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青岛水务博物馆记录120年用水排水历史
日期: 2018/09/28 17:57

记录120年用水排水历史

青岛水务博物馆开馆 

直径350毫米闸板式阀门、四通排沙阀门及管道、德文上水档案卷宗、自动远传水位记录仪、黄埠水源地生产日志……9月13日,青岛水务博物馆对外开放,7件镇馆之宝及300余件代表性文物也正式亮相。

青岛水务博物馆位于城阳区崂山水库院内,位于水源地、净水厂,涵盖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是一座公益性、科普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水源地,涵盖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水务博物馆。

青岛水务博物馆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德国租借青岛为起点,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节点,用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文物、视频串连起了青岛跨越三个世纪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博物馆展馆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展区由崂山水库两层老办公楼改建而成,共有10个展厅,面积约750平方米,展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照片、影像资料300余件。室外展区约3000平方米,包括互动区和大型文物展区。

博物馆内详细介绍了青岛城市供水的起源,并展示了多个镇馆之宝及珍贵的文献资料。

直径350毫米闸板式水门:1901由德国运至青岛,安装在观象山贮配水池。观象山贮配水池是海泊河水源地的配套设施,储水量400立方米,自1901年启用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1913年德国制造的自动远传水位记录仪:是建设青岛贮水山水池(东池)时的配套设备。记录仪主要由计时器、水位标尺显示器、水位时间记录划表器、水位极限报警器组成。1985年因新的远传水位记录仪运行后停止使用。据介绍,这种水位仪不只在中国,恐怕在德国也难以寻找。    

黄埠水源地生产日志:记载了1945年6月7日至1946年6月11日的送水明细,1945年10月1日的记录真实反映了青岛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光复的历史。是日,当班员工在摘要栏里写下:“本月1日起,伪水道会社归我大中华民国青岛市政府公务局管理,复名自来水厂。”在左上角日期栏上,员工还用笔把印刷的“昭和”两个字划掉,郑重地写下了“民国”两个字。    

每遇城市内涝,青岛必会被提及,青岛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一些人将甚至将此归功于殖民时期的德国人,并演绎出各种以讹传讹的版本。

在青岛水务博物馆开放当天,青岛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张锐给出了答案。

其实,青岛的排水与其他城市一样,是按照重现期3至5年水量标准设计建设的,重现期指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发生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


 
所谓的青岛不怕淹,基于以下四个原因:青岛的地貌决定了不怕淹,青岛为丘陵地貌,三面环海,能将雨后形成的地表水迅速排入海中;雨水污水分离排放方式决定了不怕淹,建设初期,德国占领当局采用雨水、污水各成系统分别排放的方式,使污水不会占用雨水排放系统空间;不断发展完善的管网系统决定了不怕淹,继承者们沿袭并发扬了雨污分离的设计理念,不断拓展、完善、改造青岛的雨污排水系统;加强维护管理保证管网畅通,青岛水务集团排水公司的日常维护、疏通保证了排水管网功能效用的最大化。 (王凯)

【配图:王凯 摄 】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59/17882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