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段跃中谈“日中军事冲突回避论”
日期: 16年09月4期
段跃中谈“日中军事冲突回避论”

——日本《Sunday每日》周刊专访段跃中
 
仓重笃郎 文·陶雪 译

编者按:9月13日开始发行的《每日新闻》旗下周刊杂志《Sunday每日》,发表了由资深记者仓重笃郎撰写的段跃中专访,全文翻译如下:
 


初识段跃中先生(58岁)是在2013年的5月。
 
段先生当时参加了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的见面会,主题为“如何与中国相处”。作为在日华人,他满怀热忱地介绍了自己发起的日中市民层面的草根交流活动。
 
前一年由于日本“购岛”风波和安倍政权的再次登场,日中关系急剧恶化。为了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不惜时间和劳力促进草根交流,段先生尝试的这种中药式疗法,在我看来很是新鲜。
 
见面会上,段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人日语作文大赛的情况。大赛首办于2005年,向没有来过日本的中国学子征稿,从初中生到大学生,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这对中国年轻人了解真正的日本十分有帮助。
 
之后随着与段先生的交流次数增多,作为日中桥梁,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非常吃惊,不仅如此,我开始觉得从他身上得到了如何改善两国关系的启发。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段先生的经历。
 
段跃中,出生于中国湖南省,之前是中国共青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他记者生涯的第六年,正是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发生了“六四风波”(1989年6月)。因为报社同意他停薪留职一年,1991年8月,他踏上了妻子的留学所在地——日本的国土。
 
初来乍到,由于语言不通、生活拮据、没有人脉,日子很是艰难,让他吃惊的事情更是一件接着一件。手提包忘在了电话亭里竟然没有被偷走;在居酒屋里打工,自己与老板非亲非故,这位老人竟然拿起日本的报纸手把手地教他日语。时至今日,段先生都十分感谢日本人的高尚和热心。
 
之后段跃中考入新泻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国际关系。1996年创立日本侨报社,出版了他在日本的第一本书《在日中国人大全》,书中收录了1万名活跃在日本的中国人学者和实业家等人物资料。当时的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偏见盛行,说起中国人就联系到“蛇头”等犯罪团伙。这本书出示了大量优秀华人的数据,受到日本各界的好评。
 
与此同时,日本言论的自由性和合理性也再次让段跃中大开眼界。此后他开始选择能促进理解日中关系的主题,如火如荼地开展出版事业。其中包括《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为了更好地共存——在日中国人志愿者的挑战》、《日中关系真的跌到谷底了吗?》、《日本的“工作鬼”和中国的“酒鬼”》、《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日本人》《日中经济交流的新生代构想》、《日本强征中国劳工殉难者纪念碑资料集》、《解开围绕钓鱼岛问题的误解》、《日中友好会馆的发展历程》等。总出版数达到320册之多。
 
作为出版工作的相关环节,上文提到的日语作文大赛得以连续举办,12次大赛共有3万3千名中国年轻人投稿,仅获奖者就有1522名,由于得到了企业的赞助,大赛得以进一步发展,添加了招待最优秀奖得主来日本一周的项目。
 
9年前开始每周日下午,段先生住所附近的西池袋公园,定期举办名为“周日汉语角”的市民交流活动。每次都会有几十名中国留学生和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人聚在这里,大家以分组沙龙的形式用日语和汉语欢快地交谈。还有其他中国朋友向段先生“取经”,在日本全国开展了9处类似的沙龙活动。
 
段先生还致力于培养高端汉日翻译人才。在从事出版事业的过程中,段先生深深感到为改善日中关系,准确译文的重要性和两国翻译人才的缺乏。
 
当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促进日中邦交正常化来到北京,在发表演讲时提到日本发起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翻译将日语的“迷惑をかけた”译成“添麻烦”,引起了周恩来等中方领导的不满。这样的例子在日中关系史上并非罕见。
 
段先生创办的日中翻译学院,通过函授的方式每半年开班一次,至今已培养了300名翻译人才。

 

