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06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
日期: 06年12月4期 评分: 4.00/3

■ 本报编辑部

中 日关系“政冷经热”状态,在2005年达到高峰。随著小泉在2006年退任自民党总裁和内阁总理,中日关系也走到了物极必反的临界点。2006年的中日关系,可以用拨云见日来形容,更印证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说法。小泉在815强行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政治关系跌至冰点,安倍上任伊始选在108闪电访中,为中日关系融冰化雪,不仅使两国关系回归正常轨道,更以共建战略性的互惠关系为目标。

2006年是中日关系大转折之年,也是新生之年。《中文导报》编辑部回顾一年来的报道,归纳出2006年中日关系十大新闻,以为历史存照。

一、安倍晋三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旋即闪电出访中、韩,中日共建战略性互惠关系。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伊始,即于108首访中国,会晤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国最高领导人。安倍是中日恢复邦交以后的18名首相中,第一位把首访国定为中国的日本首相。安倍访中,使得因前首相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而跌至1972年以来最低点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

中国方面高度重视安倍出访,给予安倍“正式访问”的高规格礼遇:排出全副检阅仪仗队,高鸣19响礼炮盛大欢迎,中国政坛三巨头相继与之会晤。中方没有要求安倍做出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明确承诺以为访中条件,表现出政治上的宽容和外交上的灵活,但中方解读安倍在首相任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确信双方已在克服政治障碍和促进友好合作方面达成一致。

作为相隔5年多的首脑会谈结果,中日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就中日关系的发展达成共识: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建立战略性互惠关系。

安倍融冰之旅后,中日关系之门为之大开,各种大规模的交流陆续开展,为2007年两国恢复邦交35周年纪念做好铺垫。11月下旬,在越南河内召开的第14APEC峰会上,安倍与胡锦涛再次见面会谈,预示著中日关系全面恢复,将在两国政府主办的“2007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渐入佳境。

二、小泉卸任前,于815强行参拜靖国神社,完成了个人政治美学,却损害日本外交形象,贱踏中日关系,使中日政治关系跌至历史最低点。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815,强行参拜奉祀著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他在首相任内的第6次参拜,也是自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来唯一一位在任首相实现815参拜。

小泉不顾内外反对之声,坚持连续参拜,不仅使日本国内形成舆论分裂,更使日本的地缘外交面临崩溃危机,也使中日关系在小泉任内持续冷却下滑,跌至历史低点,走过了“失去的五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留下的阴影,并不因为他的离任而消失,相反作为日本摆脱战败历史桎梏、走向正常国家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行为象徵而影响深远。不幸的是,过去5年的中日关系作为牺牲品,为此付出了代价。

三、2006年中日贸易额将历史性地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夥伴,中日特需带动日本新景气神话。

200610月,日本最新一轮经济恢复期进入第57个月,成就了战后最长的一次景气神话。在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增长曾经历了“朝鲜特需”和“越南特需”两次拉动,最新一轮景气增长则离不开“中国特需”的刺激和推动。在过去5年中,日本的出口总额增加30%以上,其中40%来自日中贸易扩大。2006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台,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夥伴。

过去5年的中日关系被描述为“政冷经热”,即使在政治关系不咬弦的情况下,中日经济关系也已经唇齿相依。事实显示,经历了2004年短暂停滞后,日本对中投资在2005年达到65亿美元新高峰,2006年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长了11.3%,日本对中投资热情,在市场和收益的牵引下,连攀历史高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785亿美元,到位资金533亿美元,在华日企多达2.8万家。

这表明,目前中国仍是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首选,“中国特需”将继续促进日本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延长。

四、日美军事走向一体化,目标是围堵中国,封锁太平洋。

由日美外交、防卫首脑参加的“日美安全保障委员会2+2会议,5月1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酝酿3年半之久的驻日美军再编问题达成一致,发表共同宣言,标志著日美同盟进入新阶段。

通过驻日美军再编行动,日美最终迈出军事一体化步伐,启动了深刻影响东亚安全保障态势的新一轮战略调整。日美军事一体化的真实意义在于:1、在日本国内提前展开自卫队的军队化进程,使之拥有区域作战和世界性展开的能力;2、在东亚地区明显针对发展崛起的中国,形成防患于未然的牵制作用。日美强化军事统合,在东亚的战略发展弧线上,可以上对朝鲜核危机,下应台海局势的不确定性,中间牵制中国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封锁中国进出太平洋的通路。日美军事统合,为崛起中的中国带来现实威胁,影响深远。

