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追星”入考题想让孩子记住什么?

日期 2007/04/23 15:51 | 文章类别: 教育


4月22日进行的第四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决赛,引来了上海市19个区县2000 余名初中、高中、中职学生参加。不少当下的社会热点都成了让学生回答的题目。其中 “杨丽娟追星”、电影《门徒》等这些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都被设置成考题,并在卷面上占据了相当的比例。(4月22日 新闻晨报)

  进行时政类知识大赛,设置一些超越课本内容的题目,让大多尚未成年的孩子作答,引导他们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应该说是有其积极的一面。不过,开展时政类的知识大赛,引导孩子关注什么样的时政倒是更为重要。像物权法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法,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还要让其知道实施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至于“杨丽娟追星 ”要不要列入这样的关注性的“时政”选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使入了题也会是有争议的。

  出“杨丽娟追星”这类题,如果只是想让孩子们记住事件本身,以免盲目学习模仿。那么这样做就未必能如愿。因为大人与孩子的想法未必一致。大人们不希望孩子去做的事孩子未必就肯照办。相反,容易叛逆或存在逆反心理的孩子,甚至会从反面来理解“杨丽娟追星”的疯狂和执着,媒体疯狂炒作的刺激和快感。如出这类意在记忆的闭合性的的选题,对孩子来说就未必适宜。

  “杨丽娟疯狂追星”是一种心理变态,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家庭等因素的驱动。一般孩子是难以准确理解的。将其设置为开放性的问答题或论述题,让高年级的中学生作答,或许有些积极意义;如只将其设置为闭合性的记忆题目,让低年级的孩子也必答,我看未必是件好事。说白了,其负面影响甚至会明显大于其正面影响,无端让人生出许多忧郁来。

  概而言之,“杨丽娟疯狂追星”不是能不能设置为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决赛选题,而是怎么设置这道题,入了选题究竟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想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记住什么。如果只是想迎合孩子疯狂追星的心理,多吸引一些孩子参加时政知识大赛,那么,本末就倒置了,这样的话题入选考题非但无益,而且还有许多害处。

  张永琪

《联合早报网》




本篇文章来自:中文导报网
https://www.chubun.com

本篇文章的链接网址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