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色彩金秋入室

日期 2007/09/10 12:49 | 文章类别: 居家


秋,是一个清爽明朗的季节,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而家的表情,也应该在宁静和致远中折射着季节的变化,客厅、餐厅、卧室,每一处都似乎应该有秋高气爽的明快心情。尽管夏的脚步还在徘徊,但从艳丽多姿、热情奔放的艳阳高照,到含蓄多情、豁达理智的秋水无边,似乎只是一瞬间。如果家的表情还来不及换走夏天的绚烂,那么就适当增加一些秋的深沉吧。色彩专家告诉我们,红色、橙色、金黄、棕色、褐色等都是秋天的主角,它们各有不同的韵味。不一定要投入大笔开销,当然也不需要很多的精力,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思,选购一点别致的搭配,你就是这个秋季的主角。

  如果要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恐怕许多人都会想起香山的红叶、金黄的玉米和落下的斜阳,是红色吗?是黄色吗?是橙色吗?都是,又都不是。因为秋是一个多变的季节,而在每个人的心里,秋都会有不同的颜色。

  秋,是恬淡闲适的,具有田园色彩的格纹或条纹布艺仿佛成了最适合它的外衣。为餐桌铺上一张饰有蕾丝花边的格子桌布,摆上一瓶鲜艳的雏菊;为窗户换上浅色格纹的薄窗帘,装饰上古朴的流苏,当清爽的秋风将它轻轻扬起,秋日柔和明媚的阳光透过它洒满居室,谁能说这样的家不惬意呢?

  秋,是浓烈喜庆的,在这个象征着收获的季节,红色的大苹果熟了,金黄色诱人的玉米饱满,栗子、核桃厚重的深沉,红色、金黄、棕色都是秋天的主角,它们各有不同的韵味。如果将客厅里沙发的素色外套换掉,然后再套上暖色调的沙发套,整个房间立刻会有一种阳光般温暖的感觉。

  秋,还是细腻感性的,在这个绚烂夏日即将过去的日子,或多或少有点忧郁的人也许想要挽住夏日的最后一缕气息,用被低调遮盖的五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又用这种情绪来渲染家居,阴干的荷花、莲叶、莲蓬、芦苇用浅淡的色彩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色彩专家告诉我们,红色、橙色、金黄、棕色、褐色等都是秋天的主角,它们各有不同的韵味。橙色一直是欢快的色彩,有了橙色的渲染,家就增添了些温暖的亮点,这种大面积的暖色很适合用在卧室,被环抱在这样的温暖中,谁还会想起秋的悲凉呢?浓褐也是秋天最常见也是最纯正的颜色,就像巧克力浸在咖啡里,味道更苦也更甘甜。红本来是热情的,可是一旦深下去,就有了些别样的寓意,如酒红,没了大红的直白,多了些迂回的味道,也能演绎出别样的秋韵。

  山中别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地毯和沙发上的靠垫均为鲜花图案,仿佛漫山遍野的山花也开到了室内。在夏天与秋天的季节转换中,不妨用一些布艺为居室增添明快和清朗的韵味。

  1、绚丽鲜花在深色沙发中怒放

  关键词:怒放的山花

  对应秋色:玫瑰红

  解读鲜花地毯是视觉中心

  别墅内,仿佛那漫山遍野的山花也开到了室内。玫瑰红沙发为整个客厅的基调色,那是视觉的中心,舒适的沙发背靠在巨大的落地窗边,仿佛将远处的风景也带了进来。还有那室外的石墙,自然而亲近;远方的风景,美不胜收。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需要一个撒野的空间,自然的空间。

  尽管地面是纯色的深沉和低调,但是用一块开满了各色鲜花的地毯来掩盖,可以让略显沉闷的空间更加欢快。当然,最出色的还是那满满挤在玫瑰红沙发上的靠垫,每一款都有独特的花色和纹饰。这是时尚品牌KENZO为法国Roche-Bobois集团2007年新款Khanami沙发设计的标志性拼花图案。诗一般的色彩与图案,让朵朵绚丽的鲜花似在深色的沙发中怒放。

  秋与夏的最大不同应该是收敛,没有夏的放肆和绚烂,因此用一把颇具质感的沙发来稳定空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那沙发旁的镂空茶几也与搁在其上的饰品交相呼应。这样的秋依然明快和清爽,但最终回归低调和沉稳。

  借鉴可多采用布艺饰品

  在夏天与秋天的季节转换中,不妨用一些打眼的物件来昭示季节的区分,同夏天需要的冰凉、清爽不同,秋天多了明快和清朗的韵味。比如更换窗帘,既能体现换季的特色,又能让居室更有情调,窗帘的面积较大,属于视觉的重点,而且摘取简单方便。红色、橙色等暖色系都是秋日窗帘的首选颜色,当风吹进来时,在心理上会觉得这些暖色的窗帘过滤掉了风中的冷气,将最自然温馨的风送入室内。另外还可用紫色、粉色等暖色调的颜色,配以简单大气的抽象图案,做出颇有层次感的窗帘,内里再用白色、浅紫等透明纱相配,整个窗子都会生动起来。
还可以像案例中的靠垫,多增加一些布艺类饰品,花色绚丽一些的。一般来说,适合秋季的布艺颜色主要是卡其色、驼色、藏绿、玫瑰红等,深沉含蓄而带点妩媚的颜色,既有秋的宁静,又让心动在平实的装饰中破茧而出。卡其色桌布适合使用在餐桌和书房,搭配上其他实木用品、玻璃用具和干花装饰等,祥和安静。而沙发是客厅的主角,可以选用驼色带有流苏的沙发布,铺在扶手和靠背上,浪漫温馨。




本篇文章来自:中文导报网
https://www.chubun.com

本篇文章的链接网址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