以下是对段跃中的采访。
 
你来日本20多年,感到日中关系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民间人士感到日本人对中国的情感发生了变化。80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还很落后,日本人对中国人很亲切。或是因为来日的中国人不多,觉得中国人有魅力,就像对待熊猫一样,对中国人十分友好。我当时打工的时候就是,尤其是老人们特别地友好。但是现在,我发现日本人的心中对中国产生了隔阂。”
 
“媒体的报道方式变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增加了。就在这5、6年里,书店里书架上反中、厌中的书多了不少。这在我刚来日本的时候是难以想象的。”
 
“变化是从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的时候开始的。日本人曾经对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感到自豪和抱有优越感,相比之下,中国人曾经觉得比不上日本的经济和技术。我在中国的时候,哪怕是有人送了一条日本的丝袜,也会觉得日本的产品就是好。这反映了当时经济实力的差距。产生隔阂可能是因为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了。”
 
也就是说日本人自我认识的问题,因为失去信心了吗?
 
“是的。对中国的看法变了。媒体也开始喜欢报道中国威胁论、崩溃论,这些论调以书籍、杂志的形式得以宣传,并且渗透到了日本国民意识中。所以对中国人的态度不同以往了。”
 
什么时候感觉到对中国人的态度不如以前了?
 
“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日本朋友。但是我的很多中国朋友都抱怨说,很难和日本人友好相处。”
 
“比如同样住在一个地区的居民楼里,只有自己家收不到规定要传阅的社区板报等。说歧视可能谈不上,但有种被疏远的感觉。”
 
“我居住的池袋地区也是,这里的中国人曾发起了建设唐人街的运动,但是没能得到理解。当地的商店街说中国人扔垃圾时不分类,不付共同使用的电费等等,全都是不好的方面。当然中国人也有一些问题,但是以前日本人更加包容,并且教中国人应该怎样去做。”
 
看来隔阂还很深。怎样才能克服呢?
 
“我希望日本人更宽容些,以一颗包容的心和中国人交往。论经济实力,日本的人均GDP要远远高于中国(日本全球排名第26位,32485美元;中国全球排名第75位,7889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统计)日本人和中国人交往时应该多些自信和从容。”
 
“我这么说,也是因为日本最先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六四风波’后,第一个解除对中国经济制裁的也是日本,当时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问了中国。某种意义上来讲,给中国的经济播下种子、浇水施肥的正是日本。好不容易结出果实了,为什么不接受呢?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而是收获的季节。我觉得很可惜。”
 
“中国能有今天,日本应该感到高兴。希望日本能再回顾一下历史,再次唤醒曾经对中国的包容和亲切之感。如果能回到这个原点,就能更好地和中国人交往。”
 
话是这么说,放眼望去这几十年,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发展,日本的经济却一天不如一天。中国的大国意识在增强,相比之下日本就成小国了,要想填平双方心理上的鸿沟并不容易。
 
“好不容易支援中国到今天,日本应该好好收获成果。我希望日本能和中国一起解决中国现存的各种问题,比如环境、能源、城市、社会保障等,帮助中国对日本也有好处。”
 
在哪些技术上帮助中国呢?
 
“环境、能源技术以及服务行业。硬件方面中国的确改善了很多,但是软实力上还远远比不上日本。比如对人的亲切、热心、无微不至的替他人着想等,这些都是中国缺乏的软实力。单是电车准点运行这一点上,中国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段先生提到的“隔阂”不仅仅是这几年经济实力反转造成的。应该把时间轴再拉长一些来分析这个问题。
 
可以说,日本人的优越感是在甲午战争以后,也就是120多年的日本近代史上形成的,这种感情更加根深蒂固。相比被欧洲列强瓜分的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快速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并逐渐成为列强中的一员。这种优越型自我认知,在对华步步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日本人不承认战争输给了中国,上一期的野田毅专访也指出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对战争的赎罪感紧随优越感之后。尤其是邦交正常化时由于中方放弃战争赔偿,作为战争加害方,道歉和反省的历史认识变得不上不下,这让日本感觉很不自在。
 
我们再扩大一下讨论范围,回顾日中两国3000多年的历史。日本曾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并十分得益于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这些也是日本人的常识。
 
