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记关乃平彩墨画洋溢的水情水意
日期: 07年03月4期
■ 本报记者杨文凯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自1992年联合国设立“世界水日”以来,人类走过了危机四伏的15年,愈发认识到水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为纪念“世界水日”到来,展现多年与水为伴、以水为主题的创作成果,同时也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来回馈社会,旅日画家关乃平先生于3月22日当天,在东京银座的丝路画廊推出为期两周的“关乃平彩墨画展”。这个以“奉献给世界水日”为主题的画展,陈列画家近年创作的28幅以水为题材的彩墨作品,通过对水的颂扬和礼赞,间接提示出当今世界四处漫延的水污染、水公害、水环境等问题。关乃平的夫人夏宇继老师曾经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与水的关系:不要让地球上留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关乃平对此颇有同感,这成为他创作的一种动力。据了解,本次画展的部分收入将通过日本红十字会捐赠给缺水国家或地区,这也是关乃平以个展捐助方式继“献给新奥尔良”展之后的又一次公益捐助。


关乃平擅长彩墨绘画,其作品以简洁、疏朗、明媚、梦幻的笔调描绘千变万化的水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关乃平认为,水不仅是自己永远的创作主题,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关乃平从小生长在水边,与水有缘分,对水有感情。水能载舟,而船可以把人带到世界上任何理想的地方去。这种自由而流动的意象,使水成为承载希望与梦想的最好载体,受到人们喜爱。关乃平多次乘坐大型豪华游轮“飞鸟号”周游列国,也坐过小小的一弯竹筏漫游漓江,更到过许多闻名世界的水乡水城,感受到神采各异的水情水韵。比如,本次出展作品就描绘了中国、法国、德国、美国、印度、日本、越南等各国水景,笔调丰富,跨跃度非常大。


关乃平介绍说,每幅作品都像自己的儿女,作品背后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从亲身体验出发,他很早就感受到水的珍贵和不易。文革时期,关乃平下乡到农村,在北京燕山脚下的千家店,看到全村只有一口井,村里人24小时排队打水,一只水桶放下去提上来,取一次水需要30分钟;又如他曾到延庆的黑汉岭,村里有一个疯子拉著他们的手,把客人称为打井人,这说明当地乡亲做梦都想著能打井取水。最近,他又去到桂林龙脊地区,当地有大片元代以来造就的梯田,现在还是靠天吃饭,没有水就没有收获。关乃平总是被这些活生生的水的故事所打动,愿意用画笔来表现水的清醇与可贵。本次画展有一幅《水之源》,表现了青海贵德地区清澈的黄河源头,难以想像往下百里河水就变黄了。听说钱其琛外长访问该地时,曾题辞“天下黄河贵德清”,关乃平感同身受。

父亲关广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正宗英国水彩画,并把水彩技法传回中国,关乃平称父亲的创作是“西画为体、中画为用”;关乃平后来留学日本,研习西画与日本画,发展出注重空灵、趣味的彩墨画,形成了“中画为体,西画为用”的创作格调。英国与日本同为岛国,但关氏父子一个往西,一个向东,最终都离不开一个“水”字。

关乃平认为,画家创作除了铺陈笔墨、演绎感情以外,也要善于理性归纳。为了克服审美疲劳,需要不断提供原创的东西,不能重复自我。现代绘画,在形似之外,应该追求梦境、营造幻境,不是再现,而是表现。水的变化太丰富,不仅有江河湖海,更有云雨雾雪,这为画家创造梦幻提供了充分依据。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山必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东方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寂静,但可以用西方的色彩、造型、光源等手段来表现西方人的印象,体现时代新感觉。关乃平总结称,中国古代讲“随类赋彩”,但色彩最难表现的不是固有色,而是光源色、条件色,是主观性色性、装饰性色彩。画面不是难在丰富,而难在统一。好的画让人一看就明白说什么,但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差的画让人不明白要说什么,但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些清晰的理性认识,使关乃平的彩墨充满了创作自觉,使关乃平的画面洋溢著丰沛的水情水意,流淌著变幻莫测的水的感觉。


水是永恒的主题,贯通五湖四海,激发画家灵感。与水对话,与大江与大海对话,与心灵对话,与生命对话,就是关乃平彩墨作品的精髓所在。关乃平说:“老子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性至柔、以柔克刚,这些合理的思想早已融化为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既是自然之理,更是天人合一的可贵境界,值得永远追求。”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3657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