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原文化:中华的源头与核心(组图)
日期: 16年03月2期

中岳嵩山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时期。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岳嵩山

在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依托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军事的扩张,甚至中央政权崩解导致的移民大批迁移,向四方传播,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琉球等东亚古国及现代中国的其他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

龙门石窟

豫州河南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山东、安徽,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承东启西、望北向南之势。

截至2015年底,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 ,5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6个县,省会郑州。河南省总人口1亿0662万人,常住人口9436万人。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 河南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吴道子、岳飞等历史名人。

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位居中国第五位、中西部首位。2014年,河南粮食产量1154.46亿斤,占中国总产量的9.5%。河南省铁路、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居中国前列。

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4年底,河南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27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26处,5A级旅游景区11处。截至2014年6月23日,河南省共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水席

豫菜定为国宴菜

烹饪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发端于新石器时代,以陶器的成熟和广泛使用为标志,在中原地区的考古中有大量这一时期的陶器遗存。

四千多年前,夏启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县城南)为诸侯设宴,史称“钧台之享”,是中国最早的宴会。商代都殷时期,中原烹饪完成了食物、食法、食制的规模体制。周代宫廷的饮食,制度条理,分工明确。

北宋时期,中原烹饪文化在汴京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正店(酒楼)、食店遍布全城,南北风味同台献艺,品种、技术五彩纷呈。被形容为“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行业内人士则以“中国烹饪大词典”来评价当时餐饮业的技术水平。历史上,中原饮食文化受到外来少数族裔饮食文化的冲击,但顽强保留着中原烹饪文化的基本传统和特色并延续至今。

豫菜是中国各大菜系的渊源,被中国烹饪界称为中国八大菜系的“母菜”,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洛阳,当代豫菜是在原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和民间菜的基础上,根据中原物质条件,逐步积累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中原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与“和”的思想体现,口味居中,和众家之长,兼具南北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经过各方研究后,亲自决定将豫菜定为国宴菜,任河南师傅为主厨,直到现代,中国的国宴仍旧是以豫菜为基准来烹调的。

 

小浪底水库

汉字发展史

汉民族连续五千多年的汉字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发展史,汉字的产生及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

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出生于河南上蔡的秦代宰相李斯在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下、制定了规范书写“小篆”,小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漯河人许慎编写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许慎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北宋时期宰相秦桧在开封发明的宋体字因书写和刻写方便,字体美观端庄,被后世广泛采用。

现代,河南南召人王永民被称为“当代毕昇”、“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是全世界唯一广泛应用的“汉字编码”输入技术,曾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

函谷关

河南水田

中国文学发祥地

中原地区,也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总源。

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先秦时期,中原诗歌肇始的标志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二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和桧风。

汉魏时期奠立了中原文学的基本艺术特质,并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中原辞赋散文在汉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贾谊开骚体赋先河;张衡肇开东汉抒情小赋风气。魏晋时期,文学创作观念与文体都发生了变革,中原诞生了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左思的《三都赋》还制造了“洛阳纸贵”的佳话。东晋以后,中原士族南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

隋唐时期,中原文学空前繁荣,不仅文学数量首屈一指,并且名家辈出,唐代留名的两千多名作家中,中原河南人士占五分之一。来自中原的杜甫和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中的两位。河南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北宋时,东京(今开封)做为世界级的繁华都会,勾栏瓦舍遍布,说唱艺术勃兴,对宋词和话本小说的产生和兴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宋之后,战乱致使中原文化南移,中原文学才逐渐没落,即便如此,在元明清时期,中原仍然不乏李梦阳这样的名家。近代中原作家历经努力,在十九世纪末被文坛冠以了“文学豫军”的称号。

关林庙

黄河景区

四大发明三出中原

中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地,中华民族科技文明发达之域。

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嫘祖是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的创造者,其故里西陵(今河南省西平县)于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被称为四大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均发轫于中原。

司南是指南针的最早形式,最完整的记载是东汉《论衡》,最早的图案石刻司南勺图在南阳出土,都证明其创作地在河南。火药所起源的炼丹术、火法炼丹、军事实践是在汉唐时期,地域是在中原地区。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首都洛阳发明了造纸术,北宋时期的毕昇在首都汴梁首创活字印刷术,后远播海外。

中医药技术方面,中医学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和《伤寒杂病论》全部出自中原。天文历法方面,《夏小正》是中国历史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历法。登封观星台和周公測景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东汉时期出生于南阳的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并创立“浑天说”。唐代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僧一行提出了“恒星自行”观点的时间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

冶金铸造方面,从安阳市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和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反映出古代中原高湛的冶金铸造技术,在世界青铜器中亦是珍品。淅川楚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是冶铸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不朽的名作:清明上河图

中原绘画可追溯至史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彩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都是史前平面美术遗迹。中原地区先秦时期的壁画和漆画作品,已经体现出生动的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描绘。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专业画家,如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隋唐时期,中原绘画作品繁盛、形成丰富的理论。中原地域的张彦远创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

中原绘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具体表现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理、元尚意、明尚趣的艺术特色。北宋时期,中原绘画达到全国的巅峰水准,张择端以开封为蓝本创作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其对于各种形态的几何正确描绘性使其负有盛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9/16412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