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张 石:白虎队
日期: 17年06月3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张石

2013年年初,日本东京电视台播放了大型贺岁历史连续电视剧《白虎队》,反映热烈。有关白虎队的故事,对日本人来说真是脍炙人口,不仅出版了无数书籍,而且各种电影、电视剧也以这个故事为题材,可谓“百拍不厌”,而日本人也是“百看不厌”。2007年就拍过电影,1986年日本电视台也以这个题材拍过岁末特选历史连续电视剧,著名歌手堀内孝雄为该剧唱的主题歌《爱的日子》,引起大反响,也成了他的成名作。

白虎队的故事发生在江户时代末年。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驾崩,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 戊辰年 )1月3日,天皇发布《 王政复古大号令 》,废除幕府 ,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德川庆喜纠集幕府军与之对抗,1月8日及9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 王政复古大号令 ”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新政府军 5000人,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等地迎击幕府军的进攻。经两天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今东京)。 3月 3日,天皇下令以有栖川富炽仁亲王为东征大都督,率兵 5万举行东征,势如破竹,至 4月初进抵江户城郊。在新政府军的强大压力下,德川庆喜被迫于 5月 3日献城投降。幕府倒台后,近畿以西的中立各藩宣布效忠新政府,但是,东北地区幕府中心势力会津、庄内两藩结成同盟,并得到仙台、米泽、新发田、长冈等31个藩的支持,他们于 6月结成“奥羽越列藩同盟”,继续与新政府对抗。当时“奥羽越列藩同盟”的武士们的装备十分落后,多是土枪土炮,而新政府军已是鸟枪换炮,使用洋枪洋炮。其实这样的大战对于“奥羽越列藩同盟”来说无异于以卵击石,政府军连拔长冈、新潟,然后兵临会津藩的最后的堡垒--若松城。

白虎队是会津藩势力中的预备兵力,由16~17岁的少年组成,他们的任务本来是担任会津藩的牙城--若松城(现在的鹤城)的防卫,但是在悬殊的力量对比中,会津藩势力节节败退,白虎队的少年们也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志,突入前线,多有战死。8月23日,他们带着伤员退到郊外的饭盛山,20名队员站在饭盛山顶远望被战火包围的鹤城,以为城池已破,君主阵亡。于是全体在饭盛山顶剖腹自尽,其中只有一位生还,他叫饭昭贞吉。到了晚年,他向人们讲起了白虎队的故事,使这个故事得以流传。

至今饭盛山周边还流传着关于白虎队的武士道佳话,和白虎队相关的地方,都成了名胜。

在饭盛山上的白虎队自尽处,有白虎队的坟墓,还建立了纪念碑。每年春天4月24和秋天的9月24日,当地的高中生们都会跳起剑舞来纪念白虎队。附近保留着白虎队当年进入城下时使用的“户的口堰洞穴”。从户的口堰洞穴到饭盛山北部长约210米的水路现在只有祭奠时才许通过。

这里还有白虎队纪念馆,为了使白虎队的悲剧故事流传后世,在纪念馆展出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白虎队是反对明治新政府的势力中的武士,按照中国人的历史观来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但是日本人认为他们是对主人至忠至诚的英雄,可歌可泣。

其实不止白虎队,在日本的历史上,根本无法找到像中国的秦桧那样的“遗臭万年”的人物。不论人们在历史中做了什么,只要他们死了,就会在“死者即佛 ”的日本的观念中,成为护持日本人的“共同的祖先”,而对于日本人来说,祖先永远是值得骄傲的。

日本的“死者即佛”的思想,是日本独特的佛教文化,在除日本以外的世界上任何佛教国家也不曾见到。在日本的词典上,在解释“佛”这个词时,有一种解释就是“死者”。

关于这种思想的起源,日本国内学术界也没有定论,据《岩波佛教词典》介绍了两种观点。一是中世纪以后,有一种祭祀死者的器具的读音与日语的“佛”读音相近,因此在不断演变过程中成了死者的称呼。二是在佛教传来的时候,日本人把佛也看成神的一种,人是可以成神的,因此也就把人当成了佛,进而也把死去的祖先称为“佛”。

而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认为:在日本的民间信仰之中(古神道),在人死后的一定年数以内的灵魂,被称为“死灵”(荒灵),由此和“祖灵”相区别,经过一定年数的供奉,“死灵”则在不断的供奉中逐渐失去个性,到了死后的一定年数以后(日本各地各有不同,有的50年;有的33年;有的30年),要举行“升祀”活动,经过了“升祀”活动的“死灵”,就成为了完全失去了个性的“祖灵”的一部分。(见维基百科,日文版, “祖灵”条)

在日本,死是一种全方位的肯定,不会“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7118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