五、中日启动旅游交流年,扩大人员往来。中日团体访日全境开放一周年,访日流动人口达76万。

2006日中观光交流年(中译:中日旅游交流年)于11正式启动,推中日年间人员互访由400万人次跃升500万大台。双方希望通过两国人民互相往来和近距离接触,为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助热升温。72,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正式签署《北海道宣言》,提出在未来5年内让三国人员往来增加500万的目标,起爆东亚大旅游计划。

与此相呼应,中国各地来日的经济考察访问和团体观光客源源不断,成为激活日本地方经济的有生力量。自20057月中国团体访日全境开放以后,一年内中国访日流动人口就高达756986人。为适应日益扩大的人员交往,中日航线在2006年秋天大幅增班,每周往返总量达542个航班,仅次于美日航线,居世界第二。

六、宝钢欲与日韩强强联手,共建东亚钢铁联盟。中国经济力量渗透日本,推动地域统合。

中国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女士12月访日,提出与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强强联手、合资经营的新建议。中日韩三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如果实现合作,将成为足以与米塔尔钢铁公司相抗衡的世界第三大钢铁联盟。

另一方面,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力公司无锡尚德于8月出巨资,收购日本太阳能电池生产大手企业MSK,震动中日企业界。无锡尚德收购MSK,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对日企实施M&A(并购)的层次和规模,同时也使中日间的M&A由日方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一贯的压倒性优势,开始朝对等的方向转化。

随著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实力加强,中国终将获得与日本企业平等对话的能力,中国经济势力渗透日本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新趋势。

七、日本驻华大使新旧交替,外务省中国组为改善两国关系尽心尽职。

在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热”困局,再加外交事故不断的阴影中,日本驻中国大使阿南惟茂经历了长达6年的超长赴任后,终于卸任。与阿南大使同为外务者中国语组的宫本雄二接任第12代驻中国大使,算是为持续恶化的两国关系找到了适合的折冲人选。

安南大使在中日关系风雨飘摇的5年间担任驻华大使,劳苦功高,他在任期内最后的工作是安排日中友好七团体会长首次联袂访中,得会胡锦涛主席,为改善日中关系打下伏笔。宫本大使出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待日本国贸促等经济人士访中,为下半年的关系改善,竭尽全力。有识之士评论说,日本出现了无视中日关系每况愈下、没有诚心搞好日中关系的坏风气,更严重的是出现了不重视专家的倾向。阿南和宫本,则是对中外交专家中的专家。

八、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成果卓著,“中日环保论坛”和“东京—北京论坛”影响舆论,为改善关系搭桥铺路。

“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529在东京召开,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分别率团出席,双方期待论坛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新台阶。83,由民间推动的第二届“东京—北京论坛”又在东京召开,中方名人赵启正、陈昊苏、石广生、王英凡、杨振亚等,日方名人中川秀直、盐崎恭久、小林阳太郎等纷纷参加。该论坛以相互尊重、坦诚对话为主旨,在中日传统的官方外交和以往的民间交流模式以外,做出了推动新型“公共外交的新尝试”。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也亲自到场致辞,显示出重视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

在中日关系冰雪重压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公共外交,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全方位交流,成为两国官民共识,并付诸行动。在改善中日关系的艰难过程中,公共外交功不可没。

九、为培养下一代知日派,日本出资百亿日元建“日中21世纪基金”,中国高中生访日温暖人心。

日本政府与国际交流基金共同出资100亿日元专款,成立“日中21世纪基金”。作为“日中21世纪交流事业”的重要内容,中国高中生访日交流成为2006年的一大亮点。日本招待了六批共1100名中国高中生短期访日,另有一部分学生为在日3个月到1年的中长期访问留学。

中日双方相当重视高中生交流,很多重要人物如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外相麻生太郎、外务副大臣盐崎恭久、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以及安倍首相夫人昭惠等,都是高中生交流的热心推动者和参与者。中国高中生访日场面热烈,温暖人心,也融解了不少政治难题。

十、中国在日盛办“2006中国文化节”,以文促政,为改善关系、增进了解下足工夫。

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日大使馆主办的“2006中国文化节”,在安倍访中改善两国关系的大环境下盛大举办。自1117持续到年底,中国文化节推出数十项演出、演讲、展览,观摩等活动,在东京、横滨、大阪等城市举行。这是中国近年来在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中日双方高度重视,也成为2007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前导。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在东京发表了《让文化沟通两国人民心灵》的感人演讲。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8/3012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