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诚品书店创始人去世,网友追忆与书店的“不解之缘”
日期: 2017/07/21 11:01

7月18日晚,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在办公室因心脏旧疾,猝然离世,享年67岁。斯人已逝,但先生留下的文化财富却不会凋零,依然对我们影响深远。

一家民营书店能做到吸引观光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难出其右。这家辛苦经营了28年的诚品书店,如今早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文化旗帜”。

为什么诚品书店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企鹅问答,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家书店的魅力。

 

 

诚品书店的经营有哪些高明之处?

腾讯企鹅号:品途商业评论

“我们把顾客看成是一个读者,一个人”

诚品比其它实体书店更难盈利,但诚品有相连的地产项目做支撑,能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得益彰。如果单纯去做一家类似诚品的书店,会死的很惨。诚品的成功之处,我想引用先生在他的其中一篇文章里的所写到的:

 

 

我们把顾客看成是一个读者,一个人。当你把顾客看成消费者的时候,你看的是顾客的钱,而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

有的诚品书店开在医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们卖简餐的地方吃一碗热腾腾的面,跟他在购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动是不一样的。我有机会在医院服务一个有病痛的人,让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满足感,这是非常好的。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在诚品书店,我们摆了差不多400个公共座位。从零售店的经营来说,这些座位是无效率的,应该拿来摆更多的书和商品。诚品的理念是「连锁不复制」。复制可以快速发展、成本降低,但我们不复制,每一家诚品店都不同:书的组合不同,装修的空间和气质不同。在大学,我们用的材料非常简朴但又自成风格。因为那里是学生们进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华材料。要让学生进入书店之后,觉得这个空间是属于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间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奢华的空间。

诚品书店一开始不是要为了卖书,而是要推广阅读,所以会从人、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们来书店不仅仅为了买书。诚品希望在书店环境的设计中,将颜色、灯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虑进去,甚至还有烹调分享,都是为了人。我们准备了一个30平方米的独立空间,让年轻创作者去进行实验性的装置或者其他创造性表现;最近我们开了一个音乐厅,我们知道一年就要赔400万人民币,但它是诚品的梦——为平时不能在国家级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个专业发表创作的空间。诚品办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人文思维关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天地、甚至人与鬼魂之间。2010年,到诚品书店看书的人次超过了1亿次。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是130亿台币,会员98万,书店营收占30%左右。

腾讯企鹅号:德清圈

生前,吴清友在他的演讲中回顾自己一路走来创办诚品书店的经历,他再三强调,“诚”是自己一生的信仰。自从1989年创办诚品以来,他结合书店与商场,开辟的由品牌带动商场、书店与零售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形成了特殊的诚品书店文化。1999年,诚品敦南店首开24小时营业,更成为中国书店业的学习模范。其活动行销上的创意,多元的、动态的文化影响力,早已成为中国文化零售业的标杆。

 

 

 

 

知名连锁书店创始人:bluecode

先是将商业融入到了书店之中,当然一开始还是有明确界限和分隔的,这点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就是敦南店,这似乎还是一个可以买到百货商品的大型书城;之后开始尝试商业和书店的融合,分界线变浅了,关联营销和关联陈列加强了,开始书中有货,货中有书的形态出现了,这个在信义店内可以感受到,其实我也觉得信义店已经相当出色,这已经是一栋类似shoppingmall的综合大楼,书已经不在其中占有最终的面积比重,但大家还是将其称之为诚品书店,气质这个阶段开始,诚品已经从书店开始转型成为生活方式的shoppingmall

但诚品的进化似乎已经不需要运营团队刻意地去推动了,于是有了松烟店,松烟店之所以聚合了大量年轻的拥趸,是因为其中更多的融合了互动的体验,各类现场制作、现场互动,这不是当今年轻人最希望表达的个人主张吗?

所以我觉得要感受诚品,要了解诚品的进化,你至少得去一个传统的社区诚品书店,然后去敦南,接着到信义,最后一定得看看松烟,每一个你都得多花点时间,与顾客聊聊,与店员聊聊,与商家聊聊,然后自己静静的坐在那好好看看到店顾客们的神情。让自己处身其中去感受一个以书为主要载体,但能赋予你更多生活感受的商业空间所带给你的感觉。

我相信诚品依然会进化下去,但这取决于诚品团队的性格,是否会一直快乐着,一直充实着,一直希望着。

诚品书店的成功经营当然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吴清友先生。那么除此之外,吴先生给世界又留下了哪些财富?

