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百年青函联络船的悲怆和荣光
日期: 18年10月4期 评分: 10.00/1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杨文凯

今年第21号台风“飞燕”和24号台风“谭美”连续横扫日本列岛,带来了惨重损失。在大阪,台风“飞燕”使得关西国际机场大面积冠水,暴风雨吹动加油船海上漂流,撞断了海陆联络桥,让8000多名旅客与机场陷入孤岛状态,一度形势紧迫。

日本不仅处于地壳板块的地震带上,也处于太平洋台风的进路中,每年迎接20多个台风犹如家常便饭。地震、海啸、台风、水灾,是日本式灾难的标配,许多毁灭性的打击都来源于大自然的狂暴之手。1954年,青函联络船在函馆湾受到台风袭击,遭遇灭顶之灾,在日本的海难史上留下了浓重一页。迄今回想起来,依然让人心有余悸,唏嘘不已。

2018年,是连接青森县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联络船”诞生110周年纪念日。在1988年3月青函隧道开通之前的80年里,青函联络船跨越津轻海峡,是连接北海道与本州最重要的主力航线,也谱写了青函双城记的凄美故事。青函联络船的百年,是一部铭刻时代和产业进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承受战争与灾难打击的悲壮史。

停泊在青森港的八甲田丸

停泊在函馆港的摩周丸

在8月的东北之旅中,我在青森港看到了八甲田丸,在函馆港观摩了摩周丸——这两艘永久停泊在港湾的纪念展示船,是全盛时期多达20余艘的青函联络船中硕果仅存的两艘,述说着百年青函联络船的悲怆和荣光。在摩周丸的纪念展示室里,透过巨大的甲板眩窗可以眺望港湾对面的函馆山,通过阅读完整的展示资料可以了解青函联络船的演进史和航海史。其中,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1954年的15号台风摧毁了 “噩梦的函馆湾”。

被誉为“海峡女王”的豪华客轮洞爷丸

1954年8月7日,日本国民体育大会在北海道召开,天皇、皇后两陛下行幸北海道,当时青函联络船中最豪华的轮船、被称为“海峡女王”的洞爷丸有幸成为御驾应招船,达到了荣誉的顶峰。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第15号台风在9月26日横扫九州、四国、中国地区,然后以超过100公里的时速北上,经日本海直扑津轻海峡。当晚,停泊在函馆湾内的10艘青函联络船,包括洞爷丸、第十一青函丸、北见丸、十胜丸、日高丸等五艘被台风击沉,死者、失踪者多达1430人,酿成了青函联络船史上最大的海难。为此,这次超级台风后来被称为“洞爷丸台风”。

史料记载,是日傍晚5时许,风雨减弱,云开雾散,青空可见,西方的天空被晚霞染成茜色。为避台风,函馆港内停泊有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一、第十二青函丸、石狩丸、大雪丸、北见丸、日高丸、十胜丸等10艘联络船,还有其他货物船、海底缆线船、巡视船等8艘。

当时风速为30米,洞爷丸可以航行,在船长指示下于18点39分出港。洞爷丸上载有一般乘客1089名、外国人乘客5名、美军及军属57名、铁道职员4名、公务职员30名、车长6名、船员111名,总计1314人;还有邮便货物171个、货车8辆、行李车3辆、寝台车1辆,总计12辆。

一般都以为15号台风已经过去,没想到台风接近北海道时减慢了速度,一直盘踞在津轻海峡的西面。随后风速增强至30-40米,洞爷丸决定停航,19时01分下锚。但是,风速继续增强超过50米,船尾开始涌入大量海水,到22时船已不能操控。洞爷丸被迫起锚,船体向七重浜方向漂流,之后搁浅。洞爷丸在狂风暴雨中激烈摇动,22时38分发出SOS求救信号,45分颠覆沉没,死者、失踪者1155名,获救者仅159人。

