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冯学敏:湖州印象
日期: 19年06月4期


南浔古镇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浙江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名城,也是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源地。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东部有⼩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景致;⻄部則是林⽵翠的丘陵风韵,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湖州的文化底蕴厚重,曹不兴、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陆羽、吴昌硕等古今文人都在湖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应湖州市政府的邀请,在湖州同乡会董晓艳会长的协助下,5月下旬有幸来到湖州拍摄,感受了湖州的魅力。



水乡晨曦


水乡南浔

一、安吉白茶、紫笋茶之乡

茶圣陆羽1200年前在湖州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经》在湖州问世后,加速了茶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世间饮茶之⻛风的盛行。《茶经》是一部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史著作,在世界茶文化史上也有很大的贡献,尤其对韩国、日本的茶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个国家的饮茶人都敬他为“茶神”。

湖州在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明清时期湖州茶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使湖州成為重要的贡茶地区之一。

陆羽在《茶经》中高度赞誉了紫笋茶,使紫笋茶成为唐代皇家贡茶,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场就坐落于⻓长兴县水口地区。大唐贡茶院里的悠悠茶香洋溢着盛唐茶都的神韵,千年古茶山上片片翠茗也吐露着茶文化圣地的情怀。在历史上第一家官办皇家贡茶院(建于公元770年)的大唐贡茶院內,我们还有幸观赏了唐朝茶道表演,并在八都岕云栖舍品尝了紫笋名茶。

湖州既有历史传统名茶,又有现代创新名茶。安吉白茶,又名白叶茶,属珍稀茶种,幼嫩芽叶色白如纸,形似玉兰,⻛风格独特。白茶的历史如绿茶一般的悠久,唐代陆羽《茶经》、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子安《东溪茶录》、明代熊遇《罗岕茶记》、以及明代周高起《洞山岕茶系》等都有“白茶山”的介绍。

安吉白茶的母树,是一蓬生⻓长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八百多米的百龄再生古茶树,每年春天从该茶树上⻓长出的新芽嫩叶呈玉白色,故当地人也称大溪白茶。

安吉白茶色泽翠绿或金黄色,冲泡后叶白脉绿,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滋味鲜爽清香持久,甘味生津唇齿留香。如今安吉白茶已成为安吉县茶叶产业的一个新亮点。

天目山支脉的莫干山也是安吉白茶的重要名茶产地之一。这里生态优越,气候宜人,素以竹,云,泉和清,静,绿,凉而驰名中外。



湖笔博物馆

二、湖笔之都

在项飞先生和沈勇强先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善链湖笔厂参观,感受了“湖笔之都”的魅力。

毛笔是在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之外的第五个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也是中国古代先民独创的记录和展示图文信息的工具。毛笔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及其发展历程,演绎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变化。

秦代就有秦始皇大将蒙恬的“蒙恬造笔”之説,唐宋时期的许多精通笔艺的文人如颜真卿、杜牧、苏轼、叶梦得等也都先后客居湖州。元代时湖笔已取代宣笔的笔坛霸主、湖州也成为“笔都”。到了明清时期,湖州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制笔工艺达到高峰,成为当时宫廷用笔的主要制作基地。

文房四宝,毛笔为首,而湖笔素有“湖颖之技甲天下”的美称。 湖笔之所以能独冠天下,主要在于有一套选料精细纯净,毫毛匀层匀扎,制作精湛复杂的独特的几十道工序工艺,湖笔派以羊毫闻名天下,羊毫则因湖州笔派而大行其道。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借助于书写过程表达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門艺术。中国绘画在表现方法和技巧形式的艺术追求上,与毛笔有着最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画的特色和历史演变,就是由毛笔这一特有的工具所决定的,并由此产生了“笔墨”这⼀一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



晒笔


水盆


结头


浙江美院前院长潘天寿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湖州笔派”的概念。集诗、书、画、印四艺奇绝的吴昌硕,以其“书演画法”的海派新风格,影响了中国书画界一百多年。

吴昌硕的书法是从金石篆印中而来,用笔粗犷、用墨浓重,字距紧而行气密,郁勃朴茂、气盘旋而又雄健淋漓,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以高古又朴直的趣味对时人和后世影响甚巨,其中他的大写意花卉最为突出,气势雄健,布局奇诡灵动,设色大胆新颖,吴昌硕的花卉画晚年常被人称为“古艳”。他的金石画⻛风成为中国传统花鸟写意画的殿军,同时也是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开山人。他把湖笔发挥到了极致,开创了中国画的一个新的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三、水乡南浔古镇

湖州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湖州就有了蚕桑丝织。明代时湖丝声名鹊起,赢得了“湖丝甲天下”的美誉。

明清之际,湖州的丝绸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遍世界。“无丝不成镇”,湖州的南浔、菱湖、双林、等市镇成为重要的丝绸集散地,发展成“烟火十万家”的江南雄镇,最早出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沈勇强先生向导下,我们两次走进古朴的南浔古镇探访,与其他江南水乡的古镇一样,在南浔也可以看到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找到千年的古桥,百年的老屋。小桥、流水、古树、老屋、以其特有的方式向后人默默讲述着经历过的⻛风雨岁月。洪济、通津、广惠是古镇上三座古⻛风俨然的拱桥,灯火明灭的百间楼倒影在水中犹如点点点渔火;看那些雕花的門窗,看那些梁柱和牛腿等建筑部件上的花纹,不禁让人艳羡先人那种对生活进行精致追求的悠闲心境。



茶圣陆羽塑像


紫笋贡茶


安吉白茶



大唐茶道



茶山村

南浔建镇745年历史,是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的古镇。明清古宅中混杂着近代洋楼,除嘉业藏书楼、小莲庄、号称江南第一巨宅张石铭旧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张静江故居、颖园、沿河古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以及留下美丽传说的三古桥等,形成了小桥,流水,古民居古朴典雅的景致。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南浔的身世极为“显赫”,南宋时南浔因地处“水陆冲要之地”,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朝万历年至清朝中叶,因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当地经济空前繁荣,及至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谚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

南浔商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从前,上海是南浔蚕丝的出海港,也是南浔人的掘金地。如今,南浔是湖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上海人的后花园。“南浔人去上海,就像去走亲戚一样亲切,上海人来南浔,也像回外婆家一样方便”。在湖州,在南浔街头到处可见上海游客。



吴昌硕故居


蚕茧


蚕宝宝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如果没有了人家会失去许多诗境,在南浔一路上所见的人家,几乎都是傍水而居,一幢幢临水而建的楼房掩映在葱茏的树木丛中。下雨时更是让人看到水与古镇灵魂的通融之处,河水很静,雨很轻,飘飘洒洒地落下,水面泛起的那层淡淡的水烟,明亮又朦胧,温润且平滑,临水人影的一家家明清老宅斑斑驳驳、古色古香。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灯火闪烁,使临水而建的烟雨⻓长廓在夜色里仿佛变成一条红红的火⻰龙,热情却不失庄重,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琥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南浔古镇实乃古朴、宁静、神秘……
 

莫干山城堡


莫干山脉


下渚湖湿地


南太湖梦家园欢迎会



欢迎会



学习交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8286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