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人女性:我们在日本这样生孩子
日期: 17年09月2期
中文导报讯   专题报道组

陕西榆林市待产孕妇从分娩中心坠楼身亡的悲剧在网络流传得沸沸扬扬,无数评论、揣测、调查介入,但无论有多少事后的评判,都不能挽回榆林市这对母子生命突然的丧失。在悲悯与惋惜、同情、质疑中,《中文导报》记者请几位在日本生下宝宝的华人妈妈写下了她们在产房的经历和感受。愿所有的女性在产房都得到呵护与尊重,因为所有的生命都从这里开始。



婴儿

生育是不可以回头的隧道

华人女性一心,在29岁时生下第一个宝宝。她用在母亲学习班学到的3点对自己帮助很大。

日本有保留脐带做纪念的传统,这个小盒是一心的宝宝的脐带。
一,窄小隧道。记得怀孕四个月以后,参加的所在地区里免费组织的母亲学习班,第一次上课,指导员就这样告诉大家:恭喜大家当妈妈。特别是第一次当妈妈的人,我们现在,要清楚地明白一件事,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进入了一条窄小的,不可以回头的隧道。前方很辛苦,但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这个比喻,一直激励着我。十个月孕吐的痛苦,对生产时的恐惧,各种情绪中,这个没有回头路的隧道的比喻,时刻提醒我,加油!和孩子一起加油!
二,羊水破了。孕期中,区里的健康指导员,营养指导员,以及孕期保健大夫,教得很细。包括怎么对付孕吐,怎样预防妊娠纹,怎样做可以不水肿,面面俱到。由此受益的我,生了俩娃也没有一点妊娠纹,没有水肿。最让我安心的是,到了后期,孩子随时都有出生的可能的时候,什么时候去妇产医院的判断基准是我最担心的。大夫说了两个:一个是阵痛的时间和间隔。另一个就是羊水如果破了,就马上来医院。那么羊水破了,会怎样呢?羊水有多少呢?大夫说:羊水破了,就像平时来大姨妈,突然遇到量大出血时的感觉。
后来,羊水真的在家破了。那天,阵痛越来越密集,看看时间,却不到大夫说的要去医院的程度。我就按照大夫教的,侧躺在床上,腿和腿之间,加上一个厚靠垫,老公在一下一下帮我推拿后背的时候,噗!一下,缓缓地,正如大夫所描述的那样,羊水破了。我们赶紧拿上早就准备好的住院提包,打车到了医院,一查已经开了四公分,直接进产房了。如果不知道羊水破了,是个什么概念,我会慌乱无章的。
三,越痛越使劲。去了医院,上了产床,痛,好像是无止境的。当宫缩一阵紧过一阵,看不到尽头的痛,加上对越来越加剧的痛的恐惧,使得我浑身发抖。那时,左手握在站在产床一边的老公手里,右手握在另一边的助产士手里。产房里,除去大夫和三个护士在做各种准备之外,右边的助产士抱住我抖个不停的腿,轻轻拍着我的胸口,教我阵痛停下时,和着她的节拍,用嘴吐气,长长地吐气放松。阵痛来的时候,她说:是孩子要急着出来见妈妈了,孩子在加油,我们也要加油,使劲……
痛啊,我甚至担心会不会痛死掉!痛的时候,我想吐气放松!但是,不行,助产士从我紧握的手上知道阵痛又来了,她就又开始鼓励我用力,为了孩子,妈妈要迎着痛加油,越痛越使劲。前方坐在产床前的大夫也在随时报告这孩子的情况:又下来一点了,已经看到头了,马上就可以抱他了。
时间,好像停住了一样,整个世界只有一个感觉:痛!撕裂般的痛!不!不是撕裂般的,而是就是撕裂的痛,皮肉被撕裂,骨头也在被拆开的痛。
终于,大夫温暖的手指在按摩身体下方了,接着感觉到了凉凉的剪子,再接着噗一下,我看到大夫眼镜上溅到了侧切的血。一股热流,洪水般冲下,我的孩子终于出生了。从进产房算起,感觉上过了一个世纪,其实才1小时40分。
作为头一胎,能这么快的迎来我的孩子。从最初大夫对饮食量的控制,指导员教的大腿肌肉的锻炼等各种详细指导之外,我觉得最受益,也最有用的是以上三点。