这种复杂的国民心理摇摆不定,正是隔阂的真面目。尤其是现在,关于那场战争,还没有一个定论能让日本国民自己完全信服,这时却发生了力量平衡的的转变(中国崛起,美国后退),这给国民心理造成了过大的影响。中方变成了具有攻击性的一方,日方感到了不必要的恐惧。
 
那么中国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以下是段先生的看法。
 
“的确,日本人感到了不必要的恐惧。当然中国也有愤愤不平的地方。甲午战争时中国为什么输给了这么小的国家。即使是抗日战争,为什么日本人认为不是输给了中国而是输给了美国。为什么日本人不能老老实实地为南京大屠杀道歉,等等。尽管如此,日本不能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还是很可惜的。古代日本从中国吸收了优秀的文明,遣隋使、遣唐使以及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甚至被中央政府录用为官。”
 
“之后过了一千多年,中国养育了日本留下的遗孤。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的胸怀十分宽广。这些事迹在日本鲜为人知很是可惜。反过来,很多中国人也不太知道改革开放时日本提供给中国的各种经济援助。”
 
我认为在更长的时间轴上重新摆正日中关系、并将两国的历史进行比较是很有效的方法。于是,我向段先生提出了一个问过很多人的问题。
 
现在这种形势继续下去的话,由于民族意识的高涨和军事扩张,可能会发生军事冲突,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我时刻都抱有这种危机感,你是怎么看的?
 
“我也一直都有这种危机意识。8月末我回国(北京、青岛)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高涨,很多人包括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都认为中日必有一战。”
 
“我觉得中日间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但是局部冲突可能难以避免。这也是我们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最为担心的事情。一旦发起战争,最受害的还是两国的老百姓。如果领导人不能很好地控制,爆发大规模战争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据说某些青岛的饭店拒绝日本人入内。由于是个人经营,相关部门也管不过来。这种做法让日本人很不舒服。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在逐年减少,今年或许会低于200万人次。相反,来日本的中国人却有800万之多。这种落差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期的高原明生专访他也提出过认知差距的危险性。说起高原教授,他还曾提议日本议员应该更积极地接收中国留学生来到自己家里寄宿。
 
“这个提议非常好。真希望来日本爆买的游客也能有机会寄宿日本家庭,哪怕一天也好。游客都是坐着大巴移动,没有机会慢慢品味日本特别是和日本人民面对面交流。写汉字进行纸上交流也可以,让来日本的游客多看看日本好在哪里。这些大量的对日本的好印象,难道不是可以用来改善中日关系吗?”
 
两国领导人的责任重于泰山。作为日中友好的桥梁活跃了20多年,你对双方领导人有什么建议吗?
 
“希望双方能多见面。政坛上再没有像毛泽东、田中角荣这样的伟大的政治家是很遗憾的。中国有句老话“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胸襟宽广。我希望不管两国关系如何僵持,双方都能笑脸相迎、包容对方。”
 
明年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5周年。
 
“明年也是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中国可能会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那样举行各种活动,那时就是我们民间交流展现自己力量的时候了。我希望两国政府能表现出改善双方关系的征兆。高原教授也提过,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演讲中(5月23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表现出亲日,这非常好。希望日方抓住这一机会,也能向中国示好。”
 
今后你的心愿是什么?
 
“我想继续做好图书出版、中日青年人交流和培养翻译人才这3项工作。日本是这么好的一个国家,我将不遗余力、勤勤恳恳地通过一本又一本的书来搭建两国相互理解的桥梁。这既是对一直以来支持我的人们的报答,也是我的使命。”
 
日中关系如今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点。对日本来说,需要彻底地重新回顾战后长期的经济优势地位、以及120多年民族历史中深入人心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其实并无根据。日本需要坦率面对自身的现状,这个时机已经到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摩擦。会有人不愿放弃曾经的辉煌,也会有人将之称为败北主义且不拖泥带水,这需要时间。但是,在力量平衡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将影响降到最小使之不发生战争,则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如此,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段跃中——这位作为日中友好桥梁的民间人士。正如那句话所说:坚持就是力量。我衷心地希望日本国内再出几个“段跃中”,中国也能出现日本版的“段跃中”。

(东京汉语角--陶雪翻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4/16666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