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阿孜萨:一期一会与后会有期
日期: 18年06月4期


我特别相信大凡圣贤之人都是“叙而不做”的。就像孔子,就像耶稣,就像释迦穆尼,当然,日本也有一位叙而不做之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千利休,也是由他的弟子所着《山上宗二记》中,记载有他的话。这就是“一期一会”的最初。
“一期”的禅意是指一生,而“一会”则是意味着是唯一的一次相会。

那时候,千利休把禅意融入茶道,在丰臣秀吉的附庸风雅下,一代宗师成全了日本的茶道,也成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是不是这渊源的历史中,日本那种把眼前的每件事做好就慢慢成型了呢?
这“一期一会”就是告诉人们珍惜身边的人,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也许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次。
后来,这一期一会的精神,融入到了日本武道,日本华道,日本柔道剑道空手道等等,慢慢地那种做好每一次,不期待下次的精神就根深蒂固在日本人的DNA里面了。
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日本人很少会信誓旦旦地说:后会有期。
中国人常常在分别的时候说“后会有期”,一般是为了分别之际安抚对方也安抚自己的成语。细细品来,中国文化里面有很难舍的温情和纠结,对未来有飘渺的美好期待,可能是现实生活实在是太艰辛的缘故吧,没有了期待,可能会怎样呢?长久以来的这种期待,使得国民性当中少了决断和清晰的思考能力。
所以,我不太喜欢这个成语,倒不是因为写的是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元杂剧的出处。
日本人对于生死的态度很是豁达,比较符合孔子那种“不知生,焉知死”的感觉,对于未知的,他们选择的是相信未知的存在,所以各种宗教在这里并肩,对于鬼神也当真是“敬而远之”。是那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豁达,努力做自己做的,结果交付上天。
各种异文化的接纳和综合,使得原本狭隘的孤岛上的思维,变得包容性极强。重要的是。延伸和形成了自己的禅宗思想,并把这些意识不自觉地贯穿在日常生活当中,慢慢地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特质。
这一期一会,在日本用的也极其广泛,然而,却是毫无世纪末的情绪,没有那种“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的私欲的绝望。日本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灵魂,呵护着自己生存的这一方天地万物,倒没有那种为了子孙,造福下一代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与自然和睦相处,珍爱身边的人和物,怀着一期一会的禅意,美好地过着每一天,而不对明天留下过多的期盼。
这样的人生状态,深深地唤起了我的性情,对于未来和明天,那些飘渺的或美好或丑恶的,不再去执着想象,今天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你的明天。
其实,当你面对日本的这些景致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共感,那就是你心里的向善部分尚未泯灭。当我们无法境由心生的时候,就创造一个滋养心性的环境吧。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7714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