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陈 言:MIJBC是中日经济合作一条捷径?
日期: 2016/11/25 13:27
陈 言/文

作者为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这十天在日本采访。

不论是见老朋友还是去新朋友家作客,聊天依旧十分开心。当然对不少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朋友间相互间的友谊与信赖,酒喝得特别的多,吃饭时间特别的长,人也立即胖了不少。真的觉得“加胖”(Japan)这个词挺适合用来称呼日本这个国家的。

也看报,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报纸。看到日本媒体把安倍晋三首相拜见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在秘鲁见俄国总统普京等都和中国联系了起来,认为很大的目的在于牵制中国。觉得安倍首相为构建孤立中国的包围圈,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奔走,真是太辛苦了。笔者还看到,平时已经甚少发声的日本共产党,在谈到中国的时候几乎用破口大骂的方式批评中国,要和中国划清界限。去书店里购书,看到的是那些在北京驻过站的记者,纷纷预言中国将立即崩溃,或者他们谈中国威胁的书简直排山倒海。“加胖”这个国家的舆论、政治怎么就不能从“厌华”中走出来呢?老百姓真的信这样的舆论吗?

中日企业该怎么办?日本企业的旧商业模式(第一阶段,在中国制造,向世界出口;第二阶段,在中国制造,在中国销售)受中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中国本地企业兴起、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等等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下滑,相当多的企业开始遭遇了经营上的困难,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但新的商业模式在哪里?日本企业是否肯改革创新?特别是日本舆论、政治中的“厌华”愈发严重,想要强化中日经济关系在日本似乎是逆流而动,困难很大,感觉构筑新的中日商业模式并非易事。

中国参与的日本制造

一百年前,周恩来在东京留学时曾经到访过的中国菜馆“汉阳楼”,如今也还在营业,这里距离熙熙攘攘的靖国大街有十几米远,但相当的寂静。

13年前初次在北京采访过的商事企业中国总裁武田胜年先生,如今早已经退休。在汉阳楼见到这位年已古稀的武田先生时,发现他和13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让人觉得他该是一位刚刚过了中壮年时代,可能就要退休的上班族。
武田先生与作者 |

“这次来东京,还是见企业?”武田先生问。
“这次有个新概念,Made in Japan by China。”
“不谋而合,咱们进里面细聊。”武田先生有些惊喜地说。

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为1450亿美元,其中对日投资28亿美元,而且主要集中在了观光、房地产方面,真正和产业相关的项目不是很多。日本是个产品制造、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世界商业网络方面的大国,来日本投资,第一步去买些中国人能立即用得上的观光房地产,参与为中国游客提供各种当地土特产的店铺、小型食品作坊顺理成章,但这些并非能够代表日本的主流产业,想通过在日本的经济活动来实现自家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最终需要做的也还是进军日本产业,发掘让中日企业双赢的新商机。

日本舆论在不断强化“厌华”情绪,让太多的日本民众对中国难以信任。中国企业如果单纯以并购的方式进军日本产业的话,用不了太久,更大的一股“厌华”浪潮很可能席卷整个日本舆论。在并购企业、购买专利、引进技术之外,中日需要导入新的能够让双方接受的商业模式。

“比如中国企业向日本企业注资,在日本生产的产品部分返销到中国,或者由中国企业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样的商业模式日本企业能够理解,双方风险比较小。在有了足够信任的基础后,再考虑其他的合作方式,这样的合作更稳妥一些。”笔者谈了这些天采访的心得。

退休后武田先生并没有停止工作,一直十分关心中日经济往来,中国企业参与的日本制造,能更加精准地开拓中国市场,解决日本国内市场萎缩,中小企业缺少资金问题。中国有巨大市场,但缺乏新产品,缺少过硬的制造技术。谈到这些有中国企业参与的日本制造时,和武田先生之间的话也愈发多了起来,感觉中国企业参与日本制造,该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牧之原市的践行者

其实“Made in Japan by China”并不是笔者提出的概念。

日本静冈县以富士山闻名。这里有位从事中日友好活动四十余年的民间友好交流活动的热心人——细美和彦先生。

每年往返于中日之间的细美先生,综合这些年中日情况的变化,看到这样一个特点:中国有资金,有销售渠道;日本有制造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强。

“拿我看到的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比较一下的话,会发现中国企业制造技术有待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节能环保上需要向日本企业学习的地方很多。日本企业大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中国企业如果也希望长久经营下去的话,日本企业的长寿经验值得借鉴。”细美先生说。