体验圣路加医院产房
周清,在26岁和34岁时分别生下两个男孩。

小哥哥来看弟弟。周清的两个小宝宝。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在日本生的,都选了日本的大医院。老大是济生会综合病院,有了老二时,想借机体验下日本贵妇生孩子的环境,就选了东京顶级医院之一的圣路加国际病院。虽然后者价格也很贵妇,是前者总费用的3倍左右,但是我的结论是,第一次钱虽然花得少,也已经是贵妇待遇。这么说决不是要贬低圣路加,而是想说,日本大医院的医疗服务的平均水准是比较高的。
说说日本医院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无微不至的“初夜”
其实刚生完孩子的女人,身体带伤虚弱,再加荷尔蒙失衡,心灵也特别敏感脆弱,需要时时呵护。产后第一晚,因为要排出恶露,能感觉到下身的异样。护士会频繁进病房看出血的情况,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可以感觉到护士的所有动作都十分娴熟,尽量不打扰产妇睡眠,不让产妇增加任何不适。偶尔需要问我什么,那声音也是极其温柔动听的。我想,这种大医院的护士,招聘时应该不仅有护士的资格,对于声音、外表、气质等等都应该有过严格考核。第一次生孩子,被那样对待,超级感动,心里满是歉意。一个陌生人,半夜睡不了觉,为我多次清洗……
二)有点烦人的白天
到了白天我就有点“忘恩负义”,嫌她们话多、麻烦。其实人家只是认真负责。不知道在中国医生护士进病房用不用每次都叫产妇名字,请示一下能不能进去?日本医生护士药剂师还有负责新生儿的医生,轮番进我的房间,每次都要让我答应一声。我知道这是礼貌,可还是希望别让我说话。况且有时候我正在努力挤奶,不想被打扰。日本医院等产妇体力稍微恢复一些就马上会安排各种检查、母婴共室。因为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共室前不分昼夜要求几个小时就送一次新鲜母乳去。所以除了第一个晚上,后面就不得闲了。因此在日本生孩子,根本不需要老公父母呆在旁边,一堆事等着我做,只能我自己做,他们呆着也没用。
三)赏心悦目的可口饭菜
一日三餐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手术后需要吃清淡一些,可是没想到清淡也可以做得这么美味。明明是在病榻上,可是因为每一餐都有附上字体漂亮的菜单,就错觉是在高级饭店里。在医院住七天,没有一顿菜品是重复的。吃完一顿我就开始期待下一餐,毫不夸张。吃饭的那段时间是最清静的,不会有人进来打扰。吃完按一下铃就有人来收走。
四)全力协助妈妈开始母乳喂养
相信很多妈妈起初都并不顺利。乳腺不畅通,母乳量少,心里焦急,自责,甚至想放弃等等。日本的医生从第一晚就会给进行乳房按摩,促进母乳分泌。如果量少的话,之后白天都会时不时来进行按摩,不断安抚新妈妈。所以在这点上,我从没有过一丝不安。护士口中一直是,“没关系”,“一定没问题的,现在状况很好”,“真的很棒!”,“大家都这样。”来让我放宽心。母亲的心情直接影响母乳的分泌,所以我们家两个孩子都顺利吃上母乳,日本的护士功不可没。


圣路加医院  摄影:江戸村のとくぞう

上面说的都是日本医院的一些好处。另外还有一项服务让我很有好感。孩子出生后两周到一个月之间,日本各个地区的保健中心会派专业的母婴咨询师到家里看望新妈妈和孩子。咨询师会回答妈妈的问题,解决妈妈的烦恼,给孩子进行简单的体检,测量身高体重等。刚做妈妈的人,总是各种没把握,怕自己做错伤到孩子。咨询师往往都是养育过几个孩子经验丰富的妈妈,跟她们随便聊聊,真能放轻松好多。
总的来说,除了生产的疼痛无法避免之外,日本的医院乃至整个社会都已经尽量把产妇的负担降到最小。从知道怀孕到生,一切都顺顺当当,我就好像坐在一艘顺风船上,并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体验过中日两地产房

