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探秘日本人的节分习俗
日期: 19年02月2期
日本节分的来历,最远可追溯到中国商周时代的“傩祭”,由负责驱疫避邪之神方相氏主祭。傩祭习俗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贵州和湖南等地,在中国虽然传承仍在,但已少人知。

傩,平安初期传入日本,日本人定其名曰:“追傩”,是当时的文武天皇在宫中练的把式。日语的“追”,在此即“赶走”、“驱逐”之意。驱鬼最高负责人倒是没变,日本也用方相氏,由他率20名役人在“大奥”(大内)吆喝着转圈赶鬼,而大臣们则在清凉殿阶上引弓相援,殿上还有和太鼓助威,可谓声势浩大,日本小鬼焉能不惧,也就只有跑路一途了。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四编 节分的鬼》,scanned from ISBN 4-3360-4636-0,来自维基百科日文版


就这样跑着追着,不觉就追到了9世纪。风水轮流转,“追傩”习俗整个反过来了,方相氏开始丢盔卸甲屁滚尿流的被鬼赶着跑了。据日本人说,这是因为后来日本的“触秽信仰”抬头,对与疫病、鬼邪有很深关系的方相氏,自然忌讳感增强,因此才开始把方相氏作为污秽的象征来加以驱除,看来日本人的现实主义作风,还真是古已有之。

这还不算完,傩,还在继续发展演变。在日本有一个驱鬼的传统戏剧故事,说的是立春的前一夜,一蓬莱恶鬼到一位独守空阁的妇人家求爱,女人佯装应允,待骗得恶鬼财宝后,撒黄豆把恶鬼赶跑了。就这样,日本人把时令与傩和黄豆又弄一块了。



吉田神社追儺 
江马务 著,中岛庄阳画《都年中行事画帖》(1928年)-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藏, ,来自维基百科日文版

节分,据说也就因此而生。日本的节分,过去一般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节分日,也就是用来区分季节的那一天。但自江户时代以后,日本人口中的节分,基本上就是指立春的前一天了,也就是每年的2月3日(2月4日立春)。

至于节分撒豆驱鬼的出处,据说是宇多天皇在位时,鞍马山的鬼出山来皇都闹事儿,因日本人的自然信仰,他们自古就相信谷物具有生命力和降魔力,而日语的“豆”与“魔目”音同,传说用“豆”打“魔”,就能打瞎“魔目”。结果用了三石三升的炒黄豆一顿扔砸,鬼眼被打瞎,跑了,人们也逃出了灾厄。撒豆驱鬼是习俗,吃豆放屁也有利健康,但过后的打扫就很辛苦,于是,部分地区如北海道、北陆、九州等地的聪明人,后来就用带壳花生来取巧代替黄豆,花生落地,不脏易拾还能吃,就收一举“三”得之利。所以说,随着时代、地域的的变迁,古时风习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

日本的节分习俗发展到这天,还有了东、西之分。一般来说,关东地区继承了傩的传承,每到节分的晚上,人们一边嘟哝着:“福进来,鬼出去”,一边在屋子里撒黄豆。据说如果当晚吃了与自己年龄相同数字的黄豆,就能除厄康健。是否能康健不知道,不过估计除厄这事儿靠谱,试想,一家子人吃炒黄豆,然后响屁连天,什么鬼也要被臭得逃之夭夭了。

而关西人在节分这一天则是以吃“惠方卷”(一种缘于七福神而使用七种鱼肉蔬菜卷成的筒状寿司,意思把‘福’卷起来)来祈福敬神的,同时用“金棒”(粗卷寿司)来退制恶鬼。一般来说,关西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末期开始的,不过那时也叫做“卷寿司”或“丸被寿司”等。惠方则是指岁德神(日本阴阳道信奉的主管福德的吉神)所在的方位,岁德神似乎好动,所以,每年都是由阴阳道士根据当年的干支计算出岁德神所在的最好方向。而日本人相信,面向岁德神祈祷,就会万事大吉,所以这惠方卷的吃法还挺有讲究,首先要面向由阴阳道士算出的岁德神方向,直立闭眼,不许说话,然后一边默想岁德神,一边把一整根儿惠方卷吃下去,一定要整根吃,如果切断,就是切断了“神缘”,那就不灵了。

近年来西风东渐,经常在东京的超市前看到印有惠方卷三个大字的旗帜飘飘,车站、超市的电子显示屏也像流水作业般滚动着惠方卷的广告。问日本朋友,答曰:近来关东一带开始流行吃惠方卷了。至于理由,人们内心空虚找寻寄托和商家借机炒作据说是主因。查资料又发现,近年来,东风西渐,关西人也开始在节分撒豆驱鬼了,而且很正规的。像京都的八坂神社每年节分都会举行“节分祭”,由美丽的舞伎们身穿和服袅袅婷婷的沿街撒豆,不过,颇有点怀疑这一出是否能驱走鬼,说把鬼引来倒还更靠点谱,不够,是色鬼哦。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8107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