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三界外:沉浮绘画与禅
日期: 11年09月4期
三界外:沉浮绘画与禅
■ 中文导报记者张石
 
2011年9月15日,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国画家沉浮先生的个人画展——《三界外——沉浮画展》。画展中的45张作品似凝缩为一个色彩斑斓而有深邃幽远的微型宇宙,诉说著艺术家沈浮精微而壮阔,激越而沉郁的心历路程和他所触摸到的形象与色彩之外的宇宙和心灵透明的旋律。那美妙而无声的旋律流淌在他的青山绿水与断枝残红之间,于万籁之中演绎无限神秘的和声。
一、字中自有新乾坤
沉浮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字意画,他深入读解中国汉字的深层结构,寻找汉字中所包含的画的结构与灵魂,创造了独特的字意画。如在他的字意画《寒山》中,字黑色的上半部和灰白的山的图画相结合,突出了的自然界寒山荒岭的境界,而这幅字意画的上面的一点,像一个僧帽的带子,使人也立刻联想到了唐代禅僧、诗人寒山。
唐代禅僧寒山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永恒的迷。他在寒岩紫苔之上创造的永恒的诗的王国,为中国与世界文化、文学留下了一笔丰厚、璀璨的遗产。
寒山诗云: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此有沈迷客,窥窥不见天
而我们从沉浮的字意画中可以看到三重境界:一是对汉字的深层绘画结构的破解和诠释;二是字画结合表现的自然美感意向;三是寒山诗的深层意境,字中有画,画中有诗,三境相入,圆融无碍。
沉浮对《中文导报》记者说:他的字意画是以汉字为创作母体,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有没有文字,是一个分水岭。绘画早于文字,而中国画是象形文字,会意文字,他本身就包含著象形绘画与抽象绘画的灵魂与结构。我从1986年开始探讨字意画,似发现了一个新大陆。汉字象形表意的无限丰富性与其结构的紧张而优美的内在张力,使它形成了一个矛盾对立与平衡的综合体,可以表现出世间百态和超越世间的弦外之音。
沉浮的字意画除了墨色之外,还加以赭石、三绿、藤黄三元色,这是唐三彩所用的三种颜色,也是宗教的三元色,这些色彩的配合和汉字结构的再发现与重组,使沉浮的字意画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升华出剔透而澄彻的时代的空灵。
配合来日本展出,沉浮还精心创作了字意画《富士山》、《银座》等,表现了他对日本传统和现代都市精神的全新诠释。
二、落梅无声眼初明
沉浮曾在东欧克罗地亚学习绘画,被克罗地亚人称为梅花王子。沈浮笔下的梅花的特色是没有树干和树枝,他所表现的是落梅
沉浮说:我最喜欢陆游的诗《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可以说,沈沈的梅花是一种寂灭之美
看沉浮的代表作《高崖冷艳》,描写的是断崖残水边零落的绿梅。那在水中泥中旋转、沉沦的梅花像是反射出了死的世界幽绿的冷光,那是滴尽残红,在生与死颤动的回光中最冷艳的花魂最后的,最凄美的一笑。梅花一般是红色、黄色、或白色,而沉浮这幅画中的梅花是冷森的绿色,正是这非现实的绿色,表现出几乎无法表现的生之美撞击死之门的刹那间的感动与颤栗。
禅宗《碧岩录》里有诗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
这首公案诗告诉人们:在最深的寂灭中,有生动的鲜活;千年枯木中,有惊涛拍天般的龙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死是生的蕴藏,生即是死的继起,那穿透世界与时间的目光,来自骷髅中最明亮的眼睛。
沉浮的梅花,与这首诗的意境异曲同工,那灭与未灭之间的幽绿,是穿透世间绿色的眼睛。
三、眼里一片真山水
沉浮的山水画也开辟了独特的境界。他的山水画所包含的技术成份相当丰富复杂,既有西洋传统油画的功底,也得中国画写意精髓,有时也会有毕加索似的立体主义的影子。
沉浮对《中文导报》记者说:我在练习山水画时,从师于吴冠中的弟子杨延文和李可染的弟子李宝林。吴、李两个人是中国山水画的两座大山。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吸收吴冠中的概括力,灵动与精巧,也能吸收李可染的大巧之拙。
沉浮的绘画,不仅能吸收吴、李的画意,在西方绘画与中国画传统的结合方面,也见独到之处。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光的运用一般用平光,如郎绍君所说:传统绘画对光采取中性态度,要阴阳凸凹,不要固定光源下的明暗调子,基本不画阴影,也不把明暗作为造型手段。一般把中国绘画对光的处理称为平光。
