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将搭乘俄罗斯火箭在今年10月升空。究竟中国人何时才能独立展开「火星之旅」?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此前向本报记者透露,科学家们原打算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备份星改造为火星探测卫星,但由于当时中国地面测控系统不完善而放弃。随着新布点地面测控站的开工,「以现有技术、能力,中国已可以独立完成对火星的探测」。
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刘振兴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已开展火星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并列入「863」计划「行星探测」课题,提出了中国初期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和粗略的探测器方案设想。根据长远规划,中国将独立探测火星的时间定为2020年之前。
可控制接收逾亿公里外数据
「与中俄联合探测火星不同,中国现在拥有独立完成火星探测的能力」,叶培建表示。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升空之前,科学家们一直在探讨,这颗探月卫星能否到更远的地方,对火星进行探测?这一设想后因当时中国地面测控系统的不足而搁置。火星距地球有4亿公里,是月球距地球距离的100倍,在当时中国测控能力之外。火星探测计划的启动,将使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中向前迈进一大步,意味着中国控制和接收数据的能力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公里。
叶培建表示,随着嫦娥二期工程即「落月」的开始,中国开始加强地面测控站的建设。现在中国已可以完全独立进行火星探测。据介绍,中国若独立完成火星探测,需涉及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以及测控等多个系统工程,较中俄联合探测火星的难度大大增加。据悉,嫦娥二期工程中,着陆器和巡视器技术是关键。据悉,探月二期工程预计2012年发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器在着陆区进行就位探测,月球车进行巡视探测。
「火影区」考验「萤火一号」
据悉,今年是上海航天的发射大年,上海航天局承担着5颗卫星、5发火箭的发射任务,一年完成5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在上海航天局历史上还是首次。其中,今年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据了解,「萤火一号」和俄罗斯的「福布斯」探测器将一起飞行11个月,2010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并对火星进行探测,向地球传回中国首张火星照片。在飞行的过程中,能量由「福布斯」供给,两颗卫星通过电缆连接到一起。不过,「萤火一号」将在入轨两个月后遭遇长火影(火星阴影区)—8.8个小时内无法接收到日照,其能源系统将受到重大考验。
与「嫦娥一号」不同,「萤火一号」受俄制火箭给定重量的限制,蓄电池容量较小。「火影区」会使舱外温度达到负200℃以下,过低的温度可能会把卫星「冻死」,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一难题进行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