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台湾总统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月24日实现了外界待望已久的“扁宋会”,并以“共同声明”的形式,发表了以“承认宪法一中”为首的十点共识,分别处理两岸、国防和族群三大议题。从目前的台湾政局出发进行分析,“扁宋会”实质上是岛内政党政治的最新一轮演绎,是蓝绿阵营之间展开的最新一轮合纵连横。尽管十点共识中有七条涉及两岸问题,以承认并尊重“宪法一中”领衔,但这只不过意味着陈水扁在度过选举难关之后,迫于现实压力,有了再一次回归“新中间路线”的需求,却不是为两岸关系最终走向和平统一提出明确的理念甚至制度上的保证。
在台湾总统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尘埃落定之后,“扁宋会”应时出台,象征着泛绿阵营和泛蓝阵营各自产生异变,其结果是浅绿与浅蓝开始走向合流,民进党与亲民党为了解决各自面临的当务之急,以非常现实的态度完成了一次政治妥协。
对于陈水扁来说,2004年的两次选举由泛绿与泛蓝争天下。为了克敌致胜,陈水扁高悬台独理念,力推台湾正名,不惜以践踏两岸关系、挑动族群斗争为代价,以达成胜选为当务之急。年末立委选一战,民进党及泛绿阵营没有取得过半数优势席位,没能改变朝小野大的政治现实,陈水扁面临的当务之急也随之一改为另结新欢,寻求在立法院达成稳定多数的可能性。由此,处在民进党与国民党两大政党之间的亲民党成为关键少数派。陈水扁在“扁宋会”上不惜同意并执行“落选者的政见”,目的就是为了打开政治困局,排脱跛脚总统的政治现实,希望让拥有89席的民进党和拥有34席的亲民党能在立法院内携手成为稳定多数。深绿的台联党立委指责陈水扁从“骗骗骗到变变变”,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陈水扁的政治伎俩不过如此而已。
宋楚瑜本次不惜冒着“橘子变绿”的危险,身体力行地推动“扁宋会”成局,其实也难掩重回政治舞台中心的野心。在拟议已久的国民党与亲民党实现泛蓝统合未果的情况下,宋楚瑜倒先与陈水扁达成共识,并一改2004年3月19日枪击案以后亲民党一贯坚持“没有真相,没有总统”的立场,公开称呼陈水扁为“ 总统”,在事实上承认了320败选的结果。这种事实意味着宋楚瑜决意摆脱国民党的笼罩,在蓝绿之间突现亲民党的独立存在和关键价值的用意。宋楚瑜在两岸关系上主张“宪法一中”,目的在于确保台海“不打仗”。这种维持“和平”的主张受到了美国支持。陈水扁以同意“宪法一中”为前提,来换取宋楚瑜及亲民党在立法院中的合作,意在通过对美特别军购案等一系列悬案,这项策略背后隐含着来自美国的压力,不可忽视。
“扁宋会”已经成局,最终结果是陈水扁成功破解泛蓝陈营、拆借国亲联盟,还是宋楚瑜积极影响陈水扁,把民进党拉回新中间路线,都有待未来政局发展的事实来检验。中国大陆将在两会期间的3月6日正式审议《反分裂国家法》。与此相抗衡,台湾版《两岸和平促进法》的构思也在“扁宋会”期间浮出水面。在没有足够选举压力的情况下,陈水扁按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表示,任内不会默认“统”或“独”,不会更改“国号”,将认真考虑推动两岸“中程协议”,搁置争议,维持5年不变。这意味着,陈水扁通过“扁宋会”达成朝野和解之后,在两岸关系上将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的推卸责任态度。这种维持现状的做法,当然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对于“统一时间表”或“台独时间表”都没有任何帮助,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指责也是意料中的事。
台湾总统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月24日实现了外界待望已久的“扁宋会”,并以“共同声明”的形式,发表了以“承认宪法一中”为首的十点共识,分别处理两岸、国防和族群三大议题。从目前的台湾政局出发进行分析,“扁宋会”实质上是岛内政党政治的最新一轮演绎,是蓝绿阵营之间展开的最新一轮合纵连横。尽管十点共识中有七条涉及两岸问题,以承认并尊重“宪法一中”领衔,但这只不过意味着陈水扁在度过选举难关之后,迫于现实压力,有了再一次回归“新中间路线”的需求,却不是为两岸关系最终走向和平统一提出明确的理念甚至制度上的保证。
在台湾总统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尘埃落定之后,“扁宋会”应时出台,象征着泛绿阵营和泛蓝阵营各自产生异变,其结果是浅绿与浅蓝开始走向合流,民进党与亲民党为了解决各自面临的当务之急,以非常现实的态度完成了一次政治妥协。
对于陈水扁来说,2004年的两次选举由泛绿与泛蓝争天下。为了克敌致胜,陈水扁高悬台独理念,力推台湾正名,不惜以践踏两岸关系、挑动族群斗争为代价,以达成胜选为当务之急。年末立委选一战,民进党及泛绿阵营没有取得过半数优势席位,没能改变朝小野大的政治现实,陈水扁面临的当务之急也随之一改为另结新欢,寻求在立法院达成稳定多数的可能性。由此,处在民进党与国民党两大政党之间的亲民党成为关键少数派。陈水扁在“扁宋会”上不惜同意并执行“落选者的政见”,目的就是为了打开政治困局,排脱跛脚总统的政治现实,希望让拥有89席的民进党和拥有34席的亲民党能在立法院内携手成为稳定多数。深绿的台联党立委指责陈水扁从“骗骗骗到变变变”,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陈水扁的政治伎俩不过如此而已。
宋楚瑜本次不惜冒着“橘子变绿”的危险,身体力行地推动“扁宋会”成局,其实也难掩重回政治舞台中心的野心。在拟议已久的国民党与亲民党实现泛蓝统合未果的情况下,宋楚瑜倒先与陈水扁达成共识,并一改2004年3月19日枪击案以后亲民党一贯坚持“没有真相,没有总统”的立场,公开称呼陈水扁为“ 总统”,在事实上承认了320败选的结果。这种事实意味着宋楚瑜决意摆脱国民党的笼罩,在蓝绿之间突现亲民党的独立存在和关键价值的用意。宋楚瑜在两岸关系上主张“宪法一中”,目的在于确保台海“不打仗”。这种维持“和平”的主张受到了美国支持。陈水扁以同意“宪法一中”为前提,来换取宋楚瑜及亲民党在立法院中的合作,意在通过对美特别军购案等一系列悬案,这项策略背后隐含着来自美国的压力,不可忽视。
“扁宋会”已经成局,最终结果是陈水扁成功破解泛蓝陈营、拆借国亲联盟,还是宋楚瑜积极影响陈水扁,把民进党拉回新中间路线,都有待未来政局发展的事实来检验。中国大陆将在两会期间的3月6日正式审议《反分裂国家法》。与此相抗衡,台湾版《两岸和平促进法》的构思也在“扁宋会”期间浮出水面。在没有足够选举压力的情况下,陈水扁按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表示,任内不会默认“统”或“独”,不会更改“国号”,将认真考虑推动两岸“中程协议”,搁置争议,维持5年不变。这意味着,陈水扁通过“扁宋会”达成朝野和解之后,在两岸关系上将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的推卸责任态度。这种维持现状的做法,当然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对于“统一时间表”或“台独时间表”都没有任何帮助,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指责也是意料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