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在日华人为“雾霾中国”忧虑
日期: 15年12月2期

12月4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被雾霾所笼罩,街道两旁的楼宇淹没在浓雾之中,车辆行驶缓慢,部分市民选择戴口罩外出。 (中新社图片/  刘新 摄)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最近,有关气候的报道接二连三浮现出来,让人痛感气候变化不仅是口头讨论的话题,更是近在身边、休戚与共的实际危害。

11月30日-12月11日,世界气候变化大会COP21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全球各国领导人共同与会,探讨各国为延缓气候变化所应承担的责任。

与此同时,11月末至12月初,中国国土大面积受到雾霾侵蚀,尤以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受害深、影响广,不仅为害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成为中国的负面名片。

12月3日,日本政府表示为援助民间团体在中国进行植树造林,将向“日中绿化交流基金”提供接近100亿日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该举措意在通过民间交流改善两国关系,并计划列入2015年度补充预算案。

大规模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进程,也使每个人成为间接受害者。那么,在改善气候、治理环境的战争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个人需要如何行动,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分担何在?近邻日本在长达40年的环境运动中夺回了曾经失去的青山绿水,成为中国治污去霾的借鉴,而生活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在日华人,也对中国的雾霾和污染充满了忧虑。

北九州典型治理“环境噩梦”值得借鉴

在日本九州岛最北端,经济发达的工业城市北九州有“亚洲门户”之称。以北九州市为中心,形成了北九州都市圈及北九州工业地带两个经济区。
 
在北九州的胜山公园里,摆放着一口醒目的大钟,这是1973年长崎市赠送给北九州市祈求和平的警钟。1945年,美国原子弹原本计划投掷在重工业云集的北九州市上空,由于天气原因改投了长崎,北九州躲过一劫。战后,北九州市恢复并且重建了钢铁、化学、煤炭等重化工业,经济重新复兴并逐渐走向了繁荣,成为日本奇迹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九州开始面临严重的空气、噪声和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一度成为日本大气污染最严重地区。在污染特别严重的地方,院中树木枯萎,花儿难以开放,屋内地板都变成了黑色。环境问题也对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从学童开始发病的呼吸系统疾病频频发生,令人痛不欲生。当时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烟有各种颜色,北九州又被称为“七色烟城”。当时,整个日本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西方媒体形容为“环境噩梦”。北九州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没有“之一”。

在北九州环境博物馆里,当时环境污染照片显示:一个月内,一平方米的空间里落下80吨粉尘;没有及时清理的屋顶上的灰尘,甚至出现了固化现象,看上去像是一个混凝土铸件;浓密的烟雾同样可怕,连屋檐上的铁制导水管都给腐蚀掉了;被远近80多家工厂包围的成山小学,深陷污染的汪洋大海,生病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得不选择停课。

当时,日本的母亲们行动起来了,自发成立“户区排除公害妇人会”。妇人会不是为了和企业做斗争,而是要探索出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因为丈夫和兄弟都在这些企业上班,很多家庭的经济来源都依赖于这些工厂。当时的日本,环境污染引发的起诉案件很多,但北九州却是一个例外。

1963年,这些母亲们以孩子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拍摄了题为《我们需要蓝天》的纪录片,只有短短30分钟,内容却触目惊心。这种宣传方式,确切地说是“抗议方式”,很快就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反响,迫使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对环境污染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由此,日本正式拉开了环保革命的序幕。

北九州政府开始研究并制定应对环境问题的相关对策,比如,开始着手对空气和水进行检测,并对各个企业进行精细化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产品、规模、废气废水的排放等各个方面,进而与各个企业负责人进行对话,陆续签订了很多公害防止决定。妇人会的这次行动,也直接促成了4年后日本第一个环境保护法律的诞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纷纷联合起来,约束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在重工业之外引入了新兴产业和高端研究机构,努力以“生态”和“高技术”来改善北九州的环境,重塑环保、干净、宜居的城市形象。

1993年,北九州首先提出“废弃物治理及循环利用代替处理”的基本政策。在政策指导下,垃圾不仅不对环境产生破坏,通过环保清洁的焚烧方式,还可以为居民供热、供电,成为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同时期,日本出台了《家电回收法》;后来,日本开始对汽车、建筑垃圾、废旧木材、塑料等多种商品进行回收。废旧物品回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催生了北九州资源再生市场的活跃,很多人买到了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

为了进一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北九州大胆策划并推行了“ECO—TOWN”工程,宗旨是“堵住废物源头,推进废物利用,靠环境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创造资源循环型社会”。1997年7 月获得日本政府批准正式立项,成为日本第一个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几十年实践证明,北九州的生态城市战略获得巨大成功,不仅重回碧海蓝天,还塑造了全新与可持续的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如今的北九州已经从“七色烟城”变为“星空之城”,成为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更是幸福之城。

对于治污历程,北九州市市长末吉先生颇有感触地说:北九州走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给北九州人民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从经济角度看,看似“经济至上”,实质却很不“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非常巨大,如果在公害发生前就预防、治理,损失要小得多。可见,“透支”环境一定要付出代价,只有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谋求幸福城市建设的可行之道。

日本人的“环境意识”值得学习

垃圾分类,是日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参与环境污染的真正的垃圾,还可以回收大量资源,而垃圾分类需要每一个人的自觉性和环境意识,如果没有这一点,垃圾分类无从可谈。