日本也有日本的问题。从日本本国这些年的情况看,人口的减少,让市场失去了增长的可能。人口的减少还让企业经营后继乏人,技术的传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企业在日本不缺乏资金、人才,但中小企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小企业想顺应全球化大潮,但懂国际经济经营的人才匮乏。其他国家的企业来并购后,大都是把社长等老员工开了,换上不懂在日本经营的外国人,结果可想而知。对于来自国外的并购,日本舆论更愿意用“秃鹫”来形容,成功的例子不多。对于中国的不信任更是无需赘言。舆论、政治家不分左右,几乎清一色不看好中国。宏观上发展中日经济交往的条件相当恶劣。

“小步前进,把日本中小企业缺乏的市场及资金带进来,把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送出去,将来用日本的技术解决中国产品升级、环保方面的需求,这些绝对属于双赢。”细美先生坚信自己的判断,率先提出了“Made in Japan by China”的概念。

日本县下设市。静冈县内有个市叫“牧之原”。西原茂树市长是个相当独特的地方长官。
西原市长 |

“三年前细美君来见我,提出了有中国企业参与的日本制造这个概念。我一听就觉得可行。全日本1800个地方行政组织(市町村),牧之原市敢为天下先。我们第一个提出用这个概念振兴地方经济。到现在1800个地方行政组织中,也还是只有我们市一家在践行这个概念。”西原市长说。

在日本现在的舆论、政治环境下,西原市长、细美先生的胆魄确实让人敬佩。

“把地方经济搞好,让日本与中国国民之间的理解加强,这是历史大势。”细美说。中日经济的交往,需要这样的概念,需要有努力推进相关事业的牧之原市这样的地方行政组织。

中国投资共赢是关键

不管舆论如何解释世界,也不论政治家诱导民众走哪条路,意识形态与经济活动本身的规律并不是总在重合。增进理解、发展经济该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主流,煽动对立、让精神上的一时愉悦取代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这些短时间有效,想长久持续并无可能。

川崎市位于东京都与横滨市之间,有148万人口,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川崎市产业振兴财团距离川崎车站步行不到十分钟。

“我们在大力推进川崎市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新产业振兴课酒井贤二课长辅佐说。9月,酒井刚刚陪同川崎中小企业到中国东北做过交流。让川崎的技术走出去,开拓新的市场,是酒井的主要工作。

“更欢迎中国企业来川崎市交流。”酒井说着拿出了这里每年评选的“川崎制造业著名品牌一览表”,愿意让中国企业和川崎最尖端的技术、产品建立合作机制。

比如有这样一家企业。该企业看到日本到处有竹子,便把粉碎后的竹子碎末和树脂结合起来,生产出环保型饭盒、筷子,成为环保材料方面的川崎市著名品牌。一位了解中国的专家对笔者说,中国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比企业花费气力粉碎竹子得到的原料要多很多,而且几乎不用考虑成本问题。通过树脂的方式将黄土加工成板材,马上可以建造防风带,建筑房子。这样的技术完全能够在中国普及起来。

再比如通过自行车来带动水处理器,让家庭排出的污水得以处理,实现环保。这项技术也是川崎企业发明的,该技术特别适合在缺少电力的农村地方普及。

笔者在西原市长的牧之原市,采访了数家企业。一家生产打磨机、钢铁产品切割机等等的企业,有员工近三十人,相关产品在日本有一半以上市场占有率,也出口到了中国、欧美等国家。员工各个是“工匠”,产品按客户的需求定制。“如果有更多的中国客户来我们这里订购产品,我们能立即从事生产,保证客户满意。”老板榎田敏雄说。钢铁切割机之类的产品,笔者在中国见多了。问榎田老板他们有哪些特点。“比如一台电锯,锯出木板后需要用刨子刨几遍后才能用。我们的电锯无需再去刨那几下。”榎田老板回答说。钢铁产品也一样,切割完了就是一件产品,无需再去打磨,这样的切割机制作技术不是哪里都有的。
榎田敏夫社长 |

“和牛”这些年在中国也很有名气了。牧之原的和牛,在火锅里涮一下送到口中,瞬间就化了,简直难以想象会有如此鲜嫩的牛肉。去看茶田、抹茶作坊,尝一口烤过的茶叶,以为是在吃烤出的某种脆片,苦中带着某种甘味。喝口磨出的抹茶,冲了小半碗,淡淡的苦涩虽不能享受香气,不能解渴,但口中留下的那点余味在告诉人需要某种节制。这样的和牛、抹茶,如果有中国资本进入的话,产品拿回中国,市场营销方面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中国参与的日本制造,现在刚刚开了一个头。“在静冈县,除了制造业的合作外,中日企业可以共同开发新产品,也可以在医疗、农业、技术研修等各个方面不断拓宽下去。”细美在构想更大更多的有中国企业参与的日本制造。

不论舆论、政治环境如何,中日在走出对立阶段,重新构筑相互理解,加深合作的新关系时,“Made in Japan by China”该是一条捷径,共赢该是一个重要结果。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16767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