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体制内”来了台湾人
日期: 2011/05/01 21:11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出台新规,让符合条件的台湾公众,可以拥有“编制”,进入大陆“体制内”。当地组织部系统官员说,“编制的意义,意味着台湾同胞能够进入大陆的国有机关单位和制度框架中。”
试验还将继续,福建方面曾表示,将积极探索面向台湾地区居民聘任公务员的办法。但两岸政策对接仍是难题。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体制内”已向符合条件的台湾地区公众开放:他们不仅可进事业单位工作,还可能担任领导或管理职务。
36岁的高嘉骏,这位台湾南投县长李朝卿的女婿,现在是福建中医学院的编内讲师,跟大陆同事拿一样的工资,一样的“三险一金”,很快,他还将分到一套“人才房”。
高嘉骏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成为“进入大陆事业单位第一人”。他曾问前来采访的记者:“什么叫事业单位?什么叫企业单位?”
“台生到其他省的事业单位,一个都进不去!”福建省公务员局调配处官员黄信有说。他的话特指是否取得“正式编制”。
“编制的意义,就在于这是政治上的突破,这意味着台湾同胞能够进入大陆的国有机关单位和制度框架中。”福建省组织系统官员吴荣凯(化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编制”不仅涉及职数和配套的组织、财政关系,更如户口一样,表明一种身份。
而接续者比高嘉骏走得更远,比如56岁的台湾人吴亦立,现在有了一个正科级的头衔——厦门出口加工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负责招商引资事务的他,最近刚刚被派返故乡出差。
福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允许台湾人进入大陆体制内工作,是两岸更“高端”和更“深刻”的交流。“如果能形成常态和规模,作用和影响会越来越大。”
先跨过门槛,再继续“开路”
高吴二人成为大陆“体制内人”,得益于福建省出台的两项政策——
一是福建省人事厅、省台办等五部门2009年5月出台的“46号文”,规定取得大陆高校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可应聘福建省内的事业单位。
二是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台办等九部门2010年4月出台的“68号文”,规定台湾地区具有博士学位或专业技术的人员,可到福建省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
两个政策都有现实的背景:前者着眼于解决取得大陆学历的台生就业难问题,后者则与福建对台湾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关。但怎么解释台湾人的身份,这成为福建省出台相关政策时的最大障碍。
福建省公务员局调配处官员黄信有说,“46号文”没有解释“国籍”问题,而是取“海外”的概念,将台湾人才与港澳人才都定位为“海外人才”。“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先让他们进到体制来,迈出第一步,后续的问题,再一一逐步解决。”曾参与“46号文”调研工作的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郝军说。
于是,虽然打破了门槛,但是路却还是在试探着走。麻烦同样还是跟台湾人的身份有关。比如,大陆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不能识别台湾身份证。
目前因“46号文”而得以进入福建省事业单位的台生,已有5人,而几乎每个人的进入,都有“披荆斩棘”的过程。
比如,一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高嘉骏和北大医学部硕士生周汝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出简历。结果在不久的2009年5月,恰逢“46号文”出台。为了解决“第一个”产生的一系列问题,2009年5月底,省人事厅、卫生厅人事处、省皮肤病防治院、福建中医学院等几个单位负责人召开“政策座谈会”,一起协调相关事宜。最后的结果是,台生可凭台胞证办理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上述二人幸运地各自成为第一个体制内教师和体制内医生。
虽然有了开始,但问题还是接踵而来,比如其后进入厦门大学任教的陈经超,问题就麻烦得多——他没有大陆的教师资格证。为此,这位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跑遍厦大人事处、市人事局、省台办,还专程去了三趟北京找国台办和教育部,“过程很艰苦”,“关关都得了解”。
“因为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福建省并不能直接发放教师资格证,这样就无法取得就业证,也就无法被派遣,以及办理后面的相关手续。”
不过陈经超并不埋怨相关部门——由于没有先例,许多具体办事人员,实际上也一头雾水,而且福建本省的规定,显然也无法覆盖教育部这样的中央部委,只能是具体“协调”解决。
陈经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两会”,通过台籍全国人大代表魏丽慧的帮助,人保部部长和教育部部长已指示研究处理此事,他现在需要耐心等待。
“在体制内就业,说明信任你”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曲折,但陈经超依然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此前硕士刚毕业时,作为台生的陈经超就已发现自己的就业机会寥寥无几,许多简历都石沉大海,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大户都对他说“不”。他曾短时间在某药企工作,月薪3000元,无“三险一金”,连一纸协议也没有。
事实上,早于他进入厦门大学教书的几位台籍教师,最初并未意识到编制内外的差别,但随后遭遇了诸多困惑。“我不知自己该属于哪种人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抱怨说。夏此前取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当时福建还未出台相关政策。
如今夏光武每次登录课题网申系统,台胞证身份证都试过,全被剔除。他所完成的课题都只能是跟其他人的合作成果,这直接影响他的教授评定等个人前途。
而最受台湾人追捧的医学(特别是中医学)专业的台生,“体制内外”的感受更强烈——因为大陆最好的医院,均为公立的事业单位。
2010年7月攻下北大医学硕士的台湾学生陈柏叡如今受惠于福建省的政策,正式成为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的一位医生,从管床位到独立给人看病,到被送入福建最好的协和医院接受锻炼,几乎每两个月,他的工作就会有变化。
而比陈柏叡早一年毕业的一位台湾籍北大师兄,毕业后留在北京的北医三院工作,由于没有编内身份,他只能当最底层的“住院医”,无法正常晋升。但即使只有编外身份,能留在这样的大医院,这位师兄仍觉得已经满足。
“在大陆呆久了的人,都会想进入体制内。”厦门大学的陈经超坦言。但他又强调,自己是在争取“平权”而非“特权”。作为“台湾同胞”,他并未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上述观点也可以在高嘉骏身上得到印证。虽有南投县长这样的“得意岳父”,高嘉骏依然决定在大陆定居,他坦承自己从生活习惯乃至思维方式,都受到大陆的深刻影响,并乐意做一个传播者,化解台湾人对大陆的一些偏见。高嘉骏说,在台湾,许多大医院也是“公家”性质,因此他觉得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有点保守和僵化,“中国人的单位都一样!”