腾讯企鹅号:老僧奇谭

吴清友先生的去世,对文化界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吴先生用十多年的时间,给做文化产业的人带了巨大的信心。他留下的遗产极为丰厚,足够一代人享用。

 

 

第一、让世人更重视文化的商业价值。文化不只是阳春白雪,文化与商业总有一个好的平衡点。诚品的成功告诉我们,对文化的挖掘,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内含丰富的商业价值。在弘扬文化与造福万民的同时能赚到钱,这是利己又利人的伟业,值得更多的商人效仿。

第二、让一个下坡路的产业得到新生。全世界都唱衰书店产业的时候,他以创新的模式做活了书店产业。对很多在不断亏损中的书店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他用商业的成功告诉很多有情怀的店主,将情怀坚持到底,总有柳暗花明的时候。在诚品的鼓励下,很多特色书店相继出现,这本身也算是巨大的贡献。

 

 

第三、留住了文化人心灵的故乡。再完备的网店也替代不了手摸图书、闻到书香时的兴奋。书店是文化人的心灵故乡。无论流浪在什么地方,所有有文化追求的人,都会对书店一往情深。那里有一种归属感。诚品的成功,不仅带给了文化人新的看书体验,也早就了一种全新的品质生活方式。

 

 

吴清友的成功给全世界文化界都带来了信心,读书人不死,书店永生。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伟大的宣言,告诉世人,对文化品味的追求永无止境。

一边是吴清友先生给予我们的文化财富:读书人不死,书店永生!另一边却面临这现实的无奈:身处电商和电子书的时代,曾经伴随我们十几年的老书店逐渐关门歇业。实体书店的“寒冬”真的到了吗?如今的你还会去书店买书吗?

文化问答达人:读药

传统的实体书店不会消失,就像是争吵了多少年的纸媒会不会完全被新媒体取代一样,它们会换一种活法,本质上是不会有改变,或许它们不再以卖书作为唯一收入或者主要收入,但是它们会一直存在,至少精神层面的东西不会消失。

文化知识达人:信谦

实体书店的“寒冬”真的到了吗?

实体书店会受到电子书时代的冲击,但并不能完全被电子书取代,因而也无所谓真正的“寒冬”,市场变化向来都是顺者存,逆者亡,老子《道德经》中曾一直提倡的顺其自然思想,实体书店因为电子书的兴起会渐渐走向小而美,很多实体书店变得不再只是卖枯燥无味的书籍,他会换一种经营方式,比如设立一个咖啡馆等,我曾就职的公司楼下便有一家这样的书店,主调是卖书,然而并不只靠卖书盈利,在书店里设有咖啡馆、交流区、专家座谈等收费项目,这更多的是趋向于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实体书店,能够抓住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变革的,便能够生存下来!而且会越来越好!

书店会从这个城市消失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书店,那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悲哀!为什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书籍可以从纸质变成电子书籍,但是看纸质书籍与看电子书籍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电子书籍是电脑,那么纸质书籍是人脑,人脑或许反应没有电脑快,也不可能像电脑设定的程序那般精准,但是人脑不可能被电脑取代,因为人脑有一种电脑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东西:情感!

每当我捧着纸质书籍,能闻到书本印刷的油墨味,我称它为书香,我即便每天都会带着手机、KINDLE读书器,但我只要看到喜爱的书或是值得珍藏的书籍都会买下来。

网上阅读和线下实体店哪个更喜欢?

我更偏向于喜欢去实体店看书,我平均一周至少会去两次书店,如果隔了太久没去,我会觉得很没安全感!

职场问答达人:企业文化心行力

可能和个人的喜好有关,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舒服私密的事情,不习惯在图书馆和书店里坐着看。要说逛书店,大多就是在车站和机场。看看一些可能网店不会推荐的书,如果觉得不错,就记下名字上网去买。因为价格也真是一个因素。

那书店有没有存在的空间呢?很多有风格的书店举办有意思的活动,形成书友圈,可能是一种方法。另外,价格要能和网店持平,这可能有些竞争力。现在偶尔在日益衰落的纸老虎买本书,都有点像支持某种情感一样。

另外,书店在推荐图书方面是能够做得更细更有特点些,网店的推荐说实话比较滥。一些名人推荐的书也未必就是好书。我有基本比较冷门的书,都是在书店里发现的。

 

 

腾讯企鹅号:信仰刘伟

书店或者图书馆这样的看书氛围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后期书店会是体验式消费,书籍免费看,提供的更多的是增值体验式服务,一种舒适阅读环境。你可能不会买书,但是我们最缺的是那种舒适阅读环境。未来书店必然会转型,但不会消失!

腾讯企鹅号:荣芳工艺

现在看书大概是三种1.下载电子书,好处是免费,方便,每天睡觉前看看节省时间2.在当当买书,好处是价格比书店要便宜,而且不用出门(万恶的快递 请忽视)3.去书店买书,不便宜,不方便,为什么我还是喜欢呢?这就是电子书和网上买书最缺乏的:翻阅。我买一本书,一定是要翻翻一些同类的或者看看这本书是不是和自己胃口,通常,在书店很久把一个书架的书都翻得差不多才会看好一本。而且,我喜欢一页一页的翻书看,偶尔回想起前面的内容再翻翻看,电子书实在是没有翻书的感觉啊。

的确,和实体书相比,电子书带给读者的很多体验是有所欠缺的,比如阅读的环境氛围、感官体验等。但是,也有一些网友并不喜欢购买纸质书籍。

腾讯企鹅号:幻世魔王

完全不会去买了,而且好长时间没有买了。虽然现在还在写文章,需要查阅一些资料,但是直接在网上进行搜索就可以了,而且确实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了,离开了学生的身份,整个人变得比较功利了,更多地在学习自己用到的知识,暂时用不到的就放到一边。

 

 

其实书店的存在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变迁的缩影。那正说明我们科技化的进度是很快的,其实也不必感觉悲伤,只不过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取代旧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正常更替的感觉。

不管会不会继续买书,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有那么一本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书、那么一次隐匿在街头巷尾的书店之间仔细品读的回忆。那么。你跟实体书店有哪些特别故事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呢?

