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捐赠4000余册汉籍不乏国宝级典藏
日期: 18年07月1期

中文导报讯(记者 杨文凯) 4000余册汉籍回归中国。6月26日,日本永青文库向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正式向国图捐赠36部4175册珍贵汉籍。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库理事长细川护熙,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党组成员于群,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纪念中日缔约40周年
永青文库大手笔捐赠汉籍

2018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年初,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库理事长细川护熙向中国表达了捐赠汉籍的愿景。中方高度重视,国家图书馆立刻组织专家团,赴日本就捐赠事项与细川护熙先生进行洽谈。双方很快达成共识,积极推动此事,并最终使美好愿望成为现实。经过半年的酝酿与筹备,6月11日,日本永青文库珍藏的36部4175册汉文典籍回归中国。

永青文库由细川护立于昭和25年设立。这些汉籍均出自永青文库,由日本细川家族数代人收藏和传承。该文库保存着细川家族14世纪以来近700年收藏的古籍和艺术品,有数万册汉籍。细川护熙此次捐赠给国图的36种古籍文献包含中国版本文献25种,有不少是细川护立上世纪20年代来华访求购买的。

此次活动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重要纪念活动。在捐赠仪式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感谢细川护熙长期以来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表示该义举将为新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代表国图向细川护熙颁发了捐赠证书。

为配合此次捐赠,国图专门策划《书卷为媒 友谊长青——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展》,面向公众展出一个月。展览以中日两国纵贯千年的书籍之路为主线,百余件展品全方位地展现了中日两国通过舟楫往还在文学、艺术、思想方面的交流融合。“捐赠文献反映了中日在历史上有很充分的文化交流,这次捐献可以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新的见证。” 国图副馆长张志清说。

6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对“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库理事长细川护熙26日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其收藏的4175册汉籍”一事做出高度评价。

陆慷表示:细川护熙先生长期以来积极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我们对他捐赠汉籍的义举高度赞赏。此次捐赠汉籍体现了两国共通的文化纽带,书写了中日友好交往新的佳话。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此次捐赠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一项重要纪念活动。我们希望两国各界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推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

细川家族800年历史
心系文化交流促成完璧归赵

作为日本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细川家族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细川护熙在日本可谓是名门之后,中世纪细川家是当时统治日本的室盯幕府将军足利家的一个分支。细川家之“家祖”细川藤孝,利用足利义昭、织田信长、明智光秀、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几位豪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左右逢源几易其主,逐渐发展成为肥后藩(今熊本县)的藩主,直到明治维新时才失去了这块世袭领地。

明治维新后,细川家被封为侯爵并任贵族院议员等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两度出任内阁首相的近卫文麿将次女嫁给了细川家末代侯爵细川护立的儿子细川护贞,任命其为首相秘书官。细川护贞的长子就是细川护熙。近卫文麿就是细川护熙的外祖父。

细川护熙1938年1月14日出生于东京,1963年从上智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到朝日新闻社任社会部记者,4年后辞职回到家乡熊本县从事政治活动。1969年,首次参选众议员失败;1971年,终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参议员,年仅33岁。1993年,宫泽喜一内阁垮台,55岁的细川护熙成为日本第79任首相,此时细川护熙建立日本新党仅有15个月。细川内阁仅持续8个月就倒台,却标志着自民党一党执政的“55年体制”的终结,日本政党体制从此进入了新时期。

细川家族历代都对中国的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学习汉籍也成为家族传统,代代相传。细川家族的收藏撷英集萃,涵盖古今,藏有大量美术工艺品及文献典籍,其藏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在当世家族收藏中首屈一指。1950年,为防止珍藏散佚,细川家族将所有收藏捐赠给财团,并成立永青文库美术馆,使家族传承得以公开展示,惠及民众。

细川护熙自幼受汉籍熏陶,在陶艺、绘画、书法等领域造诣颇深。他卸任首相后仍矢志不渝地投身于中日友好事业。喜欢唐诗的他多次追寻典籍中的典故,遍访中国的山川古迹,踏遍大江南北,感受唐诗的意境。长期以来,细川护熙身体力行,为推动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持续作出贡献。

关于本次捐赠汉籍给中国,细川护熙诚恳地表示,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把祖父和父亲收藏的汉籍送回中国——汉字之国,对中国的发展更有价值和意义。中国对汉籍的研究远远超过日本,日本已经很少有人能读汉籍,所以特别选出珍藏的文献,集中捐赠给中国。


国家图书馆收获至宝
设专藏见证中日友好交流

本次永青文库捐赠的36种4175册文献,包括中国版本25种、日本版本11种,涵盖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其中经部14部138册,史部9部912册,子部4部229册,集部5部135册。据介绍,捐赠文献品相较好、保存完整,基本没有残缺。而且品类齐全,涉及中国古代绝大部分重要典籍,既有古代典籍,也有民国古籍,更有日本印制版本,较为全面地展示中日典籍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发展轨迹和渊源脉络,有较高学术价值。

据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介绍,此次捐献是1949年以来日本友人向中国捐赠汉籍规模最大的一次。内容涵盖传统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文人文集乃至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四部丛刊》等均包括在内。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献选集《群书治要五十卷》,由唐代魏徵等撰写。该书唐末已亡佚,国内失传千年,因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而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平安时代,日本皇室将它作为帝王教育的必读书,形成系统阅读该书的传统。江户时期,《群书治要》从供皇室贵族抄阅,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书籍。1796年,日本学者近藤守重将三部《群书治要》委托商船带回中国,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此次日本捐赠的是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共25册。

此外,日本弘化四年刻本《尚书正义》、昭和影印本《尚书正义》所据宋代底本,国内都没有收藏,对于国内学者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捐赠文献版本相当珍贵,如《佩文斋书画谱》为康熙内府刻本,道光《列女传》刊刻精美,清刻套印本《御制圆明园诗》、日本宽政八年刻本《制度通》等国内存世寥寥无几,日本江户积玉圃刊本《草字汇》在《中国馆藏日本和刻本汉籍书目》中未见著录,十分珍贵。

捐赠文献中有多种为清代著名学者旧藏之书,如《列女传》为严可均旧藏,《周易集解》为归安姚彦溉旧藏,《文选》为潘祖荫旧藏,反映了晚清时期我国藏书的东流。11种日本版本以日本学者所纂汉学著作为主,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我们将为所捐汉籍设立专藏,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张志清表示,国图先期将选择部分汉籍放置在善本阅览室,用原本为读者服务,未来会实施数字化计划,把捐赠的所有典籍数字化,并上传网络,供更多人使用,让原书得到妥善保存。这些书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随着时间推移,意义会更加彰显。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7/1772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