洞爷丸在台风中倾覆,船底露出海面

除洞爷丸外,第十一青函丸抛锚停泊在防波堤外,26日晚19时57分留下最后通讯,第二天被发现已经沉没,船体断为三截,90名船员基本无人生还。北见丸也是船尾开口部涌入海水,流入操控室,致使船体无法航行,于22时20分左右在葛登支冲沉没;日高丸在狂风吹送下恐怕撞到码头岸壁,驶往防波堤外避难,于23时32分发出SOS信号后沉没,船员76名,生还20人;十胜丸则在22时20分左右停机,难以操控,23时36分发出了“全员意气轩昂”的最后信息,23时43分左右也在防波堤外沉没,船员76名,生还17人。

当时,第十二青函丸、大雪丸两船可能因为没有搭载货物车辆而奇迹生还;羊蹄丸、渡岛丸在青森港避难,摩周丸正好在神奈川检修,都幸免于难。

15号台风重创青函联络船,沉没5艘,死者1430人,一次性风暴造成如此损失,是未曾有的悲剧。青函联络船的运营方国铁认识到,大部分现有船是在战后物资不足时代中紧急修造的,构造和材料都有问题,需要全面改修,高性能新型船的建造提案进入视野;另一方面,以本次海难为契机,修建青函隧道的构想在日本正式启动了。

自然风暴的辣手摧花,比不上战争的破坏和打击。远比15号台风更沉重的打击,来自二战末期经受了美军的饱和攻击,青函联络船近乎全灭,北海道与本州的海上通路一度中断。

1945年7月14日,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已陷入穷途末日,美国海军航空兵对函馆等北海道各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波浪式攻击。停泊在函馆湾的青函联络船更是遭到集中攻击,损失惨重。据记载,仅14日一天,翔凤丸、津轻丸、松前丸、飞銮丸等4艘客轮被击沉,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十青函丸等5艘货轮也先后遭击沉。第七、第八青函丸遭重创船破,只有第一青函丸在青森港避难幸免,却不想只过一日,在15日的美军再空袭中也被击沉。由此,青函联络船近乎全灭。

此后,日方投入了临时的特设舰艇浮岛丸、亚庭丸、桦太丸,遭受重创的第七、第八青函丸经过抢修也再起航,勉强接续了北海道与本州的航路。不过在8月9日、10日的大空袭中又遭受打击,亚庭丸沉没,航线再度中断。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浮岛丸搭乘着3725名朝鲜劳工和家属,从大凑前往釜山途中,8月24日在京都舞鹤港内遭遇鱼雷爆炸沉没,据称乘客和船员死亡超过500名,又酿一大悲剧。

一支船队经历如此灭顶式打击,内外俱损,已经瘫痪,但是青函航路对日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青函联络船在战后迅速再开。资料显示,1945年8月26日,已经解除武装而获占领军航运许可的第七青函丸、桦太丸、晓南丸三艘船投入使用,开始了一日3个往返的定期航运。此后短短一年里,第十一青函丸、宗谷丸、第十二青函丸、石狩丸等先后就航,进入了一日5个往返的运营体制。

青函联络船真正迈出复兴的步伐,其标志是在1947年建造了近4000吨的豪华客轮洞爷丸加入青函航路,点燃了复兴的希望。然而,1954年的15号台风之灾使洞爷丸倾覆,创出了惊天大海难,在世人为青函联络船的多灾多难感到唏嘘之余,也让联络船的全面改建计划进入视野,此后先进的柴油船纷纷登场了。

十和田丸下水仪式

1955年,专用货轮桧山丸和空知丸成为青函航路上最早的柴油船。1956年,在台风中沉没的日高丸和十胜丸经过打捞和修复后,重新就航。1957年,超过6000吨的新型客轮十和田丸投入使用,青函联络船进入了追求安全性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期。1964年,作为国铁联络船中的最大客轮、总重量达到8273吨的津轻丸投入航线,青函间的航运时间从4小时30分缩短为3小时50分钟,津轻丸被誉为“海上新干线”。

津轻丸被誉为“海上新干线”

