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中文导报1500期
日期: 24年10月4期
中文导报 社论 作者:申文 2024年10月24日,一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日子,《中文导报》迎来发行1500期的日子。作为自1992年创刊以后连续发行至今的华文报刊,《中文导报》每周印刷出版,一月4期,全年48期。1500期报纸层层叠叠,浓缩着无数个日日夜夜,覆盖了30多年的岁月积淀,陪伴着几代留学生的人生成长,也记录下在日华人社会的生存发展的足迹。 《中文导报》创刊之初,秉持着“中文常在我心中”的文化理念,感应到开放时代的脉搏,开启了旅日华人的先声。30多年来,新生的社会萌芽成长为茁壮大树,弱小的个体和社群在异文化的环境里开耕出属于自己的园地。对于蓬勃发展的日本华人社会来说,《中文导报》是当仁不让的亲历者、见证人,是这场历史拓荒运动的记录者,更是华人社会创造工程的参与者。如今,发行1500期的《中文导报》面对巨变的时代、置身沸腾的生活,愿意把激情留给岁月,把事迹留给社会,把评价留给历史,把掌声留给自己。 创刊至今,《中文导报》荜路蓝缕,不忘初心,始终践行着华文媒体的使命。对于演员来说,戏比天大;对于老师来说,课比天大;对于报人来说,报比天大。正是这份专业操守和媒体使命,使得《中文导报》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东日本大震灾、新冠疫情扩散肆虐等严重困难的时刻,却从未中断停刊过一期,而是坚定地选择了携手华人、守望日本,与时代同行,与社群同在。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社会承诺和巨大坚持,让《中文导报》与华侨华人相濡以沫如影随形,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联系和不灭的信誉。《中文导报》扎根华社不弃不离,紧紧围绕着华人社会、中日关系、中日交流三大支柱,成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生活观念的承载体、文化价值的风向标,也是国际化共生社会的可贵标志。 30多年时光匆匆似流水,人事代谢今非昔比,时代发生了变化,读者产生了更迭,《中文导报》也面临着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新的进程。《中文导报》创刊至今,作为接受主体的华人读者群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初来乍到日本时,以留学生为主的华人社会处于信息饥渴时期;2、华侨华人在日安居乐业后的倾吐欲和释放感,使他们由被写体转化为写体;3、接踵而来的信息化社会,更为读者的自我表达提供了超越报纸的多元化平台和载体。今天,在网络信息爆炸、社交媒体四起的时代,社会是否还需要报纸,或者说《中文导报》如何成为一份依然被需要的报纸,正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当今报纸等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局面,是世界变了行业变了读者变了。诸如股票市场行情、全国性赛事等信息,在报纸出版前就已经成了旧闻。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招聘和招租等生活类信息,而电视则用政治和国内外新闻对观众进行轮番轰炸。在诸多兴趣领域,报纸失去了首要信息来源的地位。受众减少后,广告也跟着减少,比如曾作为报纸重要收入来源的招聘类广告下降了90%。 不过,报纸仍在社群新闻和本地消息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份恪尽职守的本地报纸是必需的,也是值得尊敬的。在任何一个社区蓬勃发展并有足够认同感的地方,一份能够传播社区信息、满足社群需求的报纸是不可或缺的。巴菲特曾建议:报纸如果能给有归属感的社区和社群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再配上合理的网络发展战略,那么,报纸仍将在长时间内保持竞争力。或许,这就是《中文导报》扎根华人社会的理由,也是持续发行1500期的动力。 当前,以报纸为主的平面媒体面临多重挑战:一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二是注意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包括报人的注意力和读者的注意力);三是踏进了“每个拥有电脑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记者,每个拥有手机的人都认为自己是摄影师”的时代——这不是趋势而是现实。我们正处在十字路口,《中文导报》同样面临选择,但首先会选择做好一份名副其实的报纸,我们需要编辑,我们胸怀标准,我们遵循新闻伦理和社会道德。 其一、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即指媒介本身的形式或比它承载的内容更重要。新技术层出不巧,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也颠覆着媒体的经营格局。当今平面媒体的转型,成功与否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中文导报》也希望通过在新技术领域和新媒体平台的试水和冲浪,为自我转型摸索出道路。 目前,《中文导报》除了坚持发行纸媒外,还运营着专业新闻网站“中文导报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每天发送多样化信息;同时面向日本社会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布平台和渠道,值得期待。《中文导报》走过30多年办报之路,紧密结合在日华侨华人,也受到日本和中国的关注。日本的企业、品牌等通过导报平台,面向在日华人和访日中国人市场打开了局面,屡有成功先例。中文导报也与国内多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助力宣传品牌,实现了双赢。 其二、选择性和流动性越来越强的大众读者表现出“杂食性”与“间食性”的阅读倾向,即在信息资源和终端设备上呈现出惊人的跳跃性。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中文导报》需要在强化办报注意力和吸引读者注意力两方面下功夫。“报纸”Newspaper的核心是“报”News,而不是“纸”Paper。即使社会进入到人人都是公民记者的时代,信息传播进入了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中文导报》仍将坚持做“报”,坚持做有质量的新闻,坚持走原创之路,坚持走互动之路,坚持为在日华人提供喜闻乐见、值得信赖的信息服务,坚持在创造和分享之间达成新的平衡。 其三、《中文导报》走过1500期,既要回归原点重温报纸为谁而办的根本问题,也需为传统纸媒的现代转型做好准备。厚报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的荣光,未来报业将在“控制成本、顺价发行、发展新媒体”方面挖深掘进。当报纸能够把受众从“读者”(reader)改为“用户”(users),新的可能性由此展开。 《中文导报》从不标榜行高于人的先天潜质,只会经年累月地从我做起,默默耕耘着从现在做起。躬逢这个新奇和变化频出、动荡和不安并存的时代,《中文导报》有幸与在日华人相互选择而结伴同行,走过了30多年的旅日岁月,积累下一份难得的今世情缘。因为有了华人的关爱与扶持,《中文导报》愿意执着地走下去,投掷心力,守正创新,继续书写在日华语文化的发展史。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在时代的洪流中,《中文导报》愿意坚守一方热土,做好做全自己,努力成为世界华文传媒中的一股清流,以Only One的姿态开出世上独一无二的花朵。春华秋实,风物常在。情意无价,理解万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5/20876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