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鲁迅与日本文学论坛讲座在东京举行
日期: 2019/09/17 11:22
9月14日,由日本华文文学笔会、日中翻译学会、中日翻译家协会、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联合举办的“鲁迅与日本文学论坛讲座”,在东京都板桥区的大东文化会馆隆重举办。是日,恰逢2019年的中秋佳节的第二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来自日本各地的华人作家学者、文学爱好者欢聚东京,在欢畅的气氛中针对与日本渊源颇深的鲁迅文学作品,以及现代日本华人文学创作态势等做了深入的交流。



冯雷博士
  
  本次活动,得到了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高桥弥守彦先生的大力支持。作为日中翻译学会现任会长的高桥先生首先致辞,他介绍了鲁迅研究对于中日文学交流的意义,并对日中翻译学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工作规划提出了建议,以此,拉开了本次鲁迅与日本文学论坛讲座的序幕。


  讲座上半场由青年学者冯雷博士主讲,题目是“作为‘文学地图’的《藤野先生》”。冯雷博士任教于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担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现为东京大学JSPS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北京城市文化研究,在《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诗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4项,著有《市场化时代的阅读与审美》、《轮廓与高光:新世纪诗歌论稿》等。
  
  冯雷博士从自己的研究经历谈起,介绍了何以会关注到“文学地图”。他认为“文学地图”不仅关注作家的生活遗迹,更为内在的还在于探究作家的思想转折和心路历程,关乎作家历史形象的塑造和接受。就《藤野先生》而言,由于鲁迅基本没有写过自传,而《藤野先生》又涉及鲁迅早年在东京、仙台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弃工从医、弃医从文等问题,因而是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作品。
  
  冯雷博士对《藤野先生》进行了分段细读,他结合自己在东北大学史料馆的研究所得,讨论了鲁迅选择仙台、立志学医的思想动机,介绍了鲁迅在仙台的食宿、学习情况和人际交往,结合丰富而扎实的史料分析了鲁迅放弃学医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之上,还提出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地图的东京与日本”的学术设想。认为“文学地图”研究不仅具有理论品格,而且别具现实意义,大有可为。

  讲座下半场,由著名知日派作家、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终身顾问李长声先生讲授题为“闲在日本读鲁迅”的演讲。李长声先生自1988年自费赴日本,曾供职于出版教育研究所,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擅长随笔,善写日本及日本文化,自称“贩日”,结集《知日慢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枕日闲谈》、《居酒屋闲话》、《风来坊闲话》、《东京湾闲话》、《哈,日本》、《日下书》、《昼行灯闲话》、《 瓢箪鲶闲话》、《纸上声》、《长声文集五卷本》等三十余种。近译有藤泽周平著《隐剑孤影抄》、《黄昏清兵卫》等。



李长声先生
 

 李长声先生谈到了自己对于鲁迅的尊敬以及热爱,回顾了自己当年通读《鲁迅全集》的独特感受。他首先结合自己对日本文坛的深入了解,对于学界关于《藤野先生》究竟是散文还是小说的学术争议,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李长声先生对比了鲁迅和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指出夏目漱石在其长篇小说《我是猫》中较早使用过的“第一个吃海鼠的人”这样的表达,所以鲁迅笔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表述应该是受到了夏目漱石的影响。他还对周氏兄弟的饮食习惯、文学创作与日本料理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一番大胆而令人信服的推测。最后,李长声先生总结到,正是日本人的认真造就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认为这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会场


  合影


本次讲座由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副会长弥生女士主持,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事务局提供文案支持。中日翻译家协会会长金晓明先生、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员王景贤女士等同冯雷、李长声围绕翻译、鲁迅思想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探讨。
  
  
  
  (特约撰稿人:徐朝霞、施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9/18422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