我叫丹,三十代,在日本筑波市,老大姐姐下周5岁了,老二弟弟1岁3个月。老大在成都出生,老二在筑波大学附属医院出生。充分体验了成都和日本生娃的经历。现在粗谈感想一二。

丹刚生完宝宝后的医院饭,包括冰镇牛奶。
从产前检查来看,日本比国内方便多了。一位医生,问诊、触诊、B超、取样检查、下诊断全搞定。不用这边排队开单子,那边排队B超,另外排队抽血,再挨着取报告,排队给医生看,出诊断……孕妇挺着大肚子,累得不行,这一天也就耗在医院里了。日本检查也花半天的时间,不过都是坐着等,等检查,等收费。
值得提一下的是,妊娠糖尿病的糖耐量检查!国内是空腹去,抽血,喝一大杯甜腻到不行的葡萄糖水后,又开始一会儿一抽血。检查完毕,一看,全是针眼!日本的糖耐量检查,不用空腹去,只需要检查前2小时开始不能吃东西,检查时护士给一杯100ml左右的碳酸饮料。喝后1个小时抽一次血就OK了!轻松不少。尿检是每次都要做的,孕妇自己做,等检查的时候自己接尿,用试纸取样后,在机器上做检查,1分钟出结果,拿着一起给医生就可以了。这样医护人员减少一些工作,孕妇在等待的时候也有事情做,挺好。日本医生会很主动的告诉你孩子的男女,提前准备衣服也是极好的。
我两个娃都是突然破水进医院的,算急诊。国内从到医院就全程躺着,怕羊水流太多,孩子危险。日本是护士从楼上推的轮椅下来接我,等医生也是坐着,我心想,破水后要平卧不是基本常识吗?我这下面哗啦啦的,她们居然一直让我坐着!去待产室也是,国内躺着去,日本,走着去!一路的水,成功地让去停车的孩子爸爸找到了我。
筑波大学附属医院没有开展爸爸陪产业务,我为了留孩子爸爸陪我,跟护士说我不太会日语,这样,他陪我进了待产室。这里不得不提,日本医疗器械确实比国内大多数地方先进一些。检查用的椅子,不像国内那样,挺着大肚子,辛苦地脱裤子,爬上高高的检查床,小心翼翼的躺下。日本的检查椅子,只需要坐上去就可以,剩下的医护人员会调整到位,这点很轻松。日本医院用的胎心音宫缩检查器也很人性,国内的探头连着长长的线捆在肚子上,随着宫缩的强烈反应,孕妇难免翻来覆去,很影响检测。日本的探头是无线的,就算走去上厕所也没有影响;还有一个探头是监测疼痛指数的,30多能感觉到,60多很痛,护士说最后要生的时候会到110!
待产的整个时间,和国内一样,护士时不时来巡查一下,并没有一直陪在身边。我个人对缩宫素很敏感,有较强的肠胃反应。国内给一个垃圾桶,日本护士给一个弯盘放嘴边。这期间就自己折腾吧。
疼痛值70的时候进产房了,之前提到,这个医院规定,先生是不能陪产的,估计是怕晕血,之后的每次检查,先生都被请出去了。在国内生的时候,助产士医生实习妹妹一共七八人围着我,而日本生的时候只有一名瘦瘦小小的助产士,每一次阵痛的时候,她都按着我的肛门,控制和感受孩子的位子,她用日式英语跟我说relax,等我理解过来她说的是什么,孩子都要出来了 。医生来了,孩子出来了,医生用喷的局麻药缝着伤口,这点比国内用利多卡因注射要轻松很多,几乎无感,而且伤口恢复得比之前快很多。期间,突然地震了,估计医生担心我是外国人不太适应日本地震,还问我怕不怕,我说没事,如果我当时有力气说话,还想说我可是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在孩子这边来看,脐带的结扎方式不一样,其它的基本检查都一致。瘦小的助产士很快就让产房恢复了之前清爽整洁干净的样子,产后观察,护士时不时巡查,也没有一直在身边,和国内一样的。
孩子基本检查完后,就在我身边开始吸母乳了。母婴同室,和日本妈妈在一个房间里,日本妈妈们如果孩子哭闹,会马上把孩子推到婴儿室,不影响其它人的休息。这点国内只有单人间,更能休息好。
其它产后护理,育儿指导和国内差不多。国内的观念,较之日本,更在意宝宝在意孕妇,医院的医疗护理做得更仔细。日本医疗器械先进,服务态度好,这些很不错,但在他们看来,怀孕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没有什么特别金贵的,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坐月子。

