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宋竹仙收藏展示中国陶瓷史精彩
日期: 12年06月2期 评分: 4.50/2
宋竹仙收藏展示中国陶瓷史精彩
宋竹仙先生在“中和堂中国美术馆”。本报记者 张石摄影
本报记者 张石

在千叶县山武郡芝山町的田野里,有几栋外观雅致、朴素的瓦房,这就是“中和堂中国美术馆”。6月1日,《中文导报》记者来到了这里,见到了馆长宋竹仙先生。

一走进这栋和普通民房没有什么两样的房间,记者首先吃了一惊,门口旁边摆着色彩斑斓的鲜花,插花的罐子竟然是中国的西汉原始陶器--灰釉罐,2000多年前的古雅与生机盎然的鲜花相映成辉,令人想起日本俳人芭蕉禅意盎然的俳句--“菊花香哟,奈良的古佛们。”
走进房间,更令人惊讶不已,满屋都是极其珍贵的中国古瓷器,有“千峰翠色”的越窑瓷器、“雨过天青”的柴窑瓷器、“如冰类玉”的汝窑瓷器、可称为绝代精品成化斗彩杯,在所有的博物馆一般都
放在玻璃柜里,四周拉上铁线,严格保护,但在这里,有一个架子上摆满了成化斗彩杯,美轮美奂,熠熠生辉,参观者还可以自由触摸这些稀世珍宝……

宋竹仙先生是怎样完成的这样令人惊叹的壮美中国文物的收藏?在和他交谈中,记者看到了宋先生如醉如痴地热爱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和精湛、锐利的鉴赏中国文物的慧眼。

一、20多年如一日,收藏中国文物

宋先生的名字听起来像中国人的名字,其实这是因为宋先生热爱中国文化,为自己起的中国名字。他的本名叫竹村征男,是一名纯粹的日本人。
大约25年前,他被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中国瓷器吸引,开始收集中国瓷器。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各地大兴土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有许多了流到了海外,尤其是离中国内地只有咫尺距离的香港。

当时正处于日本的经济起飞时期,日本东京日本桥、新桥一带的古董商率领对中国文化和文物深感兴趣的日本巨商富贾及普通人前往香港,大量购入中国文物,虽然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物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从1976年到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前,中国文物涌入日本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日本一些古董商不理解“一国两制” 的政策,担心香港回归中国后被没收,因此大量销售中国古董,他们把倾销的对象选中了日本,但那时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崩溃,虽然卖得很便宜,但是仍然没有多少人问津。一些在泡沫经济期大量购入中国文物的巨商富贾,由于资不抵债,把这些文物拿到银行抵债,但是银行方面说:如果是西洋名画,我们还看得懂,这些瓷器我们不明白,无法抵债。

宋竹仙先生的收藏,首先是从泡沫经济最盛期1994年开始的,他买入了经由香港大量流入日本的中国陶瓷器、青铜器和玉制品等1000多件,但是当时收购的东西可谓鱼龙混杂,其中赝品也不少。

在那以后,宋竹仙先生经过刻苦学习,使其鉴赏与鉴定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样,在1996年中国文物大量流入日本后,宋先生去粗取精,取伪存真,使自己收集中国文物的总数多达3000多点,尤其在陶瓷方面,完成了从汉代直到清代两千多年的系列收藏。

二、系列收藏展现中国陶瓷史的精彩

宋先生的收藏,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为了发财,而只是完全被中国文化的美迷倒。

陶瓷器(包括土器)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象征物和符号,在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尤其是这样。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的象征与符号,就是彩陶人面鱼纹盆等;而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的象征与符号是黑陶。日本的所谓“绳文文化”,也是因为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有近似草绳花纹的图案,故称为“绳文文化”;而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

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另一个词意就是“瓷器”,瓷器和丝绸一样代表着中国,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与辐射,日本人把中国瓷器的传播之路称为“海上的丝绸之路”。

通过收藏,宋竹仙先生刻苦学习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特别是有关陶瓷的专业知识,终于使他的收藏体现了中国陶瓷史的精彩。
在宋先生的“中和堂中国美术馆”里,你可以看到属于原始瓷器的“灰釉篦点纹鼎”,波涛纹与云气纹告诉你二千多年前的泥与火的浪漫,而西晋古越州窑的“灰釉堆塑贴花谷仓”,则在古代乐队与鸽子的飞舞中让你目睹农耕民族“五谷丰登”的祈愿;你可以看到唐三彩构成的盛唐中国的浓丽与富饶,而北宋官窑的“天青釉四方盆”则闪烁着玛瑙做釉的秘色的千年风采,更有元代青花、永乐梅瓶、宣德龙盘、成化斗彩、万历花觚、康熙珐琅、雍正粉彩、乾龙香炉……如此精湛的中国古代官窑精品荟粹一堂,并能按照中国陶瓷史脉络系统地展示出中国陶瓷艺术的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能完成如此瑰丽的中国陶瓷的收藏,在于宋竹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与对中国文物20多年如一日的悉心研究。

宋竹仙先生说:从古代开始,中国陶瓷器由分成数十工种的工匠集团量产,这是排除个人化的所谓“名人技艺”的师承传授的制度。由于这些工匠们的技术含量与细微的感觉的不同,制造出来的制品会完全不同。为了制造出能卖出高价格的高超商品,需要绵密的技术积累、从长期的经验中生发出来的开发能力、富有灵感的创造欲、完美无缺的质量管理技术与运营能力,只有这些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这些精美绝伦的陶瓷器才可能出现,更重要的是还要把这一切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代,使其代代相传,延绵不断。

如此的陶瓷产业的系统性技术,可以和现代的火箭技术媲美,对于那些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如此完美地操纵这个系统的中国古代的先人们,我们只能深深地敬服、感叹。

三、宋竹仙盼望他的珍藏荣归故里


宋竹仙先生的收藏,也得到中国政府的关注。2000年5月,宋竹仙先生访问乐中国国家文物局,与前外事办公室主任王立梅、中国著名陶瓷器鉴定、研究专家耿宝昌会晤;2000年10月,中国国家文物局邀请宋竹仙先生访华,参观了北宋官窑汝窑遗址和各种发掘出的中国陶瓷器资料。
2002年9月,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中和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陶瓷两千年历史展”,在东京、长野、松本进行巡回展出,从收藏品中选出青瓷、白瓷、青花、釉里红、五彩等瓷器106件,其中包括100公分的元青花大盘与特殊官窑瓷器等稀世珍品。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中国驻日大使馆参赞张爱平、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井出正一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目前,“中和堂中国美术馆”经常开馆,展示中国陶瓷和中国历代名画等珍品。宋竹仙先生对《中文导报》记者说:“我盼望有一天,这些中国的瑰宝能回到中国,荣归故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1415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