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值得重视的集体不安和无力
日期: 2018/02/13 13:19
新闻来源: 搜狐

最近两天,一篇公号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广为传播,不仅仅是达到十万+的阅读量,更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作者记录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抵抗岳父染上流感、最终不幸病故的全程,家人那种奔波心累,那种个人与医疗系统的互动,突发病魔与无奈命运的冲突,都让人陷入某种程度的不安和无力。

作者的岳父从偶染流感,到最终病逝,经历了一个常人最后一个月的生命历程。而辗转求医,动用社会活动能力,联系数家医院转院,再到最后在ICU病房上人工肺的昂贵支出等,更让人联想到有适当资源、但又难比权贵的中产家庭,为天降变故竭力奔走的中产提供了样本。

作为公号文,其记录的遭遇并没有得到权威信源的印证,事件以及文中诸多细节的真实性,现在还很难确信。但文章用亲历笔法讲述的故事,可能是流感季提早爆发以来,第一个从病人角度详细讲述“流感猛于虎”的警示文章。作者亲历,文笔朴素,事关生死,因而有一斑窥豹的效果,所以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危机意识。

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流行传播,至少需要了解三个方面的背景:一是中产家庭在遇到疾病打击时拼尽资源的共情效应;二是本次全球范围、我国尤其严重的流感爆发引起的社会担忧;三是在昂贵的生命最终支持系统、医疗系统的不确定局面下,个人及家庭财产的抗风险配置。

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中暴露无遗,再一次证明,教育和医疗是最容易激发中产共情的两大主题。前者涉及下一代如何成长,怎么确保阶层稳定并向上流动;后者则关系到大人的安危,怎么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庇护,一次事后传播的流感死亡病例,击中中产软肋。

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文章故事中,当岳父坚持光膀子吹风时,家庭内部怎么在既有的权力关系下劝说老人?当出现流感时,如何果断切断对孩子及家人的感染链条?从治疗流感最好的朝阳医院转出时,艰难的选择是对的吗?进ICU、上人工肺、每天2万块的开销能顶多久?

作者家在北京,买有几百万商业保险,家有车、自住房,拥有医院人脉,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有家庭亲戚的后援,流动现金可以支撑三四十天昂贵的ICU……尽管如此,仍然买不到达菲,所以每个读者都会回头拷问自己:如果我摊上了这件事,会是什么结果?

这是文章广为传阅的心理基础。同时,它在共情之外,也展示了更多“硬核事实”,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很努力很敬业,但即使三甲医院也不是每家都有达菲供应;北京的大医院疲于应付流感爆发,流感整体情况不明;医疗方案的愈后、风险等还可以更详细地告知家属吗?

另外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当然不是“北京折叠”或“逃离北京”的另一种版本,可在网友的跟评中,也确实发现南北医院的差异。比如有网友说深圳的医院很容易取得达菲,这对早期流感治疗很有效。所有这些,都让人隐隐意识到南北差异或许存在,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人的生死。

更为关键的是,《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感冒致死”的岳父,感染的“未知病毒”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会不会有传染的潜在风险,这些信息已经超出了一般网文的范畴,需要疾控部门有所回应。盘桓在这篇文章的大众不安心理,特别需要流感及其防控的真实信息披露。

从往年的情况看,流感爆发前也有疾控中心严加防范、但结果却没什么危害的情况,后来随着严控疾控信息发布流程,相关的信息反而变少。如何在流感爆发与疾控防治信息披露上取得平衡,也需要主管部门善加筹措,这是该篇网红文章需要被正视的问号之一。

总之,不管这篇文章的核心事实有多少解读角度,但它发出的警示是明确的。相信医生,如有流感症状,赶紧就医;相信科学,及早配置家庭保险及财产抗风险方案,都是明确的警讯。除了文章的共情之外,所涉部门以职责衡量,找漏补缺,与大众良好互动,也都是人们的期待。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7501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