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王传峰:又见张珺
日期: 19年08月1期 评分: 10.00/1
王传峰:又见张珺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王传峰

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张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像许多心怀艺术梦想的学子一样心中升腾起了到海外留学的梦想,张珺也是这样一个充满梦想的姑娘,国美毕业,同年她留学法国,进入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深造学习。 那个时代,在美院学子的心中,留学法国是最幸福的事情,是呀,法国是艺术的国度,巴黎是艺术之都,无论是古典的卢浮宫还是现代的蓬皮杜,无一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从塞尚、莫奈到毕加索,这些在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或生长于这里,或成名于此处,这些闪亮的名字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悸动。

留法先驱里,我们的老校长林风眠先生,享誉世界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诸先生都曾游学法国,这更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对欧洲文明的眷恋。 作为艺术家,双脚踏上法国的土地,去敲开艺术圣殿的大门,对很多国内未知的东西,便可有先觉。张珺能够很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将西方的悠久文明和绘画的具体技法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之中,在国内美术界,张珺也算得上一个“弄潮儿”了。

1992年,我也带着梦想来到日本,在许多文化活动中,我曾得到不少往返于日本和中国的机会。回到母校拜访各位师友时,我经常听起他们提起张珺在法国的近况。初到异乡,求索的艰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张珺初到法国时,也曾在巴黎旅游景点给游客画头像“勤工俭学”,但她始终不忘初衷,坚持创作与展览,走职业画家之路,她的艺术得到了观众和画廊的认可,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购置了房子,在巴黎安下了家,这可真是了不起!

1996年,我怀揣着一颗学习西方艺术的心,到欧洲进行游历。在德国柏林,我与好友单增重聚了,结伴一同来到法国游学。 单增带我参观了紧邻巴黎圣母院的法国艺术城,说来也有缘,中国美院在艺术城中有一栋房子,而这栋房子正是我的好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竹内阳一先生为美院捐赠的。当时,张珺的老师陈宜明先生和章仁缘先生正在这个艺术园地中钻研艺术,在美院时,单增和张珺又是油画系的同班同学,因为这几重特殊的缘分,我们几人相约,一同去张珺家拜访。 在张珺温馨优雅的家中,昔日的老师和同学又相聚了, 我们彻夜长谈,从留法的林风眠、徐悲鸿、颜文樑、刘开渠、常书鸿、等前辈大家,谈到艺术家常玉,再谈到刘海粟先生的高足潘玉良。我们当时还笑着说,张珺也是一个卓越的女画家,假以时日,她一定会成为如女画家潘玉良一般的名家。 当时座上的许多人都是在海外追寻艺术真谛的赤子, 那时的通讯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这次别后,我便和张珺失去了联系。

今年,我同隈研吾先生和陈仁毅先生一道前往法国。行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当年与诸位师友齐聚张珺家中彻夜长谈的那些场景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又是通过好友单增再次联系到了张珺,我们相约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相见。 这时,我和我的这位老同学张珺已经阔别二十三年,这次的重聚跨越千山万水,饱含机缘巧合,便更显真诚可贵。

又见张珺,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了时光的熏陶,她的绘画比之前更加成熟,沉淀内敛替代了过去的锋芒,看遍世间的悲欢离合,便更知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岁月之中始终未变的,是她那一双清澈的眼眸和对艺术敏锐的感知。 在这些年之中,感谢艺术之神的眷顾,我在艺术的探索之中亦有所领悟,行走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我也曾见过锦鳞游泳、繁花满途。如许多年前那样,我们再次到她的家中小坐,去她的画室之中欣赏她的近作,我们依然相谈甚欢。张珺许多年没有回到中国了,她和我一样,永远寄情于那片土地。身为艺术家,心中一定会有一轮明月,那明月就是我们的艺术之梦,无论我们身在欧洲,身在日本,身在中国,身在世界各地,都是在尝试进行艺术的积淀,追求艺术的至真至善。我们真诚地感谢艺术,除了成长,我们依然如此纯粹。

今年的8月3日,张珺的作品展将在东京开幕,她笔下那些温柔明快的色彩,也将在日本的土地上绽放。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希望下次“又见张珺”时,她能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作品。就如她每日飘荡在校园里的欢笑声一样,我相信,她的作品不仅能够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她生活和热爱的土地,更能感动世间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们。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8342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