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人海归面对二次移民
日期: 06年04月3期

  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故乡早已不是昔日的故乡,回家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俨然成了二次移民。法政大学社会学部田??淳子教授最近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发现,从日本回国的华人中,回国后对工作、生活环境感到不适应者高达一半以上,因难以适应而返回日本的超过10%。在重新回到日本的人群中,更有10%左右的华人放弃了原来持有的永住签证,转而申请加入日本国籍。
  田??教授在教学研究中,搞了一个关于从日本返回中国的华人生活状况的调研。该调研在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协助下,以由日返中定居的上海、北京、福建三地各100名左右华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访问。被调查者中男性为三分之二,女性为三分之一,且大多数人有在日本工作的经历。
  调查发现,当初来日时,北京出身的中国人平均年龄为30.9岁,上海为29.9岁,福建为28.1岁,归国时的平均年龄,北京为36.0岁,上海为34.0岁,福建为32.3岁,平均在日滞留期为48.4个月到61.4个月,最长的达12年,最短的仅一年。基本上看,这群华人在人生最黄金的岁月——30岁左右的时光,在日本度过。来日的目的以留学、工作为多,来日方式分为公派、自费两种。来日前学历以大学毕业最多,约占40%左右。返国时的学历,北京以博士学历最多,达42%;上海无留学经历者为18%,博士毕业者达14%;福建无留学经历者占30%,留学后大学毕业者占8.4%。在归国理由中,北京以“归国对个人发展有利”占首位,为45.5%,“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公司要求”占第二、三位,分别为29%和23%;上海也以“归国对个人发展有利”占首位,为28.4%,“公司要求”居次,占20%,“家庭的原因”居第三位,占19%。福建人以“家庭的原因”居首,占36%,“公司要求”居次,为28%,“归国对个人发展有利”居第三位,占21%。
  有关回国后的生活,对目前生活感到基本满足的北京人和上海人较多,均为80%左右,而福建人只有50%左右。但对国内生活“有不适应和不满意”的北京人则高达59.8%,上海人为52.9%,福建人为38.9%。
  不适应的地方,首先集中在人际关系和子女问题上,其次是公共服务系统和生活环境。如在日本大学大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上海的A先生,他介绍自己经历时表示,他在日本留学、工作共呆了10年,回到上海后回到了出国前的单位——一家大医院。发现在他缺席的10年中,中国的变化太快太大了,人的观念、同事间的关系已全部改变,不再是他原来熟悉的地方,而是一个全新的单位,他需要从头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又与日本完全不同,令他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在日本这个公共服务系统完善、服务质量全球居首的地方呆久了,对国内公务人员的傲慢、服务系统的惰性、滞后,都很难容忍。最令人感到棘手的,还是女儿的问题。女儿5岁时去了日本,15岁后回到上海,原以为她会很快适应国内的学校,但女儿对5岁前的事情已完全没有记忆了,面对的上海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她在学校语言难于过关,价值观也与同学们难于融合,文化差异时时显现。看到女儿郁郁寡欢,每天怀念日本学校的样子,A先生心痛不已。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促使下,A先生在一年后携妻带女返回了日本。
  调查中发现,从日本返回中国的华人还普遍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与日本社会建立了剪不断的纽带和联系。其中,在日本有亲属者,在北京的被调查者中占14.7%,上海为22.5%,福建为16.8%。前文中的A先生,他在日本工作期间,曾把两个妹妹也接到日本,妹妹与日本人结婚后留日。他有了亲属和相关信息渠道,回日本也很便利。除了在日本有亲属外,很多回国发展者还开始了二次分居,如调查中的上海张女士带孩子回上海读书,而丈夫则继续留在日本工作,挣钱支付张女士母女的生活费用。北京的赵先生则相反,妻子孩子留在日本生活,赵先生往返于中日间,用他的话说是“住在东京,工作在北京”。像这样,经过一段在日生活,与日本建立了紧密联系,组成了一个超越国境的连结中日两国的生活空间,正成为在日华人回国者的独特风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2/1711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