沉浮的多数山水画用的是平光,但是也有使用固定光源,明暗十分鲜明的作品,他的山水画《禅境.山西五台山》,强烈的固定光源使庙宇在丛林间层次分明,浓者屡深。正如人们评论伦勃郎的绘画中所指出的那样∶他的画中展示和运用了光线对它照射的物体所起的双重作用一一方面使被照射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在被动地接受一个外在力量的影响,同时又使它本身变成了一个积极地发射能量的光源,换言之,在它自己被照亮之后,又向别的物体传递信息。
但是这幅画中也融进了山水画大写意的技巧,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以形写神,气韵超出其表,形模寓于其中。
再如他的山水画《三界外系列.十二》,画面原是透视法视点中恬静、悠远的山水,但却突如其来地画入一棵巨大、浓绿的杉树,使中国画的多方视点猛烈地嵌入画面之中。这是一种对话,是中国画与西方画在小小的画面中的一次紧张的对话。也许这是一种不和谐中的对抗与崩溃,然而这正是沈浮所追求的境界□□三界外
三界本来为宗教术语。在佛教术语中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在萨满教术语中则指宇宙上、中、下三界。而沉浮把自己的艺术以三界外为题,就是力图达到禅宗与艺术世界那种不可传达,不可言说,说一字即不中的神秘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要超越经典物理学的绝对三维空间和独立的一维时间的概念。用佛教的术语说,就是超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识和末那识的幻想的束缚进入具有无限潜能的阿赖耶识的境界。人类能够体验到的现实往往不是宇宙真实本身,而只是它扁平的投影,正像物体的长度只是四维时空中的点组在三维空间的投影一样,而作为引导人类灵魂前进的艺术,探索这我们所不能体验到真实比表现这我们能够体验到的现实更为重要。
《禅宗无门关》中有如下的公案:
赵州因僧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无门曰:若向赵州答处见得亲切,前无释迦,后无弥勒!
颂曰:
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这桩公案就是通过认知符号系统和非认识符号系统构成的否定结构,告诫人们,不能按照语言的认知逻辑结构走下去,所以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提出的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它所要求的回答是叙事的、逻辑的,它所需要的语言的所指是绝对单纯的,而赵州的回答庭前柏树子是象征的、情绪的、想象的,它的所指是无限多重的非认知的,因此也是对问题本身的否定。如果赵州直接否定了僧人的问句,说:你这个问题提得不对,那就承了言,滞了句,言外之意就成了这样:禅的本体可以用符号化的语言认识,只是语言用得不对。而这种否定,是一种结构上的否定,语言如果丧失了结构也就失去了意义,这是一种语言的崩溃,崩溃之后留下来的是被语言掩盖的事物的本体,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但说一字即不中
而沉浮画中的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视点对话是一种反逻辑的意向对话,这样的对话也会造成一种表面上的意境的崩溃,而崩溃之后留下的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无行中艺术的至高境界,阴阳不到处,一片好风光,这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沉浮简介:
沉浮,原名陈夫。1965年出生于安徽蒙城,祖籍山东。青年画家,艺术活动策展人。
现任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中国画.画中国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北京零零壹画馆艺术总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35/13667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