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3日是台湾已故领导人蒋经国的百年诞辰,重拾政权的国民党高调追思其辉煌的民主、经济贡献,试图重建老一辈对国民党执政的信赖感。但号称传承经国精神的现任总统马英九,在力挽支持的同时,却面临新民意期待落空的考验。
马英九亲自拍板成立筹备委员会,将一周定为“蒋经国周”,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展览、纪录片、座谈会、网站等。台湾过半媒体也抽出固定时段或大篇幅,报道这位前任领导人影响后世的事迹。
蒋经国百年诞辰中枢纪念典礼13日上午在台湾总统府大礼堂登场,马英九亲自主持,李登辉、宋楚瑜与会,马、李、宋互动备受瞩目。为表达对前领导人的尊崇,李的座位安排在马英九旁边,宋楚瑜安排在政党主席区。马英九除主持中枢纪念典礼后,还率领党政高层前往头寮谒灵。
“蒋经国对台湾只有贡献,没有过失。”63岁的外省老先生史祖安说这段话时,显得理所当然。他亲身走过戒严肃杀年代,大口吸吐解严奔放的自由空气,又见证兴建十大建设的高远卓见,体验台湾经济起飞的美好年代。
然而,对年轻一代人来说,经历民进党政府以“去蒋化”话题制造的极端政治氛围后,如今又目睹时局快速移转为国民党政府高调怀蒋的另一极端,难免觉得与他们所理解和期待的进步价值观、还原历史全貌有所差异。解严后世代出生的在籍大学生高楷婷(19岁)对蒋经国就有不同的评语:“说他(蒋经国)勤政爱民,也只是大概的讲法,不是完全对,虽然他蛮努力推动让台湾更好的政策,但可能有很多做法是错的,就戒严而言,还是太严厉。”
蒋经国时代缔造出台湾十大建设和经济成就,似乎毫无疑问地成为民间多数的最佳评价,他在晚年宣布解严、开放组党、报禁的一连串大幅度举措,也在禁忌的年代获得内部正面的肯定,但年轻人在对照不同历史因素后,对政治环境的差异性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