文化知识达人:信谦

我有一本叫《呻吟语》的书,这本书是在上海书城买的!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很美丽却又很让人惋惜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我!

 

 

初恋算得上是我的老师,比我年长8岁多,在我的眼中,他原是一个非常成熟稳重的男人,事实上他确实如此,他深谙世事,是一个非常通人情事故的人,也将感情划分得十分清楚,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没有走到一起。

 

 

那时候的我才刚出社会,内心单纯天真,什么也不懂,因而对于他的某些做法难以理解。让我们的感觉走向崩溃的是他与我还处于恋爱时期,或许是我一厢情愿的认为他是我男朋友了,但他却与某省长女儿相亲见面,有一天无意之间我看到他手机与省长女儿发的短信,当时的我十分难过,可他跟我说,以后可以拿我当妹妹来看待,如果有什么困难,会尽力帮我,但我又心有不甘,于是偷偷地拿他的手机记下了省长女儿电话,打电话跟省长女儿说,我是他女朋友,他不过是贪你的钱与地位罢了!

 

 

最终,因为我在中间一拌,他没能与省长女儿在一起,他妈妈打电话狠狠的把我骂了一顿,因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只是一个黄毛丫头,他儿子选择我对他事业没有任何帮助,但是省长女儿却不一样呀!可最终没能在一起,他没得选择,又与我复合了。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是在上海,那是2012年吧!

当他要求与我复合之时,我或许是因为内心想对他实行抱复,所以选择了拒绝!在拒绝之前,我又想再次去上海逛一逛书店,看看曾经一起走过的路!2014年,我们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曾经来过的上海明珠、城隍庙……我说,你送我一本书吧,然后就选了这本《呻吟语》!

 

 

爱情,或许是一种缘分,有些人注定不能一辈子在一起,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珍惜吧!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机会去上海,我还会去上海书城走一走……

没想到,一本书的背后会有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相信我们的文化达人信谦一定可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接下来这位网友的经历,相信很多同学一定深有共鸣。

腾讯网友:Miss fool

虽然图书进入了电子时代,信息的比特化极大地节约了物理存储空间,但是纸质书店保留的,是我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印记。

从小学开始,我就非常喜欢逛一逛学校旁边的书店,几平米见方的小小空间,坐到地上都显得稍微有些局促,四五层高的架子,满满当当地放着各式各样的书,其中教辅还占了多数,不过老板也会安排一些架子,专门放世界名著、言情小说、小学生杂志。幸运的是,在我能够到第三层架子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阅读了,于是书店变成了我的小小课外活动室,常常下课了就一个人过来挑挑选选,看到喜欢的就一定央求妈妈来给我买回去。在这个小小书店,我几乎读完了一百多册的中小学生推荐读物,连同“模范作文”一起,形成了关于文字、文学、文化的,最初始最混沌的记忆。

上了高中之后,学校教材太多,我对能看杂书的、面积更大的书店就更加炽热了。高中的历史老师风趣幽默,鼓励我们多去书店晃悠,“哪怕不看书,看看书名儿也是好的嘛”。一放假,马上飞奔去书店买《看天下》《意林》《读者》,里面夹带着当月的《飞言情》、《飞魔幻》。买了杂志。才心满意足、不清不愿地顺带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数学真题试卷50套》,最后才能弯下腰来好好看看架子上的课外书。老板把一个大木板支起来,上面放着班主任口中的“闲书”,有文化名人易中天、于丹,也有高考老师酷爱的钱乘旦、郭沫若,也有女生们看张爱玲、亦舒、三毛,而思想上过早成熟的同学已经在看《青铜时代》,品鉴《资治通鉴》了。这时的书店,几乎成为心理上“逃学”的天堂,选书看书看到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也是这个时期,我疯狂地爱上三毛,半夜看《撒哈拉的沙漠》看到啼笑皆非,看《梦里花落知多少》泪如雨下,感叹世间怎么有如此潇洒、肆意、敏感又多情的人。那套封皮有小碎花装饰的三毛全集,现在仍然安放在我的书架上。也是这一份难得的自由,构成了高中时最难忘的私密的回忆。

对我来说,这些小小的、不知名的,还要顺带卖教辅以维持盈利的书店,就是我的小小天空,也是我最珍视的记忆。它们给我的,是文字的温度,也是一片思想的三角地。让年幼的我知道,文字背后是多么宏大的一个世界,我还有多少角落需要去探索。以至于成年之后的我,走进单向空间、诚品书店、先锋书店、万象书店、三联书店、豆瓣书店、万圣书店、学校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甚至装修可人的咖啡厅、各大博物馆,一股熟悉温暖的气息就会瞬间包裹全身,让我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716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