据2011年国台办的统计,大陆共有187所高校招收台生,目前在读台生共6755人,其中,福建省高校有858人。郝军说,2007年他们在集美大学等福建高校调研,有10%的台生希望在福建就业。
福建省组织系统官员吴荣凯说,目前台湾虽已承认大陆学历,但仅限于少数著名高校,而岛内就业压力巨大,两岸在薪资方面的待遇也逐渐缩小,如果算上物价因素,像厦门地区的待遇并不比台湾差。
在福建省的官员看来,台湾同胞进入“体制内”工作,表明了大陆对台开放的态度。“我们不仅让你来读书,还让你就业,而且是体制内就业,说明我们非常信任你。”郝军说。当“46号文”出台时,台湾都还未承认大陆学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也还在争论中。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正在进行的厦门市2011年春季招聘,又专门设6个岗位(主要是医师类)面向台生。
两岸政策对接仍是难题
目前台湾人进入的“体制内”岗位,并无太多政治色彩。当然受访的大陆官员也期待,此举有助于打破两岸几十年的隔阂,让台湾同胞更深刻了解大陆体制。两岸在对峙时期,对彼此体制都曾有过抹黑和攻击。
1996年,当高嘉骏要来大陆求学,有人提醒“共产党的地方很可怕”,但现在生活这么久了,“一直生活得很好啊”。
事实上,从“46号文”到“68号文”,福建对台人才开放的动作越来越大,2010年7月,更一举推出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等15个单位管理职务,选聘台湾专才。
“选聘的标准还是要看用人单位,要跟他们的需求能对接上。”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位官员强调,15个单位的选聘公告,是由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用人单位上报需求,最终筛选产生的,但并非指定政治任务。
福建省公务员局透露,目前已有12个单位人选已定,其中4人已经上岗。这样的结果已经超出当局的预期。
不过两岸政策无法对接的情况却难以短期内改变,吴荣凯介绍说,一方面,台湾的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台湾人担任大陆公职,另一方面,此次15个单位多为院校和科研机构,而台湾将许多教师等都归入“公职”范畴,“台湾的在职教师和研究人员都不能来兼职担任大陆方面的院长,除非他们放弃在台湾的身份和待遇”。
这使得福建方面着眼的重点人群为:台湾非公职专才和海外的台籍高级专才。“这些人受限会少一些。”第一位到岗的专才,便是在美国工作了15年的吴亦立。
受聘为厦门出口加工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台湾专才吴亦立,其工资是按照本单位同职人员平均标准发放的,同时在购房、税收、社保等方面享受福建省内居民同等待遇。他另外享受每月1万元人民币的生活津贴和单位提供的免租金住房。
2010年2月,福建官员表示,2010年将积极探索面向台湾地区居民聘任公务员办法,争取在农业、卫生、防灾减灾、建筑、水利、环保等专业性较强的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设置专门职位试行面向台湾地区居民聘任。
此消息经新华社报道后,随即引起台湾方面的反弹。“行政院陆委会”官员表示,如果台湾民众担任这样的职务,将违反相关法律,可以处新台币十万到五十万罚款。这则新闻在台湾电视播出时,使用了高嘉骏在大陆受访时的画面,好友不禁为高捏了把汗。不过,这并未给高带来任何影响。
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外界对此有误读,应予澄清:一是福建需要的是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这些人才很难留在体制内,“我们不需要一般性的公务员”;二是“借鉴市场化思路和办法”,实行聘任制,是阶段性的,而不是终身任用的公务员。
“我们有(面向台湾地区居民聘任公务员)这个意向,但什么时候实施,要看主客观条件。”上述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计划暂时搁置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台湾方面反弹,而是聘任制公务员在大陆仍处于局部地区试验阶段,制度设计仍未成熟。
大陆的官员亦多注意到彼此的积极一面。“最近我们看到,有不少台湾人士和媒体倡议当局引进大陆人才。”吴荣凯说。在他看来,若两岸人才交流形成双向互动,福建的相关政策看起来就不那么突兀。“(将来)人来了,我们就要把政策完善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这是我们想要的效果。”上述福建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13383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