1967年,青函联络船开始运输乘用汽车,日本经济进入高速成长期。虽然北海道的矿山停运、大米减产等导致联络船的货物运输减少,但是北海道与本州之间的人员往来却与日俱增,联络船的客运量不断上升。70年代,国铁推动“日本再发现”运动,许多年轻人手握周游劵巡访北海道,而乘坐青函联络船进入函馆是旅程的第一步。1972年,联络船为札幌冬奥会运送了大量海外客人,大雪丸在1月把奥运圣火从青森运抵函馆。

1970年1月10日,青函联络船自开通以来,输送人员总数达到了1亿人次;1971年,全年货运量为855万吨,创新纪录;1973年8月5日,一日运送人员3万4560人,创新记录,全年运送人员499万人次,过去最高,创出新辉煌。据运输省当时预测,到1985年的旅客运输量将达900万人次,货运量将超过1710万吨。

然而,交通体系的变化,航空运力上升,特别是青函隧道的建设,使得联络船荣光不再,前途渐黯。1982年,津轻丸和松前丸引退后,不再建造新型联络船。1984年,随着货轮日高丸和十胜丸终结航行,青函联络船还剩下八甲田丸、大雪丸、摩周丸、羊蹄丸、十和田丸等5艘客轮,空知丸、石狩丸、桧山丸三艘货轮,共八艘船。1987年,国铁分割民营化,青函联络船的船籍地登录为东京的国铁本社,而据点则在函馆,由北海道旅客铁道管辖。

1988年3月13日,伴随着青函隧道开通,活跃了80年的青函联络船完成了使命,落下了大幕,历史即将进入新的时代。

回顾百年以前的开拓使时代,函馆港的联络埠头

在历史长河里硕果仅存的八艘现役青函联络船,此后命运多舛,各有不同的归宿,续写了令人叹息的“尾声”。

羊蹄丸,日本海事科学振兴财团购入,被改修成日本展馆出展意大利国际博览会,后经再度改造,作为“船的科学馆”在东京台场永久展出。

大雪丸,最初计划改装成水上酒店停泊在东京湾,最终落户长崎,成为HOTEL SHIP VICTORY而开业。

十和田丸,经过佐世保重工的彻底改造,转型为海上邮轮,命名为“JAPANESS DREAM”,在横滨与神户之间漫游。不过运营两年就终止了,随后被转卖给达美航空集团,在菲律宾作为海上酒店展开了第三段人生。

石狩丸,原计划把内部改装成胶囊旅馆,为关西空港建设人员提供休息之用,但没有成功,后作为地中海航运船在发挥作用。

空知丸,与石狩丸同样,也在地中海航运中发挥着余热。

桧山丸,被改造成青少年研修船“21世纪号”而再出发,仅过了两年就被转卖给海外买家,后在东南亚活跃。

摩周丸现在停泊在函馆港,八甲田丸现在停泊在青森港,作为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历史的博物馆船,向世人传达着青函联络船的历史,诉说着这支船队的悲怆和荣光。

据说,在世纪之交的除夕之夜,当时在日本国内仅存的摩周丸、八甲田丸、羊蹄丸、大雪丸四艘船进行了鸣笛接力,代表活跃了80年的青函联络船向20世纪告别。2008年,青函联络船开设100年之际,除了已经终止营业的大雪丸外,其他三艘船定于百年之前首艘联络船比罗夫丸起航出港的3月7日上午十点,同时拉响了汽笛,向百年青函联络船致敬,表达庆祝之意。

深沉而嘹亮的汽笛声,回荡在连接青森与函馆、本州与北海道的津轻海峡的上空,同时也穿透时空阻隔,回响在日本人的心里。一个世纪的变迁,物是人非,青函联络船经历过黄金时代,也遭受过灭顶之灾,但是最终放弃联络船的不是短暂的战争,不是一时的天灾,而是奔流不息的永恒的时间,是不断升级换代向前演进的浩荡的时代。今天,青函联络船作为20世纪产业和运输的象征、作为昭和年代的产物留存在记忆里,而穿越海峡的北海道新干线正在呼啸向前,续写着新的青函历史。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7920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