日本通常将垃圾分为4类:

1 一般垃圾,包括厨余类、纸屑类、草木类、包装袋类、皮革制品类、容器类、玻璃类、餐具类、非资源性瓶类、橡胶类、塑料类、棉质白色衬衫以外的衣服毛线类。

2 可燃性资源垃圾,包括报纸 (含传单、广告纸)、纸箱、纸盒、杂志(含书本、小册子)、旧布料 (含毛毯、棉质白色衬衫、棉质床单)、装牛奶饮料的纸盒子。

3 不燃性资源垃圾,包括饮料瓶(铝罐、铁罐)、茶色瓶、无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类。

4 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包括小家电类(电视机、空调机、冰箱/柜、洗衣机)、金属类、家具类、自行车、陶瓷器类、不规则形状的罐类、被褥、草席、长链状物(软管、绳索、铁丝、电线等)。

只分类,如果谁都不遵守规则,那么分类就是一句空话。在日本,遵守垃圾分类的原则,是每个日本人的常识。不仅要按照种类把垃圾放好,每天扔什么垃圾也必须记牢。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塑料瓶等,要把商标撕下来,放到另外一个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容器里,瓶盖也要拧下来,还要把瓶子洗净,这一点每个日本人都可以做到,日本美丽而清洁的环境,与全体国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一种教育:要遵守集团和社会的规则,不要给他人与社会添加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成为日本人男女老少的共同信念,而这个共同信念的基础,就是守则守时。

在中国时,要是起的早,会看见每天早晨起来扫大街的清洁工人,这是中国清晨的一道风景线,另外中国的大街两旁有很多垃圾箱,而且设计成各种各样可爱的形状,也许是为了美化景观,同时也去吸引人们把垃圾扔进来,不要扔到大街上——这是中国的另一道风景线,但是日本却没有这两道风景线,没见过早晨扫大街的清洁工,大街的两旁也几乎看不到垃圾桶,但是依旧干干净净,究其原因,是日本人从来不会乱扔垃圾,他们把所有的垃圾都自己拿回去处理。


听一位朋友对我说,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也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平时的礼貌人情不用说,就是在扔垃圾时,也非常仔细认真。在他用纸杯喝完饮料时,一定要用清水把杯子冲洗干净后再扔掉。问他为什么?他说残留下来的糖液等会产生一些腐败物质,这样会污染环境。

那天记者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见了一块标语牌,写着:“在亮丽的自然哭泣之前,伸出来,我们亮丽的手。”看了这个标语牌我非常感动,中国人是到了该向日本人学习的时候了,而且要从最微小的事情学起。

在 日华人心情复杂为亲人忧虑


11月30日,谢先生一家去东京不远的观光地箱根看红叶。一路上,他边拍边发微信朋友圈,箱根光枫叶的红就有好多种:灿烂的艳红、饱满的橘红、残存的褐红,中间还穿插着枝头点点青翠和银杏亮眼的金黄。配着蓝天白云和通透的空气,每张照片都美得像明信片。

傍晚时分,谢先生才看到国内朋友的留言,说他“炫耀美景”、“故意挑衅”。谢先生询问原因才恍然大悟,当天在北京市35个监测点中,有19个监测点PM2.5的浓度已经爆表(>500微克/立方米),晒雾霾的照片当天已经刷爆微信朋友圈。

谢先生的照片随即被朋友借用,一组对比东京碧空如洗和北京迷雾重重的照片在朋友圈传开。

“在雾霾所困之下,朋友调侃雾霾的照片、段子的确可以博人一乐,但雾霾背后沉重的现实却让人难以乐起来。怎样治理雾霾?没有捷径,没有妙招。两个字,行动。这里的行动不仅指政府和民众都要行动起来。”谢先生对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清新的环境生活而感到欣慰,更为国内的亲朋好友的生活环境感到忧心。
 
“本以为只有北京才雾霾漫天,没想到朋友圈那么多家乡的朋友也都在晒灰蒙蒙的街景。原打算趁着元旦放假,回国看看,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李先生来日本已经十多年,他的家乡在郑州,但是对他来说,家乡的天气状况越来越无法忍受。

“元旦在日本是个长假,想带孩子回国看看,家乡的气候不仅干冷,又时常雾霾,真怕孩子身体适应不了。北方现在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差了,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乡的气候就不太好,春秋天短,风沙大,但过去也没见过这样的霾。我现在其实很担心家人的身体,父母年纪大了,这种空气质量很容易生病。”每次雾霾来袭,李先生都会紧张的关注天气的变化,劝父母冬季来日本住,可父母不想舟车劳顿。

郭女士因工作关系,常到北京出差,但在近期她却不愿意去。“在日本时间久了,才感觉真的不一样。东京的天,晴天就是蓝天,阴天就是乌云。这个季节去北京即便是晴天,也看不出来,每次去出差都要做好防护措施,身体稍不留神就中招。”

郭女士说这几天正在帮朋友买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她说:“日本国内出售的空气净化器在中国用,多要配上变压器,即便这样,许多朋友也拜托我买,我看马桶盖风没过,空气净化器风已来了。还有的朋友指定要日本那种立体式口罩,国内的朋友说,现在每天都要戴口罩出门,已经成生活必需品,日本的立体式口罩更能显现脸的轮廓。”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2/16248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