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华全国工商联代表团访日座谈——揭示民营经济成功要素和发展课题
日期: 2006/10/05 23:39

■ 中文导报编辑部

  黄宏生:本次随胡德平副主席来日本访问,有机会进一步思考并展望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中国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总收入接近一半,提供的社会就业机会达70%。我想,中国民营经济的成功因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了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道路。国家提倡民营经济,就是让沉睡的高山苏醒过来,让民间停滞的千万条江河流动起来。发展民营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觉悟,特别是从十五大到十六大,民营经济从有益补充变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了亿万人民的创业热情。

2、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生产成本昂贵。民营企业家们白手起家,节约每一分钱,走低成本运作之路,他们成为低成本运作和创造高效率的典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所以成为世界车间的一部分,民营企业贡献极大。在迅速变化的全球化世界中,快速高效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西方社会以通用电器公司为代表的巨型企业王国,也在走大公司运作,小公司管理的道路。中国民营经济实行低成本高效率,让企业充满活力。

3、从低成本走向自我创新,是民营企业的成功和发展之路。创维不能一直跟着松下、索尼的电视机发展之路走,我们也要创新才能发展。创维以前不敢碰高端市场,现在也进入了平面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市场,这就是技术创新的成果。

罗怡文:恰如黄总所言,低成本运作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过于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已在广东等地区引起了劳动力流失问题,对此您如何看待?

 

黄宏生:确实,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10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只相当于日本的1/30。劳动力成本低下是中国的巨大优势,但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也在提高。1993年,1000个工人一天生产400台电视机;2003年,1000个工人一天生产5000台电视机,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明显提高。以前,民营企业只看劳动力便宜,现在看重受过职业学校专业训练的技工。广东有一种服务性的企业,专门为航母型企业运水送粮。低工资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出现流失现象,但更多谋求发展的民营企业在完成生产流程再造之后,看重的不是便宜,而需要从职校、技校、高校中源源不断地补充人才。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劳动力仍然具有世界优势。

 

段永基:我认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四方面因素。

首先是政策和政治因素。邓小平、胡耀邦等人搞改革开放,走富民强国之路,允许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诞生。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又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提供了及时的政策支持,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

其二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搞短缺经济,中国人民平均生活水平低,与世界的落差构成纵坐标;中国人口无节制地发展,十多亿人又构成了横坐标。在这样的社会坐标体系中,稍微一开放,就容易赚钱。机会因素高,是民企成功的一大背景。

其三,企业家精神。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三种类型:中关村模式,具有知识和技术优势;广东模式,具有地域优势和制造业优势;浙江温州模式,是发挥企业家精神,走商业流通之路的典型。温州过去是对台前线,没有什么工业投资,基础教育也薄弱,但温州人不畏艰辛,敢于拼搏,走遍世界。这种企业家精神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四,国际化趋势。中国加入WTO是一个过程,从谈判开始,企业家就做准备了。国际大分工影响到中国。制造业方面的最大成功是外资企业,其次就是民营企业。

市场经济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是动员并发挥全体社会成员内在的积极性;计划经济的哲学思考,是由少部分人指导多数人的行动,因此创新、效率、市场都丧失了。人类做了70多年的社会试验,证明了计划经济不行。市场经济普及后,其特点就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促进经济高速成长。今后,当机会成本、体制贡献和政策因素日益减弱之后,经营战略、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将是对民营企业的严峻考验。

 

罗怡文:段总刚才谈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最近,温州模式发展得特别快,中关村模式相反遇到了发展瓶颈。中国的土壤更适应哪种模式?

 

段永基:中国的土地是五色的,东北是黑土地,西北是黄土地,云贵高原是红土地……各类土地适应各种人才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制约问题。过去20余年,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耗中,水泥占40%,煤炭占36%,电力占21%,钢铁占26%,但产出的GDP只占4%。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模式不能持久,因此现在提倡循环经济和科学发展观。从投入-产出观点来看,欧美国家投入1-2元,可产生1元GDP;中国投入5.7元,才产出1元GDP,这是金融风暴前亚洲国家的水平。为此,中国必须提出新型的发展模式。

日本学者关满博曾经讲,21世纪的亚洲经济将由日本的筑波、韩国的大邱、中国的中关村领头。中关村现在确实遇到了发展瓶颈。我认为,在中关村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府失误了。我一直讲,高科技发展需要由政府提供金融平台,高科技是由钱堆出来的。美国硅谷每年吸引外来资金150亿美元,企业又拿出100亿美元,总共投入250亿美元。台湾企业一进入新竹园区,马上可以上柜交易。但中关村没有金融支撑体系,既没有进口,也没有出口。第二阶段停滞了,不知道第三阶段是否能改善。

