。从立法本身上看,这个法律和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制定的《反脱离联邦法》(anti secession Law)的英文名字一样,可以看出中国在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从王兆国的介绍来看,这个法律的布局和美国的《对台湾关系法》的布局是一样的:第一是宗旨,第二是定性,第三是一些软性内容,第四是安全关注,授权行政当局采取适当措施(非和平手段)。同时围绕这个法律,大陆和日美等主要国家都进行了事先沟通。可以说,推出这个法律的过程非常复杂,比以前复杂多了,说明中国政府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用最大的努力控制了反弹。但由于是硬的一手,必然受到反弹,而这个反弹也是在大陆的预期之中的。
何智辉委员指出:我们也希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台独”不是主流的民意,只要一方不踏“红线”,大陆也不会动武。我们希望双方多交流,交流多了就会有共识。
记者问:您对最近台湾立法院通过《反反分裂国家法》怎么看?何智辉委员说:在通过《反反分裂国家法》时,当时台联主张用很激烈的词语,我们主张用和善的方式来处理。同样是台湾人,我们当然反对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不要走上独立的道路,这是多数民众所希望的,多数民众还是希望维持现状。《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对台动武三个条件,这也给两岸预留了很大空间,只要双方都不触动底线,有了“ 反分裂法”也不会有问题,关键是不要搞“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