剖不剖?医生说了算
小宁,30多岁生第一胎。



小宁剖腹产,母子平安。

作为一个从剖腹产走过的母亲,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日本生产的过程。在日本,一直主张的是顺产,也就是自然分娩。这不只为了我们常见的说法,孩子会更加聪明,更多的是为了产妇考虑,比起剖腹产,顺产对母体的负担更小,后期的恢复也会更快。
所以,在我第一次开始产检时,医生就一直要求我们严格控制体重以保证顺产。特别是后期,孩子的生长进入一个比较快速的阶段时,两周一次的体检就成了我和医生的“博弈”。作为一个喝水都会胖的吃货体质。终于在孩子7个月的时候被查出妊娠糖尿病,老老实实被医生抓进医院关了一个星期。当然,这时为了孩子和母亲的身体,是不会轻易用药的。医生和专业的营养师给出了严格的食谱。然后根据测试每次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终于根据个人情况给出了最适合的食谱,将血糖调节在适宜的状态。在出院之后的几次检查中,每次都会根据个人测量的数据跟踪调节。
终于,迎来了生产的一天。也许和大家的认知不同,在日本,产妇是不能自由选择是否剖腹产的。当然,家属就更没有权利去决定孩子的生产方式。这个决定来自于医生。只有医生在判断产妇无法自然分娩的情况下才会建议剖腹产。我提前破水,当时还很镇定的打车赶到医院,因为产道不开,艰难的在产床上挣扎了14个小时。有人说,死都不怕,为什么怕疼。我非常能理解国内那位产妇的心情,当一波波的疼痛不知何时停止,当医生说孩子需要剖腹产的时候,脑子里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单纯地觉得只要能尽快结束这一切,怎么都可以。之后,我的主治医师,当天的主刀医生以及护士认真将所有条款讲给我和丈夫听,因为我们是外国人,生怕有不清楚的地方,在有比较艰涩专业的词语时,都会换成比较形象的说法。在日本,是由家属签字后,再由本人双重签字的。医生更看重的是产妇的认知。
手术的过程开始是半麻,所以我能够清醒感觉到医生的动刀和护士的操作。生产的过程,其实是等于把生命都托付给了周围的人。生育不只是迎接新生,更意味着危险和责任。
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护士在耳边告诉我,孩子已经出来了,一切平安。之后,疲惫加上全麻的药效,我陷入了深深的沉睡。醒来后,护士端来一大杯凉水给我,产后喝凉水?这惊坏了陪伴我的母亲。低头看,肚子上一排胶布黏住了10公分左右的伤口。这是不用拆线的,胶布进过几天会自然脱落,伤口的缝线也会渐渐被身体吸收。因为是剖腹产,所以最初的两天都是流食。之后才会逐渐的增加菜蔬,主食。第二天开始,护士就“温柔”而“强烈”建议我需要运动,虽然还是隐隐作痛,但是逐级增加运动才能帮助伤口愈合,每日在医院溜达就成了固定科目。洗澡也是第二天就开始。全身的清洁杀菌对身体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都是必要的。经过之后的观察和详细的检查,在第九天,我和宝宝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的母亲是一名医生,根据她的判断,日本的医生在剖腹产的操作经验上好像远远不如中国,但是产前产后的服务,以及对产妇心理的调整都是全面而周到的。幸运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我一直都得到了周围的支持和鼓励。
也希望各位未来的妈妈倾尽全力,为自己活,而且,好好地,爱自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7254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