 

郑跃文:民营企业发展,靠政府一贯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时,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敢干就会成功。中国的社会变化,国企改革等,释放出许多机会,这给掌握了一定技术和能力的企业家们提供了迅速积累资本的可能。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之后,民营企业家不能再封闭地考虑问题了。我想谈一下中国民营经济的缺陷。

1.资本市场。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品种比较少,民营企业需要与国外合作。在本次宏观调控中,最困难的是在资本动作上还没有与海外接轨的企业。民营企业应该与国际资本兑现。

2.国际市场。国内因为有区域落差,流通市场建立得还可以。中国的流通市场现在已经向民营企业开放,国美、苏宁等企业得到了做强做大的机会。但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则遇到了品牌不响、网络不全、客户不稳定、成本上升的难题。温州人做小商品能走遍世界,就是因为他们在商业流通方面做得好,民间资金调配相当发达。

3.科技体系。中国的科研创新体系和投入应用体制是不完善的。我们现在紧盯着海外的技术企业,希望搞合作。大企业不行,我们就找中小企业。我们相信,科技一定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4.人才队伍。民营企业的管理有不少家族式管理,朋友式管理。我们的改制是不彻底的,有许多本土文化的特色。要真正成长为国际化企业,完成企业再造,还需要大量海外华人和留学精英们共同参与。中国民营企业到了推倒藩篱,重新洗牌,引进基因的阶段,否则难以再有飞跃性发展。

 

高占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主要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国家立了法,各省市都有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我所在的辽宁省朝阳市已将此定为市策。以前是温州这样做,现在东北也这样做,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东北发展民营经济,我概括为四动:市场牵动、政府策动、企业主动、大家联动。现在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在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营企业。辽宁为发展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更提出了人人都是环境的说法。

现在民营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1.经验不足;2.技术不够。民营企业中,正经八百的成熟企业家不多。过去在政策号召下,民企一哄而上,不管前面是深渊还是光明大道,一个字。发展到现阶段,我们感到缺乏经验,特别在管理上,这是第一瓶颈,技术缺陷则是第二瓶颈。

 

庄嘉发:我们深圳伟冠集团,业务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与东芝合作十几年了,每年为东芝生产复印机,年销售50个亿。

我觉得,民营企业发展,老板都很勤快。周六、周日不休息,事必躬亲,收集各种信息,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做法。另一方面,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我们企业有许多留学生,留日学生就有十几位,与日商容易沟通。我的经验是,企业与哪个国家做生意,就招哪个国家的留学生,这样可以事倍功半,屡试不爽。

 

汤志刚:这次来日本访问,有几个想不到。1.想不到接待规格这么高,媒体这么关注;2.想不到中国民营企业在日本这么受欢迎。这次近距离与日企、华人接触,特别在同行之间,很亲切。我们公司与日本的UNIQULO合作了13年。UNIQULO只有两个店铺时,我们为它生产2万条短裤;现在有700家店铺,我们生产1000万条短裤。3.想不到我们与日本企业差距这么大。前一天,参观了日本一家企业,固定工40名、临时工100名,年产值180亿日元,合十几亿人民币。我们1000人的工厂一年做两三亿人民币,相差太大。民营企业做到现在,如何继续向前走,一靠提高自己,二靠使用人才。

姜维:我只说一点感受。2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家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全国工商联和光彩事业促进会,大力抓企业家的素质教育,这很重要。光彩事业的口号是:干光新的事业,做光新的人。前者比较容易,后者比较难。

 

高仕军:我想,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自然提升。事业搞大了,上了层次,企业家就会自动考虑相关的问题。企业和企业家都有一个学习上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胡德平:在市场经济中,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企业家,中国搞现代化、工业化,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民营企业家们,自觉不自觉地,是最早接受市场经济的人。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党和政府致力于如何把企业家队伍培养好,要为他们形成组织,给他们社会地位和发言权。企业家本人也要提高自己,也要招贤纳士,更要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一代人过去了。政府的职能转变也要加快再加快。人才要有进有出,能下海,也能上岸;会出国,也愿回国;管投资,也要管投诉。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现在规模,对民营企业家应该好好研究。过去中国人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歼灭战,打人海战术。企业经营除了利用劳动力优势,打人海战术以外,更要提倡创新、竞争的能力。企业要做精品,企业家要有人文精神,创出企业文化,打响企业品牌。这一切,都不是为做而做,而是所有的大企业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水平。

(记录整理:杨文凯 照片摄影:周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9/2400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